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教師的教學目標也發生了改變,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給予高度的重視。審美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環節之一,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對形象的感知能力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涵蓋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學生通過學習初中語文知識,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還能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還有一些古代的詩詞歌賦,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內容,不僅能夠提升語文素養,還有助于養成對形象的感知力。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具有符合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審美觀。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山水形成審美外,還應當注重對文字語句的審美,讓學生充分注意到文章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使學生能從形象中感知美,進而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時,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解讀,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主人公永不服輸的精神,主人公堅韌不拔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二、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對自然與社會的審美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還應當讓學生意識到自然與社會的魅力。由于初中生年齡尚小,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清晰和完善,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然與社會形成正確的認知,從而促進初中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社會和自然的文章,語文教師在講解這些文章時,應當引導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深度思考,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九寨溝》一文時,教師為學生解讀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后,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意義,并且感受到文章所述內容的魅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美的認知。初中語文教師還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對與社會、自然有關的文章進行反思,理解文章更深刻的含義,有利于培養學生獨力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審美能力。
三、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對語言與情境的審美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教學工作,除了能提升學生對社會與自然的審美能力外,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對語言與情境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成為具備較高審美能力的人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都與審美息息相關,無論是文本的優美還是情境的優美,都能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莫高窟》一文時,作者通過飽滿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莫高窟的魅力,語文教師通過對這篇文章的解讀,能夠讓學生充分融入情境,有利于學生提升審美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搜集相關的課外資料,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為了實現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學目標,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尋找最適宜學生的教學途徑。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只有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其成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
?。ㄗ髡邌挝唬航K省濱??h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張 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