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興致勃勃”看圖“妙語連珠”說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看圖說話是低年級語言訓練和表達的重點,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對圖畫,學生常常有“說不出,說不好”的窘境。所以在教學看圖說話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說話,主動說話。教授看圖方法,幫助學生實現有序觀察,有序表達的同時,鼓勵學生運用合理想象,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充實、豐滿。同時也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說話,在游戲中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關鍵詞】?看圖說話;主動說話;有序觀察;想象;游戲
  看圖說話,即根據一幅圖畫,盡可能地組織語言,說與圖畫內容相關的句子。低年級看圖說話的訓練是學生后期寫作表達的前期準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對低年段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著明顯的要求。
  縱觀目前低年級學生的看圖說話現狀,有以下弊病:一部分學生不愿意甚至懼怕看圖說話的練習;愿意嘗試說的學生中很大部分只能說簡單的幾句話,有的甚至毫無邏輯,想到哪里,看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教師在指導看圖說話時,也是過分隨意,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傳授?;诖耍P者試圖尋找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在激起學生主動說話興趣的同時,教會學生看圖說話的一般技巧與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閱讀插圖,主動說話
  看圖說話以“趣”為先,只有強烈的興趣支撐,學生才能努力說好“話”。其實低年級孩子對有趣、生動的圖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圖畫居多的書更是讓他們愛不釋手。對于“看圖”的“趣”如何轉移到“說話”的“趣”上?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一、二年級時我們班的孩子特別愛看繪本故事,一到課間,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圍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讀著,說著。可是一到語文課堂上看圖練說環節,能舉起的小手就寥寥無幾了。注意到這個現象我很擔心,也很苦惱。
  仔細思考后,我在每周的周五特意拿出一節語文課,和孩子們一起讀書。讀的書是經過我精心挑選的文質兼美的作品,也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書目。一年級以繪本為主,二年級漸漸地讀文字多一些的書。記得在和他們一起讀《玩具總動員》時,我以聲情并茂的語言將孩子帶進故事內容后,讓他們以故事人物的身份觀察書本插圖,說說自己的心情、想法。孩子們暢所欲言,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的,生怕沒有機會說。緊接著再把孩子帶回書本,讓他們自己發現并體會作者是如何表現插圖內容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了表達的欲望,也明白了“一切圖畫都可以用文字來表達”的道理。之后閱讀《木偶奇遇記》,我又嘗試先讓孩子看文本,理解作者所說之后再看插圖,然后劃出文本中與插圖對應的文句,通過誦讀、比較,讓孩子體會到“一切文字都可以用圖畫畫出來”的道理。
  通過我周而復始的努力,學生們看圖說話的興趣與日俱增,他們慢慢喜歡說話,喜歡表達。以前周五的閱讀課是他們最期待的時間,現在每天語文課上的看圖說話時間也變成他們最珍惜的時間。孩子們愛上看圖說話,也就能主動嘗試把話說好。
  二、有序觀察,展開想象
  只有看圖說話的“興趣”,想要說好“話”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說“想說”是“興趣”,那么“說好”則是能力的問題了。
  我認為學會觀察是提高學生看圖說話能力的關鍵所在,沒有準確而細致的觀察,怎能說好話呢?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時要引導學生對圖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要善于抓住畫面的內容,逐步教給學生“由遠至近,由上而下,由人到物,由點到面和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觀察方法。
  1.抓住整體,初步感知,就是明確這幅圖畫的是什么,或誰在干什么。初步培養學生對畫面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
  2.觀察細致,敘述圖義??磮D要有一定的順序,才能讓學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按空間方位順序觀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內到外;按主次順序觀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發展順序觀察,可先怎么樣,再怎么樣,觀察后再引導學生敘述圖意。
  3.提供詞語,組織語言。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限,按順序口述對他們而言有一定的困難。為此,可因圖而異,提供相關詞語,做好順序提示,以幫助學生有順序的表達。如口語交際《教你玩游戲》可提示“開始——接著——然后——最后——”,這些詞語幫助學生有順序地口述游戲要點。同時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也可適當提供些優美的詞語或句子,幫助學生完善口語表達。
  “指導有序觀察”的說明以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月亮灣》為例,在觀察課文插圖時,大多數學生的表述一開始都是雜亂無章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當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學生的回答絕大部分是:“我看到了綠油油的樹、高高低低的房屋和粉色的桃花?!睒O少數學生會說:“我看到近處有一個村莊,圍繞著村莊的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里面還有幾條魚在游動。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
  后者的敘述無疑是有進步了,可是仍然不夠具體完整,所以我建議學生先從整體上感知這是一個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什么感覺?然后按照“村子前”和“村子后”兩個方面來觀察。緊接著一步步走進圖畫,觀察村子前時,按照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農田的順序來進行;敘述村子后時,重點抓住山坡上的景色來描述,所有的景物說完之后再回到整體來概括。
  學生在簡單整理練說之后,便有了不小的進步:秋高氣爽,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近處,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美麗的村子。一座座高高低低的房屋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房屋的前面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頭做的小橋,站在橋上,你能看見清澈見底的河水里有一群群小魚在快樂地做著游戲。圍繞著小河的是一棵棵高大的桃樹,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走過小橋,你還會看見一片綠油油的農田呢!村子的后面是一座座山,山坡上種滿了茶樹,一片片綠色,有的深,有的淺,讓人看了非常舒服。這真是一個美麗的村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教師適時提供好詞好句就顯得十分必要?!靶臅缟疋p心悅目,流連忘返……”這些詞語的提供與使用,一方面使學生說的句子更顯豐滿,另一方面也在點滴中幫助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豐富合理的想象,必然會使學生的看圖說話更形象、生動。再如《月亮灣》中景物的描寫,如果能指導學生加入合理的想象就會更出色。“天上飄著的朵朵白云有的像什么?有的像什么?”“清澈見底的河水里游動的小魚他們在玩些什么呢?”“河岸上那粉嘟嘟的桃花就像什么?”“站在村子后面,你仿佛能聽到茶園里的什么聲音?”……一個個問題的提出,都是一次次想象的機會,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將這些元素加入其中,相信會有更優秀的表現,對于學生之后的說話訓練也是一種方法的指導。
  這是寫景類的看圖說話指導,還有一些敘事類、狀物類的圖畫,指導方式大同小異,在想象的時候讓學生依據現有畫面聯想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等,盡量使簡單的一幅圖畫變成一個清晰、完整、連貫的事物。相信這樣,學生口中的事物形象會更顯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會更加曲折動人。
  三、創造條件,游戲說話
  學生經過一定的訓練,在頭腦中已經具備一定的圖文轉化能力,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練習說話。
  在學校,和朋友玩“你說我猜”的游戲,一人盡量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述校園內或生活中某一處景色,另一人根據描述猜出地點。簡單的游戲讓學生在說中玩樂,在玩樂中練說。
  在家,鼓勵學生自己嘗試為故事書配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用連環畫的形式寫成日記,試著在每幅畫旁再配上幾句文字。
  總之,在教學看圖說話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說話,主動說話。教授看圖方法,幫助學生實現有序觀察,有序表達的同時,鼓勵學生運用合理想象,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充實豐滿。同時也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說話,在游戲中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陶保平,袁文輝.小學語文教育新視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田清文,楊玉芬.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0(8).
  [3]許海建.細致入微、合理想象——淺析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策略[J].語文天地,201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5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