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廣西民俗龍獅運動“過山瑤”平樂香龍舞項目傳承與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訪談法與文獻資料法對平樂大發瑤族鄉香龍舞的文化本源與特征進行探究。平樂香龍舞的文化原點始于我國農耕文化,圖騰、宗教等精神信仰貫穿始終。平樂香龍舞的文化本源來自“過山瑤”的少數民族文化,以神話傳說、信仰為藍本所創作。動作古樸蒼勁有力。千百年來“過山瑤”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孕育了眾多原生態的燦爛民俗文化,流傳至今的打鑼挖地唱山歌、長鼓舞、香龍舞、盤王神武是“過山瑤”勞動生產和文化精神的一朵朵奇葩。
  關鍵詞:香龍舞  過山瑤  文化起源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189-02
  1  平樂香龍舞簡介
  1.1 香龍舞流傳地域介紹
  香龍舞是流傳在桂林市平樂縣大發瑤族自治鄉四沖村委羅口自然村、回龍自然村、古七自然村、?,幋逦す鹱匀淮濉⑻茮_村委朱家自然村等地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平樂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轄6鎮(平樂鎮、二塘鎮、沙子鎮、張家鎮、同安鎮、源頭鎮)4鄉(大發鄉、陽安鄉、橋亭鄉、青龍鄉),134個村民委員會,人口43萬人,其中瑤、壯等少數民族人口7.9萬人??h境東臨鐘山縣,南接昭平縣,西靠荔浦縣,西北毗鄰陽朔縣,東北連接恭城瑤族自治縣,陸路距桂林市區118km??h境南北縱長71km,東西橫跨49km,面積1919km2。漓江、荔江、茶江匯于縣城西面,稱桂江,自西北向西南縱貫全境。
  1.2 平樂“過山瑤”介紹
  廣西平樂大發瑤族鄉的瑤族同胞以“過山瑤”為主?!斑^山瑤”,中國四大瑤族支系之一。大發瑤族鄉的“過山瑤”明清時由湖南千家峒遷徙至此,“過山瑤”像他們的族名一樣,過一山吃一山,祖祖輩輩過著游耕生活?,幇麄兠康揭惶幈汩_山拓荒,以便播種食物。由于舊時生產條件落后,收成少,瑤民把希望寄托于先祖盤王的庇護,祈求盤王保佑風調雨順,一年四季好收成,為他建大廟、塑大像,代代祭拜流傳至今。建于明清年間的盤王廟位于四沖駱口村中心的村委旁,至今仍保留著三進式的明清式建筑風格。
  1.3 平樂香龍舞介紹
  香龍舞,即用稻草結成的“龍”,在龍身上插上燒燃的香,由3個青壯年按照特定的動作和步伐舞動起來,每逢新春佳節或盤王節等重大節日,在祭場上表演或者逐家逐戶地給瑤民們拜年,以此方式來迎接新年的到來,祈請龍王的恩惠,祝福瑤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瑤民幸福安康。舞龍人按特定步伐隨嗩吶和鑼鼓的節奏舞動香龍。根據跳“香龍舞”給瑤族同胞拜年過程中的順序,“香龍舞”分“拜年”與“辭年”兩種;根據各村寨人口數量的多少,又分為一條龍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香龍舞”原跳香龍舞是兩條龍,公龍、母龍各一條、共需14人;目前跳香龍舞是三條龍—兩條公龍和母龍,跳舞時共需19人。改革后的草龍舞由獨舞變成群舞,由原來單純的拜年祈福,融祈福表演為一體,更具藝術美。整個“拜年”、“辭年”活動一般一直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五。
  2  平樂香龍舞與文化
  2.1 平樂香龍舞起源
  平樂香龍舞起源來自當地“過山瑤”瑤族同胞口耳相傳“救父感恩”的神話故事,相傳玉皇大帝被瑤族先祖三兄弟孝順父親的舉動所震撼,而命令龍王爺保證這里風調雨順,人民豐衣足食,為了表示誠意,三兄弟用稻草編織了一條龍,在上面插上香,每逢新春佳節,三兄弟舞著香龍各家各戶去慶祝,用龍王爺的恩惠祝福村民們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合家歡樂,幸福美滿。香龍舞也就年復一年,一代傳一代,流傳至今。
  2.2 平樂“過山瑤”相關文化
  因瑤族同胞信奉盤瓠,將盤瓠稱為盤王,因此平樂“過山瑤”除了香龍舞還有一些其他瑤族傳統文化項目,如《盤王神武》、長鼓舞等。《盤王神武》是拜祭盤王的一種儀式,類似于武術與舞蹈相結合的一種表演形式。舞師們來回小跑,列隊,跳、轉、翻、旋,排陣廝殺,每一個動作都使用了道具,敏捷、靈巧、威武的打棍、耍劍、打斧、耍錘動作逼真形象。長鼓舞反映的是瑤族同胞拜祭盤王的過程。除此之外平樂還有調龍、舞獅、踩高蹺等傳統體育項目。
  2.3 文化特征及內涵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不僅表征著民族文化形式,而且深刻表征著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文化精神,貫穿著中華文明的思想神髓。廣泛流傳在祖國遼闊疆域的南北東西。平樂“過山瑤”的香龍舞除了有中華全民族對共同的龍文化崇拜,他還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其一是求雨祈福。舞龍祈雨在先秦時期已開始流行,到漢代已具相當規模,形式也多有講究。據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漢代人春早求雨舞青龍,炎夏求雨舞赤龍或黃龍,秋季求雨舞白龍,冬天求雨舞黑龍。后世的舞龍,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龍,夜晚舞耍時,龍身上滿插香火,因而又稱“香龍、香火龍”。舞龍結束時,還要在喧天的鑼鼓鞭炮聲中將草龍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意是讓龍回龍宮,以保佑一方地面風調雨順、平樂大發?,幾遴l的“過山瑤”是以游耕生活為主,在過去科技、經濟、文化普遍不發達的時代,靠天吃飯,一年下來收成好就等于生活好,“過山瑤”的香龍舞對于“舞龍可以祈求風調雨順”的觀點和他們“過山瑤”獨特的民族特性相結合。
