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整合型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整合型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是英國應對老齡化壓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簡明地說,是將醫療、照料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全面覆蓋老年人健康需求。本文以英國為研究對象,梳理實踐模式,歸納整合動因,評價實踐結果,在此基礎上發現,英國在進行整合時已具備三個關鍵要素:醫療服務和照料服務發展較為完善、均衡;合作模式已在公共服務領域形成常態化機制;IT技術在公共事務中廣泛應用。對中國而言,若要完善健康服務體系,應當側重于社會照料體系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全面完善,以與醫療服務相協調。隨著客觀條件逐步完備,整合健康服務資源,提升健康服務效果也將成為中國的選擇。
  關鍵詞: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醫療服務;照料服務;英國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9)02-0068-10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9.02.006
  The Research on Integrated Care System for Elder People:
  Case Study and Reflection of UK
  PEI Mohan
  (School of Soci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ed care for elderly people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essure of aging problem in UK. In brief, the integrated care can connect health care resources and social care resources into a framework to cover the complex needs of elderly people by service portfolios. Taking integrated care in UK as a study object,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motivations, summarizes main practice models, evaluates the service outcomes. Based on meticulous analysis, this article finds that UK has three key element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ealth care and social care, which conclud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and social care service, the normal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IT technology. For China, with aim to improve the health service system, it should focus on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ocial care system to coordinate with the medical servic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ith the gradual completion of objective conditions, integration of health service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health service effect would become the choice of China.
  Keywords:integrated care system;health care service;social care service;UK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安排,明確了人民健康不僅在于有病能醫,更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經由家庭層面上升至社會層面,同樣,也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方向之一。健康中國戰略明確提出“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的要求,同時強調“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社會體系對老年群體的支持不能僅突出疾病治療,要符合現實情況并將眼光放長遠,在治病的基礎上,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真正實現生活質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將傳統的老年人疾病治療升華至健康狀態的保持,如何確保老年群體能夠享有健康生活,如何規劃老年人健康服務的發展方向,都是值得思考的。
