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變化,再加上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對于學生數學教學活動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對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調動則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主要目標?;诖?,文章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的意義與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創新意識 培養
基礎教育階段是人們獲取知識、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更是助力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得以養成提升的初期搖籃。其中,數學學科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更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從創新的角度去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探索的樂趣[1]。然而,創新意識這一數學核心素養并非天生,需要經過系統性、長期性的訓練才得以養成,因此文章便主要針對這一內容展開分析。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尤其是其中的創新意識培養顯得尤為不足,主要原因在于:(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收知識,這一教學模式極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2)傳統教學活動中將不同知識點進行分開講解,但在綜合性講解與知識點的串聯方面做的不夠,難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3)傳統教學評價更重視測試分數,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具體量化手段進行評價。因此,為了客服上述教學弊端,我們需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力求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增長,從而在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其創造力。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合理策略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
1.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需要通過實踐去學以致用才能鞏固。所以,教師應當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規律有清晰認識,并且為其創新意識的激發提供更好契機。具體來講,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所教內容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具象事物認識,同樣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
比如,在講解“人民幣的認識”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認知,利用多媒體設備去展示商場商品的陳列圖片,向學生問道:“你們都有去超市買過東西嗎?我們買東西結賬的時候需要用到什么?”,接著教師便可將不同面值的紙幣、硬幣向學生展示,讓他們能夠對人民幣有基本認識。隨后教師便可創設商品購買的情境,如購買一本書需要付8元錢,那么我們有哪些付錢的方式呢?通過對人民幣有了基本認識以及生活中的經歷,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回答出:那一張5元紙幣和3個1元硬幣;用10元紙幣,讓收銀員找2元等等??梢?,在生活情境的創設下,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得到有效激發,不僅能夠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相關知識,還能夠初步理解購物中的數量關系,并且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調動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興趣的驅動作用,尤其是對于知識內容較為抽象的數學學科而言,唯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才可體現出最佳的提升學生創新意識的效果。在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許多教師都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手段,這種做法不僅會嚴重制約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展,還會導致其創新思維僵化,對學習處于被動,難以保持高漲興趣,甚至會產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師要重視對教學趣味性的提升,唯有興趣足夠才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相關圖形知識時,教師便可讓學生嘗試動手用筆畫出或是利用剪刀裁剪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同時觀察這些三角形的規律將其進行歸類。同時,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在課后去尋找我們生活中的三角形,如晾衣架、信號塔、空調支架等等,從而讓我們了解到三角形的穩定性特征。此外,在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討中,教師可向學生展示用三根小棍組成的三角形,引導學生對這三根小棍的長短進行比較,以動手操作去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如此一來,在學生的興趣驅動下,其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發散,對問題的解決思路便有進一步創新,其創新能力也便得到有效提升。
3.解決疑難數學問題,訓練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知識涉及廣泛,雖然在理解與掌握方面并不困難,但要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作用則需要深入探究[3]。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適度選擇難度較高、層次較深的內容去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訓練,旨在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研究去培養創新意識。當然,教師的疑難問題選擇要結合所教內容,從所教內容出發去精心設計,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找到解決疑難問題的新方法。
比如,在講解“兩位數乘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列舉出如下算式:12×36、23×47,讓學生透過計算式去嘗試如何展開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做法,并且結合已學過的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做法去列出豎式計算。面對學生的猜測,教師需要積極鼓勵,確保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訓練,而不必被書本的固定做法所限制。同時,教師還可利用生活場景去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小明買了18本書,每一本32元,請問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樣學生對兩位數相乘的意義便有更為直觀的理解,在尋找運算規律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在針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的創新意識展開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懂得合理運用教學策略去調動學生的創新欲望,視學生實際學情去展開教學方法的相應調整,面對大體相同的數學問題要懂得換個角度予以講解,如此一來定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助力其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燕.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的培養[J].文學教育:中, 2017,(10).
[2]翁清況.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小學), 2016,(9).
[3]張桂霞.試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教育界, 2017,(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