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體育與傳統武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天,積極發展老年體育,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文章從我國老年人開展傳統武術的傳統理論基礎、健身動機及老年人組織指導現狀進行調查。得出:中國傳統武術是多數老年人的健身佳選;在老年人中推廣符合我國的國情;論證了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傳統武術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但組織與指導還無法滿足健身需求,健身觀念還有欠缺。建議: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培養特色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重視傳統武術的理論科研;發揮政府職能。
關鍵詞:老年人體育 傳統武術 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160-03
國際普遍看法:“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時”,表明該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2016年,我國超過60歲的老人為1.54億,占全國人口總量的10%以上,我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在城市化背景不斷加快,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發展老年體育,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個人、社會、國家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傳統武術歷史悠久,健身養心曾在民間養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它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智慧的結晶。隨著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許多的民間傳統武術運動已經瀕臨失傳,而中國傳統武術運動更加講究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理念更適合在老年人中開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河南省城市老年人體育,調查對象以省會鄭州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隨機抽取5個地市,調查該地市的60歲以上(包含60歲)的老年人。抽取地分別為:商丘、鄭州、洛陽、濮陽、平頂山5個城市。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訪談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數理統計法等。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傳統體育在老年人中的基礎
通過調查發現,5個城市老年人主要開展太極拳、太極劍、木蘭扇、八段錦、健身氣功等。表1可知,老年人自主選擇的大多為太極拳、太極扇。這是由于一方面5地的老年人運動組織或協會大多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另一方面由于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各地多舉辦此類比賽,中國傳統武術在老年人中有著深厚的基礎。
2.2 傳統武術項目符合老年人運動健身的動機
在表1中不同地區的老年人在傳統武術項目的選擇上既表現出一定的一致性,同時又出現差異性。一致性表現在老年人無論男女第一選擇主要集中在太極拳、太極劍上,占47.78%,位居選擇首位。差異性表現在傳統的武術項目,如健身功法類呈現地區性差異,且影響范圍小。老年人參加普及度較高的傳統武術項目主要呈現如下特點:1.大群體。2.組織化程度高。3鍛煉成員構成多樣化等特點。然而,老年中普及不高的傳統武術項目,主要特點為小群體;鍛煉成員固定化;組織化程度低等特點。老年人武術鍛煉的動機不僅表現在強身健體,還表現出了時代的特征,追求自然養生鍛煉方法,這與中國傳統體育養生、養心、健體的理念相呼應。多數老年人鍛煉的動機往往表現為多種需求交織促進,遠非單一因素的結果,呈現多樣化特點。老年人對傳統武術鍛煉項目功能,重視身心合一,希望獲得健身的同時,也重視健心的功效。
2.3 傳統武術項目在老年人群體中普及的有利條件
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時代價值,以及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國人民幾千年來一直借其鍛煉身體或增強自衛能力。中國傳統武術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從不同民族長期的傳統活動中傳承沿襲而來。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武術價值,同時更好的發揮其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的意義與作用,人們應該同時很有必要對傳統武術的基本特點進行再認識,從而在整體上把握中國傳統武術的基本因素(如表2所示)。
?。?)有利于健身養生、娛樂身心。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健身意識的提高,“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追求身心合一”的美好愿景,已成為對閑暇生活的追求與規劃。中國傳統武術項目大多都具有健身、養心、娛樂的功能。這里以太極拳為例。太極拳動作自然流暢,講究圓活連貫,綿綿不斷。對于經常練習太極拳者,可以達到祛病健身,抗老益壽的功效,身體在鍛煉的同時可以舒緩情緒,調節情操。又如象形拳以模仿動物的特長和形態為特點,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在模仿各種動物中調節情緒狀態,陶冶情操等。中國傳統武術在習練中鍛煉身體,在過程中陶冶情操,娛樂身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融洽。
?。?)鍛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易于普及。
中國傳統武術項目內容豐富,流派眾多,動作簡單易學,形式多樣,鍛煉時效強,對人體的感覺功能鍛煉有重要作用。例如中國傳統養生功法中的八段錦,動作簡單易學、舒展優美、氣息流暢、骨正筋柔,適合老年人鍛煉。我國武術項目流派眾多,從地方的生產、生活中逐漸衍生出的地方特色武術項目,符合當地老年人活動的準則和生活方式,更便于在當地普及開來。地方特色傳統項目內容,大大增加了人們鍛煉的選擇余地。此外,不受硬件設施限制的傳統武術,老年人可以根據身體條件、興趣愛好,以及鍛煉目的等因素隨時隨地進行選擇。 2.4 在老年人中普及傳統武術促進了社會和諧
?。?)在老年人中普及傳統武術促進了人自身和諧。