  眾所周知,老年人的健康維護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單純地依靠醫療服務或照料服務,已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對此,西方國家將醫療資源與照料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利用照料服務支撐醫療服務,探索出整合型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rsons,下稱“整合型健康服務”),以回應老年人愈發長期的、復雜的、綜合的健康需求[1-2]。英國作為較早開始整合改革的國家之一,已在整合方面探索數十載并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選取英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整合型健康服務進行梳理與探討,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一些思考。   二、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內涵及主要實踐模式
  1.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內涵
  關于整合以及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內涵,政府和學術界已進行了數十年的討論,但至今仍未得到統一的定義。總體上說,整合是一套基于部門間、機構間、專業間的互動合作而進行服務供給的系統模型[1]。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3],將醫療部門和照料部門的資金、管理、服務進行整合,以達到實現整體效率最大化,提高使用者滿意度,改善長期患病老人和復雜需求老人生活質量的目標[4]。這樣一種通過在醫療領域和照料領域之間構建聯通互動,降低碎片化供給、重復工作、資源浪費,減少不必要住院,依托社區和家庭幫助老人盡早出院且盡快恢復獨立生活的模式,稱為整合型健康服務[5]。
  整合型健康服務是針對老年人設計的綜合性服務體系。在財務管理方面,英國的整合型健康服務采用合并預算制。20世紀90年代以前,國民衛生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下稱NHS)附屬于英國衛生部,并由衛生部建立預算,中央進行撥款;社會照料服務部門則由地方議會建立預算,大部分資金出自地方稅收,僅少量資金依靠中央財政,兩者實行獨立預算。啟動整合型健康服務后,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避免獨立預算造成的責任推脫,醫療部門和社會照料部門實行專用的合并預算,以資助一系列的醫療服務和社會照料服務。在服務形式方面,英國實行協同工作制。NHS和地方政府均有權根據實際情況和老人的需要委派服務,同時,地方政府和NHS將各自服務與對方服務合并,統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組合[6]。
  2.整合型健康服務的主要實踐模式
  英國在整合服務領域的探索與改革已經歷了數十載,其間不斷提出新的方式,亦不斷否定掉一些不夠合理和完善的舉措。同時,中央放權和地方增權理念的提出,使地方政府在實踐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責任。因此,英國整合型健康服務并不存在全國統一的固定模式,而是在秉承一致理念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和NHS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協同工作。本文將側重于跨專業合作團隊、過渡性服務、統一評估機制、個案管理模式等幾個應用較廣,效果較為理想的具體做法。
 ?。?)跨專業合作團隊。老年人的健康維護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分化的工作方式缺乏互補性與連續性,無法保證服務質量和效率。醫療、照料服務的整合供給決定了兩部門必然的合作關系。具體到實踐中,統一評估模式詳細標準的制定,出院前老人下一步照料方案的確定,老人和兩部門間有效溝通的建立,都需要相關專業人士改變傳統獨立的工作模式,為實現整合目標而開展協同工作??鐚I合作團隊主要由醫生、社區護士、護理協調員、職業治療師、理療師以及社會工作者構成[4],利用專業間的對接,形成一個服務提供者網絡,以信息共享和個案管理為基礎,提供多種服務的組合,從而滿足老年群體復雜且多樣的需求。
  從外在形式來看,該模式是將相關的專業人士組成團隊,將多種專業視角集中于一項服務中;實質上,該模式是在整合理念下而產生的一種人事組織形式,即在保持原先雇傭關系的基礎上,圍繞整合型健康服務的需求,形成內部平等的合作團隊。在團隊中,各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力圖實現總體大于各部分之和,更好地捕捉和滿足個體的真實需求。從另一角度來看,跨專業合作是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實現基礎,強調團隊模式,但并非否定獨立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而是針對碎片化服務所導致的資源不合理利用問題,提供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7]。
