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踐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修養,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就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教育的實踐進行分析探討,旨在全面推進職業中專語文人才培養目標,提高職業中專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業中專;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061-01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職業中專階段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了解美、認識美,全面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實現我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語文教學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語文教學內容
  在基礎語文科目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能夠有效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ǘ┨嵘龑W生的審美能力
  在語文科目教學開展審美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從思想到眼界以及對世界的認知都得到質的提升,從而讓學生以全新的視角觀察世界,發現生活中的美,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和堅韌不拔品質的形成。
  二、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方法
  (一)教會學生感知音韻之美
  在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可以從教會學生感知音韻之美開始,音韻之美通常體現在語文教材中的詩歌,可以說教材中任何文章都具有音韻之美,而詩歌則是音韻之美的代表和典型,就詩歌而言,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詩歌,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都能在文章中感知到文字的音韻之美[1]。如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一首小詩,將感情蘊含其中,娓娓道來,仿佛一首小夜曲,給人抑揚頓挫之感,如能譜上曲調,則是一首很美的音樂之作,通過詩中文字,讓人感受到遠近、高低、朦朧與現實的各種情感,通過文字表述,在詩中蘊含了深刻的音韻之美,從而讓人充分感受康橋的寧靜與詩人內心的涓涓細流。
  (二)引導學生賞析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是語文課文中常見的一種美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朦朧抽象之美,通過意境營造,能夠有效為讀者提供身臨其境之感,讓讀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抒發。作者通過文字描述,為讀者營造一種意境之美,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充分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情感,是一種共情的寫作手法。我們以戴望舒的《雨巷》為例,作者在文章中為讀者營造出一條典型的雨巷,細雨綿綿的巷子仿佛充滿了作者惆悵,在作者營造的安靜悠長寂寥的雨巷中,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迷惘孤獨的內心,通過這種意境之美傳達內心的情感,讓人感同身受。
 ?。ㄈ┳寣W生體悟情感之美
  通過文字表達情感是一種情感表達方法,作者將自身情感蘊含到文字當中,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此時的心境,教師引導學生體悟這種情感之美,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受到這種情感的感染,從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2]。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作者通過對眼見景物和自然景觀的描寫,直抒胸臆,表達自身的情感,進而引申到自己想要報效國家而有心無力,將這種悲憤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時,以景抒情,表達自身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入作者這種情感中,從而能夠從作者角度更好地理解所學文章,體悟文中的情感之美。
  語文教學是職業中專教育的基本科目,通過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基于我國教育改革背景下推行的素質教育,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是一種對課堂的創新,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而其對于學生的作用更是影響深遠,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品質,從而實現我國職業中專教育的目的,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致本.試論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分析[J].讀與寫,2018(17).
  [2]張敏.職業中專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踐研究[J].寫作(下旬刊),2017(1).
  【作者簡介】
  蔡建美(1972~)女,漢族,江蘇省南通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職教語文教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