人自身的和諧,即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提出了十條標準。其中,對心理提出的標準:有足夠充沛的精力應對你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應變能力強。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自身的和諧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應包括心理的。達到人的身心和諧統一,才能較好地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達到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的目的。人到中老年時期,多受心臟疾病、肩周炎、腰腿疼痛的威脅,可采用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方法來減少或減輕、減緩疾病危害。中國傳統武術對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的增強,血液循環的改善,身體免疫能力的增強,延緩衰老都具有較積極的意義。在健身活動中,老年人可以通過鍛煉和廣泛的社會交往,使得身體各組織能迅速傳遞信息;擴大視野,增長知識。
?。?)在老年人中普及傳統武術促進人與人的和諧。
老年群體是身體各器官機能都處于不斷衰退期的人群,他們參加武術運動多是為了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中國傳統武術中的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皆是群體參與的體育運動,老年人參與鍛煉,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既愉悅了身心,增進了健康,也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始終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和愉快的心情,使人與人更加和睦、融洽。
?。?)在老年人中普及傳統武術促進了人與社會的和諧。
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孕育了無數文化遺產,由于受全球化的沖擊,中國傳統武術特別是民間傳統武術已經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老年人由于身體功能退化、退休后心理落差的存在,生活中難以實現自身價值,常常存在無所適從、煩躁不安等生活狀態。拓寬老年人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武術的重任和途徑,一方面能有效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老年人個人價值的實現。促進了老年人群體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
2.5 傳統武術在老年人中的組織指導現狀
(1)傳統武術在老年人中的組織現狀。
目前,河南省參與武術健身的老年人有組織的,占1/4。如表3其中老年人體協占11.07%,社區組織占14.60%。老年人武術健身主要是無組織自發的,與朋友同事家人一起鍛煉和個人鍛煉為主,占74.33%。從中不難看出,河南省參與武術健身的老年人組織化程度還不是很高,老年人體協與社區管理組織還沒有成為主流。
?。?)傳統武術在老年人中的指導現狀。
指導程度的高低,對于發展我國傳統武術項目、增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調查顯示:總有人指導的比例僅為13%;偶爾有人指導占一半以上,為53%;從未有人指導占34%。這說明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其群眾基礎薄弱,未形成規模,另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匱乏顯露無疑。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中國傳統武術項目是多數老年人體育健身的佳選,符合老年人運動健身的動機和目的。
(2)中國傳統武術項目在老年人中推廣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加上傳統武術項目對于場地等硬件設施要求低,具有很強的可實現性。
?。?)在老年人中開展中國傳統武術對于創建和諧社會,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武術在民間的基礎很深厚,但政府的有效組織力度不夠,參與推廣的專業指導不多。老年人健身觀念不強,對健康的教育更是缺乏,相關組織機構為老年人健身提供技術指導幾乎為零,無法滿足和促進老人健身的需求。
3.2 建議
3.2.1 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培養特色民族傳統體育人才
培養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是傳統武術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各地區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根據各地區情況,增設符合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武術課程,并在大中小學校開設民族傳統武術的內容。特別是在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開設符合本民族、本地區特色的民族傳統武術項目。同時,要注重民族傳統武術項目教師、健身指導員、體育工作者的技術和理論水平。
3.2.2 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
為使人們更多了解傳統武術,并產生興趣,可以從人民耳熟能詳的報刊、雜志、影視作品等方面進行宣傳,不斷介紹我國民族傳統武術的作用和意義。同時,可將傳統武術定期進社區表演,擴大其影響。
3.2.3 重視傳統武術的理論科研
發展和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武術,首先要作理論上的準備。雖然當前民族民間傳統武術的技術挖掘與理論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全民健身的需要。因此,傳統武術的發掘與整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將實用性強,便于推廣的武術鍛煉題材,作為提高早晚鍛煉的的健身活動內容,不斷推動傳統武術的發展。
3.2.4 發揮政府職能
加強政府職能,強化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盡可能的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鍛煉場所和良好的鍛煉環境,建立和完善適應我省省情的社會體育發展系統。
參考文獻
[1] 王震,唐欣,張世奇.河北省人口老齡化的特征、問題及對策[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28(4):69.
[2] 彭春政.傳統養生類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6):71-72.
[3] 施文忠,蘇肖晴.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之管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9(2):90-93.
[4] 李林,常生.民間傳統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四川體育科學,1999(2):16-17.
[5] 安楠,王松濤,王安利,等.中老年女性健身鍛煉適宜強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5(8):62-66.
[6] 王曉華.淺議老年化社會的問題及對策[J].廣東行政學院報,2001,13(1):77-78.
[7] 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8] 季瀏.老年人的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J].體育科學,1996(2):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