 ?。?)過渡性服務。根據英國衛生部的官方解釋,過渡性服務指的是介于醫院與家庭之間的持續性照顧服務,通過減少不必要入院、促進提早出院等方式,實現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老人生活獨立性的目標[6]。就內容而言,過渡性服務是一系列不同服務措施的統稱,大體上包含四種服務類型:在家就醫、提早出院、社區康復和綜合居家照顧。雖然過渡性服務涉及面廣且內容繁多,但筆者認為,可將其理解為針對老人特殊需要而設計的全方位護理過程或護理集合,基本運行機制可進行如下歸納:若老人在家出現緊急情況,由跨專業團隊(包含護士、護理人員、全科醫生和治療師)組成的快速反應團隊首先進行處理,第一時間解決老人問題,同時認定是否存在入院治療的必要,如需進一步治療則送入醫院;若老人因病住院,尤其患中風或手術過后,則可接受強化康復服務,由專業人員介入,幫助老人加速身體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長;老人出院后,可在家接受由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的綜合性照料,以幫助其盡早康復,恢復生活獨立性。
  可以看出,過渡性服務的目標不在于單一的基本醫療服務,而是由依靠醫療手段治療疾病,發展為獲得功能恢復和獨立生活。無論在設計層面還是實踐操作中,過渡性服務都明確地強調減少不必要住院、縮短住院時長、盡可能恢復獨立生活能力等目標,其目的有二:一是出于節省公共資源的考慮,為醫院減輕一定的病床壓力;二是通過減少住院時長、加快返家速度,以尊重老人隱私、自主,增加生活舒適度,從而回應整合型健康服務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8]。
 ?。?)統一評估機制。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相應的需求,是醫生、護士和護理人員在決定治療及護理措施時的主要依據。但不同專業機構具有獨立自主的評估方法和信息記錄,機構間信息不認可、不共享,意味著老人需要在多個機構進行重復多次的評估。老人信息的分散收集和保存成為英國打造高效服務目標的主要障礙之一[9]。英國衛生部于2001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統一評估機制,由地方政府組織和指導,以協議的形式,在醫療機構和照料機構之間建立跨專業認同的老人信息數據互通。本著完善老年服務的原則,經過醫療、照料部門專家的反復討論和協商,最終敲定統一評估體系的標準和涉及的幾個方面,包括:使用者意愿、疾病治療史、疾病預防、個人護理和身體機能狀況、感官測試、心理健康狀況、主要社會關系、安全設備、生活環境,以及經濟狀況[10]。統一評估機制全面實行后,老人在所有指定機構評估的結果均被認可,評估結果根據地方政府的決策,或形成電子檔案由老人、護理協調員共同保管,或上傳至地方統一數據庫,日后供醫療和照料機構參考。   統一評估機制在英國也被稱為一次性評估,顧名思義,同樣的評估和問詢項目即使在不同專業機構間也只需進行一次。在統一標準的評估體系下,老人信息在醫療部門和照料部門之間可流通共享,避免了重復工作、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同時提升了跨機構、跨專業協同工作的公平性,在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的完善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個案管理模式。整合型健康服務旨在整合醫療和照料資源,以向老人提供更優質的綜合服務,但需要考慮的是,在老人、醫療部門、社會服務部門三方之間,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理的安排。針對這一問題,英國創立了一種新的應對機制——個案管理模式。依據英國衛生部2000年發布的政策解釋,個案管理模式是一個統稱,主要由護理計劃、護理協調、護理管理和護理審查四個部分構成[11]。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行組織安排個案管理模式的具體實施,但基本機制需保持一致:為每一位老人指派護理協調員進行需求評估,并在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礎上為其制定護理計劃,由協調員為老人組織協調醫療和照料服務,并負責監督護理服務的過程和質量,定期更新和審查護理個案,與老人及其家屬保持聯絡。不難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兩個關鍵因素是護理協調員和護理計劃。協調員發揮核心作用,幫助老人準確認定其護理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在多個服務供給機構間以中間人身份為老人協調安排護理服務組合。而與老人共同制定的護理計劃,則是整個服務過程的腳本,也是監督、審查的重要依據。
  個案管理模式是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為老人提供整合型的個性化護理服務,充分尊重和滿足每一位老人的需求。不同于以往碎片化形式的護理,當老人有需要時不必專門求助全科醫生或呼叫救護車,而是直接聯系護理協調員,協調員行使其職責和權限,為老人安排相應的服務[12]。個案管理模式的推行,為老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時也利于確保健康服務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個案管理機制未實施前,老人通常是在出現問題或有護理需求后,再向相關服務機構尋求幫助;實行個案管理機制后,協調員依據護理計劃,整合多方資源,形成服務路徑,幫助老人維持健康狀態,并監控其身體狀況的變化。變被動為主動,變滯后為預先的舉措,有助于提升健康服務體系的整體服務質量和效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為老人免除后顧之憂。
  三、對英國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分析與討論
