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封丘金銀花不同器官為材料,先獲取乙醇提取物,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以制備葉提取物的不同溶劑部位,最后通過抑菌試驗評價提取物和不同溶劑部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的抑菌效果。結果表明:(1)花的抑菌效果最好,葉的抑菌效果次之,莖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2)金銀花各個器官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3)在葉的不同萃取部位中,正丁醇相抑菌效果最好(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研究結果為金銀花資源綜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論依據。
關鍵詞:金銀花;抑菌試驗;不同器官
中圖分類號 R2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9-0041-2
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Thunb)是忍冬科多年生常綠纏繞灌木忍冬、山銀花以及同屬多種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外形呈棒狀,淡黃色,氣香,味淡,微苦[1],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2],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金銀花的花中含有肌醇、綠原酸以及黃酮類等化合物[3],莖中含有生物堿,葉中還含有忍冬素和木犀素等?,F代研究分析表明,金銀花中發揮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木犀草苷、肌醇和咖啡酸、綠原酸以及黃酮類等物質,它們是金銀花抗菌消炎的主要作用成分。
圍繞著金銀花的藥理作用、抑菌成分以及抗氧化作用等,廣大研究者開展了不同方面的研究。有研究證實,金銀花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4]。研究發現金銀花葉中富含綠原酸、黃酮等多酚類物質,抑菌、抗氧化等藥理活性較好,特別是抑菌效果與花相當甚至高于花[5-8]。但綜合比較分析金銀花不同器官以及金銀花葉不同萃取部位的抑菌效果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筆者采用抑菌試驗和試管半倍稀釋法確定MIC評價指標對此展開研究,為進一步擴大金銀花的利用價值以及合理利用金銀花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金銀花的花、莖、葉于2016年采摘自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將采集來的金銀花材料用清水沖洗干凈后,自然陰干至恒重,粉碎后過篩,低溫保存備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Frankland)為實驗室保存。
1.2 方法
1.2.1 金銀花不同器官提取物及葉不同溶劑萃取部位的制備 用電子分析天平精確稱取樣品粉末各10.0g放入錐形瓶內,采用浦娜娜等[9]的提取方法,加入60%乙醇浸泡12h,其料液比為1∶10,超聲溫度50℃,時間2h,重復3次,合并3次濾液。將提取液放入凍干機內凍干,得到各樣品的提取物浸膏。
取凍干后的金銀花葉提取物10g,用100mL蒸餾水溶解,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劑萃取,每個有機溶劑重復3次。萃取溶劑為提取物溶液的3倍。萃取液濃縮后利用冷凍干燥機凍干,密封4℃保存備用。將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浸膏分別制備成不同濃度梯度使用。
1.2.2 抑菌試驗 按濾紙片法[10]測定各器官及葉不同萃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判定標準以抑菌圈直徑>8mm為有抑菌效果,≤8mm為無抑菌效果??瞻讓φ諔獰o抑菌圈產生,否則實驗無效。試驗設置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
1.2.3 最小抑菌濃度(MIC)測定 將各器官及葉不同萃取部位用2倍稀釋法制成不同濃度,取2mL與已溶化的固體培養基混勻、冷卻凝固后,加入菌液共培養。判定標準以不長菌的濃度為最低抑制濃度(MIC)。
2 結果與分析
2.1 金銀花不同部位的抑菌效果 由表1、表2可以看出,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葉提取物>莖提取物,且各器官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明顯,但對蠟樣芽孢桿菌的抑制效果較弱。金銀花的花、葉、莖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別為4.90、38.60、56.95mg/mL,對大腸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別為19.25、145.00、290.25mg/mL,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別為42.1、245.0、450.75mg/mL。
2.2 不同萃取部位對不同菌的抑菌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在葉的不同萃取部位中,抑菌效果依次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說明在正丁醇的萃取部位所含化學成分抑菌效果較強。
3 結論與討論
金銀花是一種重要的天然藥用植物,較多文獻對金銀花中各種抑菌成分的藥理作用作了研究,但對金銀花不同器官以及金銀花葉中抑菌成分的研究報道較少。本試驗結果表明,金銀花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均有抑菌效果,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十分明顯,各器官抑菌效果依次為花>葉>莖。這與金銀花各器官中有機酸含量相一致,但個別菌株的抑菌效果葉大于花,這可能與葉中黃酮含量高于花有關[11]。試驗結果進一步表明金銀花中有機酸和黃酮具有較好的抗菌效果,同時也為金銀花葉和莖的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化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2]宋亞玲,倪付勇,趙祎武,等.金銀花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4,45(24):3656-3664.
[3]陳秋竹,林瑞超,王鋼力,等.金銀花提取物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10,33(6):920-922.
[4]鄧川.金銀花提取液抑菌活性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27):14935-14936.
[5]翟鳳艷,劉快,杜麗娟,等.金銀花葉乙醇提取物對幾種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40-44.
[6]馮秀麗,許慶華,趙曉云,等.金銀花及其復方的體外抑菌活性與體內抗炎作用[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3(1):35-39.
[7]EUN J L,JU S K,HYUN P K,et a1. 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flower buds of Lonicera japonica and their 5-lipoxygen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J].Food Chemistry,2009,120(1): 134-139.
[8]ON N S,GON S K,SEMIN P,et a1. Determination of polyphenol components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antioxidant activity[J]. Food Chemistry,2012,134(1):572-577.
[9]浦娜娜,王成忠,李東榮.超高壓處理提取金銀花精油工藝的響應面優化[J].食品工業,2018,39(11):125-129.
[10]何煜波.苦瓜抗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1998(03):34-36.
[11]徐小博,徐萍,毛雪飛,等.金銀花不同器官三種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工業科技,2018(13):41-45.
?。ㄘ熅帲盒焓兰t)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172102110229);新鄉學院博士科研啟動項目(1366020055)。
作者簡介:任敏(1962—),女,河南新鄉人,教授,研究方向: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 收稿日期:2019-04-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