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山有色,近聞花無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描寫是文學創作最基本的手法,特別是寫景時,要想讓你所寫之物被讀者更形象地感知,除了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外,多角度的描寫也可以突出景物的特征。為了使景物的描寫更加豐滿、生動,對某一個景物,可以俯視、仰視、近觀、遠望,可以寫靜態、動態,還可以寫不同時段中的不同形態。(選自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寫作練習)
漪瀾堂和五龍亭以及沿著北海邊的茶座,一到晚飯后,游客便坐滿了。他們有的陪著女友;有的帶著全家大小,有的邀集二三知己,安靜地坐著,慢慢地喝著龍井香片,吃著北平特有的點心豌豆糕,蜜棗,或者油炸花生;他們的態度是那么清閑,心境是那么寧靜。年輕的男女們,更喜歡駕一葉扁舟,漫游于北海之上;微風輕搖著荷葉,發出索索的響聲,小魚在碧綠的水里跳躍著;有時,小舟駛進了蓮花叢里,人像在畫圖中,多么綺麗的風景!
——謝冰瑩《北平之戀》
點評:在那個沒有大型超市的年代,除了菜市場,最熱鬧的就數茶樓了,那要怎么描寫出茶樓的熱鬧?本段作者選取了游客作為線索:先說來人多,多到座位都“滿了”,并不只有閑適的老大爺,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再聚焦到點,某一位流動在北海上的人,劃著船,看到了水里的魚、水上的蓮花,作者比喻這個點上的小場景就像一幅畫卷的展開。
筆直的黃楊樹之間長著叢叢的迷迭香和薰衣草,被剪得短短的?,F在,那些曾經栽種過它們的白袍修士全都入土為安,沒有人再去想起他們。但是幽香的藥草仍在靜謐的仲夏夜晚開花吐艷,盡管再也沒有人去采集花蕊炮制草藥了。叢生的野荷蘭芹和耬斗菜填滿了石板路的裂縫,院中央的水井已經讓位給了羊齒葉和縱橫交錯的景天草。玫瑰花蓬蓬,紛披的根伸出條蔓越過了小徑;黃楊樹籬閃耀著碩大的紅霉粟花;高高的毛地黃在雜草的上面低垂下了頭;無人照看的老葡萄藤也不結果,藤條從一棵已為人們遺忘的枸杞樹枝上垂掛下來。
——[英]艾捷爾·麗蓮·伏尼契《牛虻》
點評:很多同學在寫作時,為了讓場景更清晰,往往會按照某個順序來描寫,但如果我們描寫的景色本身就很雜亂呢?本段先寫高高的黃楊樹、矮矮的薰衣草、地縫中的草藥;后又再寫高高的毛地黃、老葡萄藤低垂下來的枝條,反復地由高到低,我們的視線也跟著推移,這樣的起伏恰好表現出了院子的雜亂之感。
今天,2月4日,比去年見海棠盛開的日子早了一些,但有淡淡陽光,立春兩字更弄得心里癢癢,便穿林過橋直奔那段遍植海棠的河岸,本來是去看早開的海棠,不想海棠已開得一樹樹緋如紅云??匆娫S多蜜蜂在花間奔忙,在怒放的海棠樹間穿行,卻未聞花香。蜜蜂的飛舞讓人好像聞到了花香。這些蜜蜂真是貪婪,剛一停在花上,也不擺個姿式讓我留影,便一頭扎進花蕊中去了。翹著個下半身在花瓣間讓畫面難看。
——阿來《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
點評:遠看開在河岸邊的海棠,僅用“緋如紅云”一詞就點出了海棠花的多和顏色的艷,先給讀者一個整體的印象。隨后走近,按照常人寫作習慣第一反應是去聞花香、觀察花瓣,可作者轉換思路,近看花上蜜蜂,通過寫蜜蜂的姿態轉而讓花有了格外的靈動感;海棠花香味并不濃烈,常人以為沒有,但通過蜜蜂采蜜間接地寫出了海棠花香。
過了橋上了對面的河堤,向西走半里路,就是滯洪閘,滯洪閘實際上也是一座橋,與橋不同的是它插上閘板能擋水,撥開閘板能放洪。河堤的漫坡上栽著一簇簇蓬松的紫穗槐。河堤里邊是幾十米寬的河灘地,河灘細軟的沙土上,長著一些大水落后匆匆生出來的野草。河堤外邊是遼闊的原野,連年放洪,水里挾帶的沙土淤積起來,改良了板結的黑土,土地變得特別肥沃。今年洪水不大,沒有危及河堤,滯洪閘沒開閘滯洪,放洪區里種植了大片的孟加拉國黃麻。黃麻長得像原始森林一樣茂密。正是清晨,還有些薄霧繚繞在黃麻梢頭,遠遠看去,霧下的黃麻地像深邃的海洋。
——莫言《透明的紅蘿卜》
點評:我們常被電影里的景物鏡頭吸引,那我們有沒有試過用電影的鏡頭寫景物?莫言的這個寫景片段,就仿佛電影鏡頭的推進:先是過橋,橋后是滯洪閘,而后由點到面,來到河堤,又由近及遠地寫河堤的景色,最后俯瞰的角度將整個河堤的景色盡收眼底。讀者的視野被推近又拉遠,仿佛跟著這段文字行走在了這細軟的土地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7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