  通過對整合具體事實的闡明,可以得出英國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的本質是服務供給模式的變革,即醫療與照料服務由獨立供給發展為整合供給。在此基礎上,英國為何要進行這種大規模的改革,改革效果如何,該模式得以實現的先決條件有哪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1.整合型健康服務的發展動因
  首先,實施整合的根源在于醫療服務與照料服務的碎片化供給。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源頭在于制度初設時,英國政府將兩者設置為彼此獨立的系統。根據1946年《英國國民衛生保健服務法》(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ct)與1948年《英國國民救助法》(National Assistance Act)的決定,醫療服務劃入NHS的職責范圍,接受中央直接財政支持,而社會照料服務則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擔;NHS負責急性診療以及后續照顧,地方政府負責提供居所和一系列家居服務。兩大部門獨立運行,正是造成醫療服務與照料服務長期呈分散狀態的根本原因[13]。老年人通常伴有多種慢性病及功能障礙,因此醫療和照料服務的使用率遠高于其他群體,且涉及多個領域、多種服務和多個部門,碎片化的供給模式無法與需求銜接[1]。如迪克遜和格萊斯比(Dickson and Glasby)所言,老年人愈發復雜的需求屬于“資源密集型”,與傳統的健康問題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任何機構或部門都無法獨立解決[14]。
  其次,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英國是較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根據OECD數據的測算,以65歲為基準年齡,1970年英國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與基準年齡之差為14.5年,2013年這一差值升至19.8年,即1970年英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9.5歲,到2013年達到84.8歲[15]。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是值得欣喜的,但隨之增長的是老年疾病的發病率,以及身體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研究表明,英國近一半的75歲以上老人患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病,而85歲以上老人患有多種功能障礙的概率是65歲至69歲老人的六倍[14]。然而,作為傳統的照料提供者,配偶和家庭成員的供養能力隨社會發展而減弱,獨居老人的數量逐年上升。這些趨勢都預示著英國必須盡快完善醫療與照料服務體系,妥善應對老年群體復雜的健康問題和生活需求[16]。
  再次,老齡化壓力加劇了NHS與照料服務機構的邊界沖突,導致服務質量下降。自20世紀60年代起,老人長期住院“占床”現象引發了醫生的不滿。醫生認為多數老人的真實需要是照料服務而非醫療服務,地方政府應承擔主要責任。地方政府則聲稱他們負責照料的是情況較為嚴重甚至失能的老人[3]。此外,NHS由中央撥款,照料服務主要由地方政府支持,分立的預算和有限的資源,導致兩部門在老年人問題上都試圖規避責任,以減少支出,控制成本。邊界沖突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老年人應有待遇降低,尤其是有醫療需求但沒有急性病的老人,往往被忽視、被安排漫長的排隊,在兩大部門都不能得到合理的待遇[13]。
  由此可見,老齡化趨勢導致老年人服務需求量驟增,而醫療服務和照料服務的碎片化供給已不具有可持續性。英國對醫療和照料資源進行探索式的整合,具有必要性和現實性。
  2.對整合型健康服務的評論
  整合型健康服務因地方政府決策而呈現多樣性,整體評估較難實現。評估研究多關注某一地區或某幾個地區的小樣本評估,或是關于某幾種整合手段的效果檢驗,尚缺乏新舊模式整體效果的對比,因此,難以得出篤定的系統性結論[17-18]。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得出以下三個基本判斷。   第一,跨專業的連續性服務為老人提供了更優質的照顧??焖俜磻獔F隊使老人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統一評估機制的一站式服務也使老人享受到了諸多便利[19]。尤其在較為偏遠的郡縣,醫療資源和服務資源分布密度較低,整合手段的推廣為老人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路程。此外,托貝區的評估調查顯示,實行過渡性服務和統一評估機制后,老人入院率有所降低,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趨勢,出院后進入老人護理中心的人數有所減少,在家獨立生活的老人人數有所增加[1]。該服務也基本得到了老人的認可。在托貝區、劍橋郡和國王基金會的調查中,整合型健康服務的使用者滿意程度普遍較高。其中,國王基金會的報告顯示,77%的被訪老人對整體服務表示滿意;在劍橋郡,85%的受訪老人對醫療服務表示滿意,82%的被訪者認為從康復治療中受益最多[20]。
  第二,整合型健康服務有助于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整合型健康服務通過集中的社區照料代替昂貴的住院、急診護理和居住照顧中心,降低了醫療衛生的公共支出,進而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不僅如此,整合的高效、經濟促進了整體醫療服務體系的高效運行。統一評估機制實現了信息的共享,為醫療機構和照料機構減少了重復性工作以及資源浪費。提前出院和減少入院目標的達成,“盤活”了醫療機構床位長期堵塞的現象,促使醫療資源更加合理地配置。
