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背景下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沖突與共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競技武術在推動世界認識中華武術魅力,擴大現代習武基數,提高武術國際認同度等諸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追求競技化、規則化與公平化的同時又使其失掉了中國文化特質與傳統價值觀等,給傳統武術的認知與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造成二者長期對立與沖突。本文立足當今文化全球背景,用批判的眼光積極探討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之間的沖突與共生,探索共生原則及可行性共生發展模式,以促進二者和諧共生發展。
關鍵詞:文化全球 傳統武術 競技武術 沖突 共生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206-02
傳統武術數百年來在強健國人體魄、塑造國人精神、維系國民情感等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代表符號。競技武術是中國武術項目為了主動適應體育現代化和文化全球化背景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競技運動項目,更是在全球文化背景下為了使武術走出國門,積極融入現代競技體育、重新煥發活力而對傳統武術主動而為的一項變革,數十年來在推動世界認識中華武術魅力、快速擴大習武基數、提高武術國際認同度及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創造了較高的社會價值。但競技體育的發展之路也并非順暢,而是在飽受質疑和批判中曲折成長,由于為了適應現代競技化的需要而剝離了中國文化與價值觀等諸多傳統武術特質,甚至出現了與傳統武術長期對立局面,這種二者對立沖突長期共存的現象將會對我國武術的傳承與發展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在文化全球背景下,我們必須具有批判與發展的眼光,積極認識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二者關系,積極探討二者的沖突原因與共生原則,用批判的視角厘清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關系及各自發展的規律,探索共生原則及可行性共生發展模式,減少對立與沖突,促進二者共同發展。
1 深度解析文化全球背景下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之間的沖突及成因
1.1 二者關系界定長期缺乏定論,是造成競二者產生誤解與對立的根源
任何學科或體育活動的開展首先離不開概念的科學界。定作為理論發展基礎和指導,所搜集到的國內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并沒有較好的關于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較為全面、合理和具有發展性的概念,且對二者之間的關系的研究鮮有涉及造成至今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概念的模糊、自相矛盾和存在歧義與沖突等深層矛盾。在二者的發展過程中,競技武術一直被認為是源于傳統武術又背叛傳統武術而備受指責與批判,但傳統武術在當今時代又找不到融入時代發展的正確途徑,存在傳承、發展及創新困境,在文化全球大背景下逐漸式微、沒落,甚至不少拳種、門派的快速滅絕為中國武術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二者關系界定長期模糊不清,是造成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產生誤解與對立的根源。
1.2 二者的價值取向互相割裂對立,無法實現兼容并蓄、融合發展
競技武術雖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修改與調整,獲得了較好的國際參與度和現代體育適應性,但卻在國內并沒有產生更為廣泛的認可度,根源就在于現代競技武術的價值取向與傳統武術二者各自的體育理論是互相獨立且來自不同體系的,雖然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都是以中國傳統武術中的套路、散打、功法動作為主要內容,但競技武術是以西方現代體育理論為指導,而傳統武術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論體系為指導,二者的價值取向長期是互相割裂對立,無法實現兼容并蓄、融合發展,這是造成二者對立沖突的重要原因。
2 文化全球背景下的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共生發展出路探析
2.1 武術理論界加強概念的界定,厘清二者關系,確保理論基礎的科學性和獨立性
長期以來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的之所以長期處于對立狀態,備受習武之人的詬病,主要在于二者概念的界定及關系并沒有做到科學性,引起大家共識。雖然競技體育的套路、散打、功法動作來源于傳統體育,但為了突出規則性、競技性和評分的科學性及簡易性,剔除了武術精神修養及武德,以追求套路動作的“高、難、新、美”為根本點,過于追求量化的評判標準,是獨立于傳統武術而存在的,二者并不存在包含與被包含關系。而傳統武術其演變和發展是與中華傳統文化保持高度傳承關系的,除了講求技術動作的技法精湛、實用外,更加重視練武者內在的精神修養和武德,二者獨立發展的關系應該得到認可。目前競技武術的概念認可度較高的為:在西方現代體育理論指導下,運動員及其團隊以中國傳統武術中套路、散打、功法動作為主要內容而開展的現代競技體育競賽、訓練、管理體系。但對于傳統體育卻沒有一個一致的看法,在搜集到的現有資料中古俊霞提出,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論體系指導下,習武者以師徒、門派等傳承方式,以套路、散手、功法為主要活動內容,為了提高技擊水平及內在精神而進行的武技、武道修煉體系。該概念的界定從理論指導體系、傳承、內容及目的四個方面進行了界定還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從上述二者概念的界定來看,中華傳統武術誕生于原始農耕時代,而競技武術卻是為了比賽而產生,應該將競技武術放在與傳統武術同等平行位置加以認識并研究。
2.2 加強二者價值取向研究,使二者兼容并蓄、融合發展,形成武術發展合力
從文化認同感及群眾基礎兩個層面考量,傳統武術的價值取向更為深入人心和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但截至2016年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的競技武術注冊人數高達37.8萬,而傳統武術僅有1.4萬人注冊,單從官方數據可以看出二者差距及傳統武術當前的生存挑戰。而競技武術也不能一味地迎合西方競技體育的需求,不顧武德與精神修養,最終只能使自己成為“無源之水”失掉武術的本色。因此在當前文化全球背景下,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應加強二者價值取向研究,使二者兼容并蓄、融合發展,形成武術發展合力。競技武術應主動吸收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加強技擊功能的同時通過禮儀、服飾、規則制定等措施強化武德及武術精神等文化個性的考察與灌輸,而傳統武術則除了加強傳統武術精神及武德價值灌輸外,還應打破門派、宗師等傳統思想束縛加強變通與普及化改造,使傳統武術在現代全民健身活動中煥發時代活力,加強傳統武術的多元化價值功能,二者協同發展,相互借鑒,并各自開拓成長空間,最終推動中國武術事業的發展。
3 結語
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優秀載體,長期以來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對外交流與傳遞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由于種種原因在發展過程中二者都遇到了發展困境及不同聲音的質疑,甚至出現了長期對立局面,這種二者對立沖突長期共存的現象將會對我國武術的傳承與發展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根據筆者的深入探究,二者矛盾與對立的根源主要集中在二者關系界定長期缺乏定論,是造成競二者產生誤解與對立的根源和二者的價值取向互相割裂對立,無法實現兼容并蓄、融合發展兩個層面,因此在文化全球背景下的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共生發展出路除了要做到武術理論界加強概念的界定,厘清二者關系,確保理論基礎的科學性和獨立性及加強二者價值取向研究,使二者兼容并蓄、融合發展,形成武術發展合力兩個方面,還應立足于文化塑造和文化根基的探求上,使二者獨立發展,立足于不同的平臺,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推動中華武術的持續性創新和發展,形成發展合力。
參考文獻
[1] 馬文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沖突與共生[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6):122-126.
[2] 古俊霞.當代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的沖突與共生[J].運動,2018(3):48-49.
[3] 童建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傳統武術的保護與發展[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9(6):40-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