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方設法抓課改 凝心聚力創特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改以來,阜寧縣實驗高級中學,在“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強化教育教學研究,全面激發學生主體活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本文闡述了學校在推進課改,打造特色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讓學引思;推進課改;打造特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13-2
近年來,我校緊緊圍繞《三年行動計劃》,緊密聯系課堂改革形勢和學情發展趨勢,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推進“讓學引思”教學主張,全力創建藝術教育教學特色,學校校容校貌、辦學設備、師資水平、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辦學效益顯著提高。近三年來,我校連續被評為全縣教育系統綜合先進集體,每年都有100多名學生被各類本科高校錄取,211、985院校人數超10人,80多名教師受縣級以上表彰獎勵,300多名學生在縣級以上競賽中獲獎,400多篇論文交流獲獎或發表。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確立“讓學引思”教學主張,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針對學校教師普遍比較年輕,學生文化課素質較為薄弱的實際情況,學校與時俱進,狠抓課程標準研究和課堂教學改革,促進“讓學引思”教學主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學習引領。學校認真組織召開全體教職員工大會、學生大會和家長大會,宣傳學習市局文件精神,解讀教科院領導“讓學引思”內涵要求,在學校醒目位置張貼“讓學引思”課堂教學規范要求,促使“讓學引思”深入人心。同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市內外學校公開課活動,特別關注市內知名學校公開教學活動,促進“讓學引思”從教學主張轉化為教學實踐。2016年秋冬,學校先后組織11次近70人次教師赴市內外知名學校觀摩學習,效果良好。
二是專家輔導。學校先后邀請鹽城師范學院趙榮慰教授和鹽城中學李仁甫教授為我校開設專題研討和示范教學活動,讓全體教師領悟“讓學引思”內涵要求,觀摩課堂具體生動,不斷形成感性認識。同時和縣內外兄弟學校組織同課異構活動,相互切磋學習,觀摩比較,增強“讓學引思”活動的實踐體驗和可操作性。2016年秋天和2017年春天,我校先后參與了四所學校的同課異構活動,學習觀摩了21節課堂教學,教師們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行為踐行“讓學引思”主張。
三是示范帶動。2016年11月、12月,我校先后利用兩個月時間,組織校內中層以上干部、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及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開設“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示范課活動。參加人員認真研習相關要求,深入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一次又一次打磨,最后形成實施方案,組織公開教學。聽課人員不分學科、年級,積極討論思考,提出許多觀點方法。聽課學生也紛紛寫出聽課感受,表達自己的心聲和理想訴求。全校37名教師的教案集、課堂實錄形成珍貴的教學檔案,開啟課堂教學改革新時代。
四是全員過關。2017年4月、5月,我校組織了全體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過關活動。學校成立了中層以上干部和部分教學骨干組成的聽課評課小組,對參加過關人員的學科、課題、上課時間進行分組編排,對所使用的教學方案和課件進行事先檢查評比,并組織集體備課活動討論修改。在上課實施階段,邀請縣局教研室領導和兄弟學校專家參與評課,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62名教師中43名教師順利過關,學校為過關教師頒發證書和獎金,全校教師反響強烈。今年10月份,又組織去年沒有過關的教師和新分配教師、3年以下教齡教師再次編組進行過關活動。
二、堅持“教研興?!敝笇枷?,不斷強化教育教學研究
科研是第一生產力,教研也是如此。學校教研工作組織化、系統化、深入化開展,有助于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和業務困惑,避免教師的成長陷阱,有利促進教師上層次提境界。
一是抓實半日研修。每一個半日都有明確的主題,都有具體的執行人,都有固定的時間分配,都有督查和指導的領導干部或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都有裝訂成冊的過程記載和研修成果的檔案材料。
二是創建智慧校園。2016年,我校被縣教育局明確為鹽城市智慧校園創建學校。學校根據創建要求,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加大資金投入,全方面改進和更新教育教學裝備,教學設施設備水平登上新臺階,為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活動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和資源保證。