  其二,祈求力量、展示力量。韋曉康等人的《論壯族舞龍運動起因》[1]一文中談到:人們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喚龍的神靈;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龍的神態;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龍歡愉喜悅,也可以使自身秉賦龍性。同時,通過舞龍,也使舞龍人的力量得以顯示。平樂“過山瑤”要因地制宜,找尋適合自己種族生存的地方生活,他們舞龍,首先希望通過香龍舞,可以獲得超脫自然的力量,與自然世界的所有因素想抗衡,包括天氣、山川、以及生活在自然世界中的生物如:豺狼虎豹以及人等;其次,“過山瑤”在遷徙過程中難免與其他種族的人接觸,因此他們通過香龍舞,彰顯他們獨特的力量,希望以此獲得其他種族的尊重,使自身可以有一席之地生存。   其三,娛樂生活。《漢書·西域傳贊》載:“漢武之世,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硒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碧祁亷煿抛⒃疲骸棒~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于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湘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赦戲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賦》云“海鮮變而成龍”,即為此色也。舞“魚龍”既是當時以人裝扮成魚和龍舞動表演的一種舞蹈,“過山瑤”通過香龍舞同樣使他們在游耕的生活中放松自己。
  3  傳承現狀與建議
  3.1 現狀
  目前平樂香龍舞已經成功申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明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
 ?。?)人員方面:“香龍舞”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對傳統民間舞蹈的興趣愈來愈淡漠,很少人愿意去學了。目前僅存的傳承人少之又少,已走到人之藝絕的邊緣。
  (2)管理方面:“香龍舞”是鄉土味濃厚的民間舞蹈,現在一般在春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進行表演,隊員完全自愿參與。偶爾參加一些政府和民間舉辦的比賽和活動,較少參加商業性演出。有的只是通過香龍舞表演,吸引游客賺取收入,而對于香龍舞表演團隊的素質卻沒有更多顧忌。這種現象不但降低了香龍舞表演的嚴謹性,也表現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淡漠與忽視。
 ?。?)資金方面:香龍舞作為平樂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雖已流傳千年,但由于當地交通不便,旅游設施不齊全媒體宣傳能力比較弱,再加上少數民族地區存在有各種各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地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扶助每一個民俗體育項目,香龍舞文化傳播區域只局限于周邊的幾個鄉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再者,香龍舞的表演者魚龍混雜,質量不如以往規范化,因此,沒有引起當地政府的足夠重視和推薦。
 ?。?)傳承方式單一,香龍舞的傳承方式大部分只通過言傳身教,只有師傅手把手教授,并且傳承的體系也不完善,沒有詳細的文字資料記載,這些都導致香龍舞的傳承發展受到限制。
  3.2 建議
 ?。?)加強青少年對香龍舞相關知識的教育,可以在當地學校設課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而且青少年學習欲望強烈,香龍舞作為傳統體育項目,對身心的鍛煉都有一定作用,對于其他地區,可以采取文化進校園的形式進行宣傳。
 ?。?)完善香龍舞的資料,用文字以及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采集整理。香龍舞由于傳承體系的不完善,發展一直受到限制,通過文字等方式可以完整的保護與傳承,為以后的傳承鋪平道路。
 ?。?)設立專門的管理團隊,對香龍舞的表演進行指導管理香龍舞的表演市場,讓香龍舞成為平樂旅游的一張名片,讓人們認識真正的香龍舞。
 ?。?)在傳播模式上,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介進行宣傳,這些方式可以讓香龍舞的文化傳播得更加快速而廣泛。
 ?。?)在資金上,向政府申請專項資金對香龍舞項目資助,目前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傳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香龍舞作為平樂“過山瑤”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可以申請相關資金發展該項目,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并且修建更多旅游服務設施,發展交通,滿足游客的需要。
  4  結語
  如今的香龍舞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瑤族文化與歷史的活化石。香龍舞大都是直接反映生產勞動的生活題材,從流傳至今的香龍舞中還能看到瑤族先民辛勤的勞作場景,極具民族性和歷史性。同時香龍舞對平樂縣大發瑤族鄉的旅游資源的開發有促進作用而且香龍舞本生就是一種很鮮明的富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對于香龍舞文化資料整理可以清晰的探究出“過山瑤”民族文化的特質,為保護其他民族文化提供模板。
  參考文獻
  [1] 韋曉康,殷俊,張延慶,等.論壯族舞龍運動的起因[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4(3):72-75.
  [2] 鄧子敬.南寧平話山歌與族群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8.
  [3] 張淑君.舞龍舞獅運動在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武術研究,2018,3(10):104-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8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