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我國職業學校教育獲得了迅猛發展,職業學校的出現不僅為社會培養了大量技術型人才,滿足了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而且也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多樣化的發展。就目前職業學校來說,職業學校在校內設置各種各樣的專業,這些專業的設置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學??梢愿鶕W生所選擇的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實地教學,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要不斷進行提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這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各種事物的認知與認可程度各有千秋,尤其是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對審美的審視和認可更加不同。語文教師需要負責學生的審美教學,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美。針對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研究。
[關 鍵 詞]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56-02
一、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概述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們的關注,學校各種專業的設置也趨向合理。在職業學校設置語文專業,不僅能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而且通過語文教育的擴展,對學生的審美進行教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美學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以及文化藝術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理解美以及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懊朗堑教幎加械模瑢τ谖覀兊难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蔽覀兊闹車蝗鄙倜?,而且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于職業學校來說,雖然設置了語文課程,但并不是學生的專業課程,所以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并不認真聽講,達不到相關的教學目的;也有一些學生對語文課程并不感興趣,認為語文十分枯燥,這些情況的存在說明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并未有效引導學生發現語文教育的美。
就目前的語文專業來說,學生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倪文錦等主編的語文教材。對這套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美學色彩,不僅有對大自然優美風光的描寫,也有對優秀人物的描寫,啟迪著人們的思想。如徐遲的《黃山記》對黃山的松樹有一段精彩的描寫:“從峰頂俯視,它們如苔蘚,披覆住巖石;從山腰仰視,它們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著巖壁折縫,一個個的走將出來,薄紗輕綢,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通過這樣的描寫,我們不僅能夠跟隨作者感受到黃山的魅力,而且還通過描摹讓我們感受到黃山之美。每次閱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作者的描寫感受到黃山松樹的搖曳多姿。如豐子愷的《楊柳》對楊柳的奇談花木的描寫也十分精彩,作者通過對楊柳和其他花木之間的對比描寫:“只為別的樹木都憑仗了東君的勢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其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柳”“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根本”,通過對比的方式不僅強調了楊柳優秀的品質,而且通過對楊柳高而能下、不忘本的品質的描寫也側面地向人們展示了做人的道理,通過這種方式的描寫,更加增強了語文的思想教育意義,這樣比空洞的說教效果更有效,除此之外,在描寫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楊柳之美,對學生進行美學教學。
社會生活中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美。選進職業教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藝作品不缺少美,尤其是由于語文教學存在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材作品選擇的過程中,不僅具有美、也具有現實性、教育性。如入選的一些作品,不僅能夠反映現實社會生活之美,而且也讓人們通過這種文章和作品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措施
(一)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職業教學中,學生是職業教育的主體,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因此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想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只有學生有感受美的能力,教師才能夠進行下面的操作。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十分重要,首先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感受到文學藝術之美,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審美教學和熏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在這套語文教材中,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和展示了社會自然直觀的美和人性之美,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體會到許多人生哲理。如課本中對大自然優美風光的描寫,讓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感受到了文字語言之美。而且在語文教材中,語言文字的運用也達到了極致,如凝練含蓄、生動形象、新鮮多樣、韻律和諧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適當地引導以及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學生就可以通過學習語文使自己的審美情操得到提升。這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將課本中的美詞佳句挖掘出來,并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對這些美詞佳句配上相關的情景,還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并比較抽象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除此之外,通過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展示,讓學生認識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之美,對美的存在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將學校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二)培養學生對美的充分感知能力
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對美的充分感知能力,主要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和措施進行:一是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審美感知過渡到復雜的審美體驗。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復雜的審美體驗,那么學生肯定會接受不了,這樣就發揮不了教師教學設計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多媒體的功能,將課本的內容與音樂和圖畫結合在一起,創設審美的氛圍和情景,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美、體驗美,以此完成審美的熏陶。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從相關的文學作品中感知美,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中的文學作品,教師在輔導的時候還可以根據相關教育內容的安排,讓學生感受美,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形象,并在輔導中讓學生抓住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并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生動的畫面。如在面對烹飪專業的學生時,教師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和烹飪有關文化、起源、典故、詩詞等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感受舌尖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國》,讓學生用視頻不僅感受到舌尖之美,也可以感受其所散發出來的文學之美。如教師在教授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這部作品時,就可以讓學生感受文學之美、文字之美,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通過作者對海燕不懼風雨的描寫,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海燕之美,而且通過對海燕的描寫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大智大勇,這樣不僅發揮了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意義,也培養了學生感知美的能力。三是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剖析結構理解美。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以及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剖析。由于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隨著故事的情節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剖析文章的結構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正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并進一步理解文章中蘊含的美。如在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結構是:隨母歸省—看戲風波—看戲過程—戲后偷豆—送豆吃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沿著這個結構線索對課本內容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從《社戲》這篇文章中感受充滿童趣的鄉村生活,而且還可以感受生活之美。這樣學生的思想情感也會隨著作者所描述的情節不斷發生變化,從而學生就會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理解在作者在文章中所蘊含的美,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感知美的能力。 (三)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意境之美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力量和源泉。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審美教育,首先要讓學生有學習語文的動力,讓學生有學習語文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有這樣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吸引學生的教學情景和審美情景。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習《荷塘月色》時,作者描寫到“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边@樣的美景,如果無法親眼目睹,那么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審美教育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可以帶著學生接近荷花,觀察水中的荷花,從文章所描述的角度找出與文章相符的景色。
(四)培養學生創造審美的能力
每一個人都有愛美的心理,學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發揮學生愛美的特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情趣的培養。如在這套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故事情節表達了各種復雜的情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情感滲透審美教學,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參與進來,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本中的相關任務,更加有助于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體驗到審美的情趣,而且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讓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五)讓學生領會形象美
語文課本中大量文章作品中其實有許多優秀人物的身影,通過學習這些優秀人物的精神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如一心為民的孔繁森、大禹;致力于科學研究的愛因斯坦、達爾文;勤學苦練、不怕辛勞的梅蘭芳等,通過對這些人物的塑造和描寫,不僅展示了他們對科學、對真理以及對人類之美不斷追求的精神,而且也激勵了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析這些優秀人物的事跡和描寫來引導學生,好好琢磨他們的言行,通過簡單的一些事件和文中所表達的情感,透過表面看內在,感受優秀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對這些人物有更深層次的接觸。
三、結語
本文主要對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研究,希望通過筆者的闡述可以為職業教育語文教育審美教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孫釗.高中小說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2]楊霞.語文教學與中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以玉溪工業財貿學校為例[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