三是推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央電教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課堂實錄活動,旨在豐富教學資源,交流教學實踐,具有很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我校教師積極主動參加,認真討論研究,課題選擇、教案編寫、課堂拍攝、編輯包裝、上傳投票等各個環節步步為營,一著不讓,取得豐碩成果。2015—2016年度,我校有2名教師獲部優,2名教師獲省優,7名教師獲市優,創近幾年獲獎高峰。2017—2018年度,我校實際上傳180節,總量是去年的2倍,預計市以上優課將超過20節?!耙粠熞粌炚n,一課一名師”有力地調動了教師參加教學研究活動的積極性。
四是落實各類課題研究措施,擴大參與面和人數。2014年10月,我校承擔的鹽城市“十二五”規劃課題《三系統五步式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順利結題。2015年11月我校申報的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第11期課題《高中高效課堂師生有效對話的行動研究》獲批立項并于2016年3月順利開題。2016年10月我校申報的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辦課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師生有效對話策略研究》獲批為重點課題,并于2017年4月開題。課題研究的開展,吸引了全校90%的教師,有力地推進了教科研活動,擴大了參與面與人數,形成人人參與科研,人人研究課題的喜人局面。
五是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競賽活動。學校制訂并經教代會通過了《教科研工作獎勵條例》,對教科研工作進行量化考核,納入績效工資。學校教科處定期收集整理教科研信息和成果,在學校網站發送。由于教師的廣泛參與,成績喜人。有4人次在市級以上教學基本功比賽、課堂教學比賽、實驗操作比賽、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獲獎,每年都有近100篇論文發表或獲獎。最近,我校還有2名同志在江蘇省教科院主辦的2017年度教育管理征文中雙雙榮獲一等獎。 三、實施“適合教育”育人模式,全面激發學生主體活力
《普通高中三年行動方案》要求我們走多樣化、特色化辦學之路,力戒千校一面、工業化批量生產。我校生源集中在城鎮二流,家長文化層次普遍不高,經濟水平中上;學生文化課基礎不實,興趣多樣;學生毅志品質比較薄弱,需要不斷刺激和強化。針對這一現狀,學校堅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大力推進藝術特色教育,全面釋放學生主體活力,學習積極性空前爆發,成績顯著,形成學校品牌課程,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之路提供了優質選擇。
一是“適合教育”有利于釋放學習興趣。學生的資質、潛質、興趣是有差異的,文化課學習成績也參差不齊。針對文化課教學一統天下的實際,我校學生明顯不能適應。讓學生根據高考和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有個性的選擇,找到自己“適合的”途徑和出口,學生的興趣特長得到發揮展示,學生的活力潛力得到突破釋放,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更有成效,更具活力。
二是“藝術教育”適合于我校學生成長需求。我校地處縣城中心位置,教育資源豐富,藝術教育師資充分,能夠滿足不同學生類別的選擇需求。我校學生文化課基礎不厚實,憑文化參加高考以及將來社會競爭不具優勢,必須錯位發展。我校生源主要來自城鎮,學生天資不差,小幼時代普遍接受過藝術教育初級學習,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基礎。國家重視藝術教育,高考高校藝術錄取份額不低,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了政策依據和保障。
三是“多元培訓”滿足了學生潛能發揮。由于學生興趣特長和個性的多樣性,培訓教師和管理方式也有相應的多元性。學校根據學生基礎測試結果和個人意愿調查表匯總情況,在培訓方式和教師選擇上進行多樣化選擇,競爭性設計。校內教師、校外教師競爭選擇,學生家長、教師雙向選擇,傳媒類、美術類、音樂類基礎測試后選擇,文化課老師、班主任認標上崗選擇,真正做到選對學生,選準方向,選好教師,實現好的效果。
四是“綜合管理”實現文化和藝術同步提升。管理出效益,尤其對于“多元培訓”、“多樣選擇”的藝術教育。在藝術教育和藝術學生的管理上,我校采取“綜合管理”策略,促進了文化課成績和藝術水平的同步提升。管理隊伍綜合,有分管領導、班主任、任課老師,還有家長委員會成員和學生代表。管理時間上綜合,從高一興趣班開始,貫穿專業培訓、文化課學習、集中訓練和考前沖刺。管理空間上綜合,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假期,學生在哪里,哪里就有管理。管理形式上綜合,文化課中有專業保證,專業課上有文化基礎,專業文化匹配對位,專業文化各顯神通,通過管理協調綜合提升,每個學生藝術和文化都得到了最理想的提升。近三年來,藝術類本科人數分別達到127、109、131,本科率達50%以上,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好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