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家訪“5+2≥7”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校、家庭是聯系孩子的紐帶,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如果我們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好學校和家庭的關系,那么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的5天教育或許在周末2天的家庭中就沖消了,教育回到了原點甚至到退。家訪是聯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只有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才能發揮出教育的最大功能。
  關鍵詞:家訪關系5+2≥7
  前幾天,看到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算式“5+2≤0”,在我們的常規思維里,5+2=7,但在這里,為什么會小于等于0呢?這是一個關于對孩子進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例子。揭示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的重要性。學校、家庭是聯系孩子的紐帶,如果我們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好學校和家庭的關系,那么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的5天教育或許在周末2天的家庭中就沖消了,教育回到了原點甚至到退。家訪工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能逃避的責任。但是,提到家訪時,往往聽到許多教師和家長的“訴苦”:這家的家長不可理喻,為什么和他說了那么多,家長總不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孩子還是照樣犯錯;這家家長總說自己的孩子多么優秀,可孩子的成績糟糕透了;這家的家長無法溝通,和他說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對牛彈琴”;這家家長不把孩子的教育當回事,打了多少電話都打不通……;這個教師真是的,總是批評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一聽叫家長,我就有火,一聽到去學校我就犯愁,老師的理論我一聽就頭大。我想,作為老師或家長,上面的問題或多或少都碰到一些,而正是這些問題,影響了我們的家訪效果。
  這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深思的問題,我們如何才能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行成合力,讓5+2≥7呢?筆者認為,在這里,教師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尤為重要。
  -、學會傾聽家長的看法
  做家訪工作時,我們大部分教師往往會直截了當的對家長談孩子的問題,家長聽到的是孩子這里出問題,那里出問題,往往越聽越生氣,越聽越想早點離開教師。我想,這里,在做家訪時,我們可以放下說教,先讓家長談談孩子在家里的表現,談談孩子最近有什么進步。面對孩子的優點,大部分家長都能侃侃而談,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驕傲。好的老師給予肯定,這時,教師再談談孩子近短時間的表現,共同尋找教育的突破口。談學生問題時,我們不訪先讓家長說說自己對孩子,對事的看法。不要一看到學生,看到學生家長就直言,孩子要怎么教育,教育不好會怎么怎么樣。教育孩子時,我們應該學會傾聽,只有彼此傾聽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二、學會為家長設身處地著想
  遇到孩子做“壞事”時,家長往往是很生氣的。這時,如果我們能站在學生家長的角度,共同尋找孩子做“壞事”的出發點,共同尋找教育的方法,家長會更易理解。
  在我的從教生涯中,曾發生過這件一件事,那年,快過教師節了,我們都收到許多孩子的小禮物,有賀卡、有祝愿、有誓言、還有一個個包裝精美的水果。就在當天下午,一個學生告訴我他書包里的兩元錢不見了,隨后,我組織學生展開了調查,最后調查的落腳點落在了一個學習還相對不錯的孩子身上。對于調查的結果,我很吃驚,這個孩子平時在學校里和家里的表現都很不錯,是教師和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在做學生的教育工作時,我才說了一句為什么,這個孩子就馬上承認錢是他拿的,但當我問拿錢做什么時,孩子默言,任你怎么問就是不說。最后我才從其它同學口中了解到,孩子用錢買了一個大紅蘋果,而這個紅蘋果,就是他送給老師的禮物……,了解到這些,我的心里真是五味雜陳,孩子尊重教師,但卻沒理解尊重的真諦,選擇了錯誤的表達方式。最后,我還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家長,從家長口中得知,當天孩子的父母有事去了外婆家,平時每天都給他三元的零花錢,但當天剛好有急事出門時忘了,孩子看到別的同學都送老師小禮物,一急就做了錯事。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難道錯的只是孩子,家長、老師就沒有錯?如果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直言家長的失誤導治后續事件的發生,家長和老師都直面自己的失誤,對家長,對孩子而言,不都是更易接受嗎?
  遇到問題時,我們冷靜的站在家長和學生的立場思考一下,設身處地的,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問題,往往更利于問題的解決。
  三、學會感同身受
  當我們在和學生家長談到孩子的問題時,家長表面雖然會說以后會這樣或那樣的配合教師做好學生的教育,但心理總是會想,為什么我的孩子會這樣,為什么老師你的眼里總是我孩子的缺點,難道孩子就沒有優點嗎?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驕傲,當我們批評孩子時,其實是在變項的批評孩子的父母,記住這點對我們做好家訪工作很重要。面對學生,我們的身份是教師,但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我們的身份又是父母。做家訪時,我們不訪站在父母的角度,多體會孩子父母的感受,共同分享育兒心得,彼此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避免直白的說教,這樣更利于找到教育的“切入點”。
  四、學會彈性變通
  作為教師,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難以理喻的父母,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眾多的今天,孩子是家里的寶,家長總喜歡把孩子在學校里、回家路上遇到的委曲找教師,似乎教師是萬能的,孩子交給學校后,孩子在什么地方發生的事都要教師解決。這時,有些事,往往是不可理喻的,如果我們教師處理不好,就會和家長鬧的不歡而散,給我們以后的家訪工作埋下不良的種子。對于這樣的事,我們教師不訪合理運用彈性變通原則,只要不是原則問題,能變通的就適當變通一下,這樣會更利于以后家訪工作的開展
  五、找到教育的共嗚點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有機組合的,我們在做家訪時,應找到教育的共鳴點,這樣才能發揮出教育的最大合力。哪么,什么是教育的合力點呢?其實很簡單——天下父母心,教師和家長的出點都是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找準這一點,本著這一條出發,在做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工作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一條紐帶,是每一個老師必須堅持做的工作。家訪是一門藝術,成功的家訪是架起學生、老師與家長心中的橋梁,更有利于三者之間的協調,有利于溝通并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深入的研究做家訪的方法,這樣才能做到讓5+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7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