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健身視角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逐漸興起。與此同時,科學健身理念也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梢哉f,科學健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高校也應當給予關注,并嘗試用這一理念指導公共體育教學的改革,加強學生身體的鍛煉,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本文就此分析了如何從科學健身視角出發,進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改革,從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科學健身視角 高校 公共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a)-0002-02
體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高校體育教學也在不斷改革、發展。鑒于此,在科學健身理念流行的背景下,高??山Y合科學健身內涵進行公共體育教學的改革,從而緊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步伐,落實素質教育。
1 科學健身的原則
明晰科學健身的內涵、原則,才能更好地將其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融合在一起。從本質上來說,科學健身是對個體的健康進行綜合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健身方案。其中涉及到了生理、心理、體育、營養、保健等基本知識。同時,科學健身還強調邊健身邊調整健身方案,從而保障健身成效。其基本原則包括:個體性??茖W健身是在承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制定健身方案;目標一致性。個體的鍛煉目標與科學健身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這樣個體在健身過程中會更專一,也更會堅持下去,從而取得最佳的健身效果;全面性。科學建健身的關鍵在于結合生理、營養、保健等學科,制定符合個體的健身方案。無論是個體身體器官,還是個體心理,都能得到足夠的鍛煉;適量性。科學健身方案是依據個體運動承受能力制定的。而且在不斷健身過程中,運動量也會適當地調整。這樣就不會造成運動過量的問題。
2 科學健身視角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途徑
2.1 改革教學內容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高校仍以傳統體育項目為主要教學內容。但是隨著我國教育課程的改革,傳統體育項目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茖W健身也無從談起。鑒于此,高校若要從科學健身視角,改革公共體育教學,就應先改革傳統教學內容。
首先,應當進行體育項目的改革。高校除了選擇籃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等幾種常見的體育項目,還應增加新的體育項目。畢竟時代在發展,人們的體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也更希望多接觸一些體育項目,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對此,高??梢砸胩珮O、拳擊、游泳、擊劍等體育項目。其次,高校應繼續保留原有的體育項目。體育教學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體育項目的“多”、“新”。傳統的體育項目也能鍛煉學生身體。在原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增加新的體育項目更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再者,目前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偏重技能教學,但這并不符合科學健身的要求。為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加強體育基本知識、健身方法的傳授。真正將體育、健康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體質,提升學生健身意識。最后,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教師還應依據體育項目難度,進行體育項目的合并教學??傊茖W健身理念并不同于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教師應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
2.2 因地制宜,科學開展體育項目
高校之間存在師資力量、場地面積、基礎體育建設等方面的差距。在改革公共體育教學教學時,高校還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體育項目。畢竟只有堅持因地制宜,才能保障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成效,才能更好地落實科學健身。
首先,科學健身強調的是個體依據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這對體育項目的多樣性要求比較高。高校應考慮實際,引導學生在現有的體育項目中選擇合適自己的鍛煉項目,并依據課程配套相應的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保障最終的體育教學效果。其次,高校應合理安排各項體育項目。比如將籃球、排球等基本體育項目列入基礎體育課程。同時,還可增加一些跆拳道、瑜伽等體育項目。對于游泳、氣功等對師資力量、基礎設施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可選擇社團方式。這樣既能方便學生鍛煉,也能充分利用高?,F有的資源。最后,高校應結合課程安排,合理安排體育項目教學,盡可能地提高場地的利用率。比如在學生完成體育項目的選擇后,高校要結合現有的場地、班級教學課程,合理規劃體育場地使用次數。如有需要,可進行合并教學。如體育操場面積較大,可同時安排健美操、太極拳等合適的體育項目。總之,高校只有合理安排體育項目,才能盡可能多的增加體育項目,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實現科學健身。
2.3 創新高校體育教學模式
縱觀各大高校實施的教學模式,不難發現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課程結構。大部分高校都會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設置不同的體育課時;在選課、排課時,都會以學生的興趣為先,完成統一排課后,在進行個體學生的部分調整。第二,教學創新。學生多是因興趣愛好,而選擇的體育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會將體育知識、體育項目益處、鍛煉方法等內容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而且大部分教師也會選擇多媒體輔助課程教學,方便學生學習。第三,教學評價。體育課程改革后,傳統評價方法已經非常滯后。如今,大部分教師會將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運動狀態,并及時進行教學的調整。第四,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隨著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其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改變。如俱樂部形式、社團模式等??傊瑢崿F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能突出學生主體,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鍛煉需求。這與科學健身強調的滿足個體鍛煉需求是一致的。
2.4 課內外結合的體育教學
科學健身更注重個體的長期鍛煉。高校也應當將課內外體育教學結合在一起,建立一體化的體育教學體系,幫助學生逐步養成長期鍛煉習慣,并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
將體育教學延伸至課下的同時,教師也應擴充體育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如在課內的體育教學中,應將健身方法、原理作為教學重點,并指導學生了解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如設置科學健身體育理論課程。完成理論知識教學后,再進行實體項目基本技能的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基本體育能力。然后在課外教學中,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并進行體育基本技能的反復訓練。另外,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生,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社交軟件,對學生進行課下鍛煉的指導、解惑、鼓勵??傊n內外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健身理念,而且還能提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效率,促使學生養成科學健身習慣。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若要踐行科學健身理念,就應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全面改革公共體育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大學生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提升大學生健身意識。
參考文獻
[1] 安迪.基于科學健身視角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7):140-141.
[2] 呂新建.科學健身視角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8):18-19.
[3] 劉國波.普通高校體育課運用處方模式教學的實效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