  第三,實踐過程中顯露出一些障礙。其一,時間成本較高。NHS與社會照料部門自建立起就形成分立的格局,數十年的發展更加深化這一狀態,兩部門依照自身發展路徑各自形成了內部循環。整合理念意味著兩大部門需要打破傳統格局,走向緊密的聯系。英國政府已消耗了大量的管理時間用以協調相關事項,但仍存在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二,文化認同存在困難。合作的基礎是相互的認可與接納,但實踐中并非如此。較為突出的是醫生群體,因其無可取代的專業權威,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不愿接納其他專業人員的理念,并傾向于領導合作團隊[21]。這種狀態不利于團隊氛圍,也與平等合作的設計初衷不符。除醫生外,其他專業人士也存在抵觸改變、不接納其他專業文化的現象。英國政府采取培訓、會議、團建活動等方式,以強化團隊的共同愿景、接納程度及凝聚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需繼續完善。
  綜上,整合實踐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對于老人健康、精神、生活狀態,抑或是對于英國公共服務體系,整合確實起到了諸多積極作用。
  3.對整合型健康服務先決條件的探究
  如前所述,整合型健康服務已發揮其正面效應,成為英國應對老齡化問題的主要對策之一。那么,是哪些先行因素促使英國得以建立整合體系,通過對發展路徑的研究,筆者認為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首先,醫療服務和社區照料服務發展較為均衡、完善,并存在雙向需要。NHS和社區照料同屬于二戰后福利國家體制,職責和專業地位的差別確實帶來了中央重視程度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異,但二者在發展水平上基本達到一致的高度。因此,在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時,仍有能力應對合作項目。此外,二者之間的雙向需求日益凸顯。社區全科醫生認為老年人情況復雜,尤其遇到突發狀況時,家人、社工已無法妥善處理,需要某種機制追蹤老人日常身體狀況,確保相應資源及時配置到社區層面,從而彌補服務供給的滯后性。從醫療機構角度出發,醫院治療完成后仍需要與之銜接的照料安排,以妥善處理老年人后續的恢復與養護。從表象上看,僅為服務形式的銜接,實質上則需要信息共享、專業人員交流、相互的行政許可,如此后續照料計劃才有可能及時到位。機構獨立運行勢必阻礙服務銜接的進程,那么,探索機構間的合作自然是題中之義。
  其次,合作模式已成為英國公共服務領域中的常態化機制。新公共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始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以英國、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本國公共管理部門展開的改革運動,通過強調和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以解決傳統行政模式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新公共管理影響范圍較大,同時波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及轉型國家。
  風潮影響了整個英國公共服務體系,本著經濟、效率的原則,英國對其政府和公共組織的內部結構、服務供給方式、資源利用方式進行了革新。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環境下,合作成為資源整合的有效方式,也成為英國公共部門的一種習慣和行為方式[22]。這種合作的氛圍激發了英國政府對本國醫療部門和社會照料部門的整合改革,依靠醫療機構與照料機構的協同工作、醫療人員與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醫學與護理學的專業融合,更好地應對老年群體的健康維護問題。
  再次,IT技術在公共事務中的廣泛應用加速了整合的實現。從前面可知,統一評估機制是最主要的入門標準,個案管理模式是整個服務體系的軸心,兩者皆以數據的儲存和共享為基本,得益于IT技術的支撐,統一評估機制、個案管理模式的政策理念才得以突破技術屏障。進而,跨專業人士、機構通過團隊合作組成服務供給者網絡,為老年群體設計出一套無縫式的服務組合。英國的實踐證明,電子化服務在改革中起到愈發關鍵的作用,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更有力地推進和保障服務供給的革新[23]。
  四、關于中國健康保障資源整合的思考
  通過上述的探究與歸納,已明確英國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實踐模式、發展動因、實施效果,以及先行因素。可以清楚地看到,該服務體系以NHS為運轉中心,社區為平臺,強調服務的連續性,旨在幫助老年群體維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同樣地,老年人健康也是當前中國政府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政府明確表示,要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筆者認為,通過對英國實踐的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為中國老年健康服務提供一些思考。
  其一,健康服務體系的發展離不開照料服務的支持。英國在推進整合型健康服務過程中,醫療服務是主導,部分與醫療相關聯的照料服務為重要支撐(精神慰藉、家務整理等與醫療不直接相關的項目不包含在內),二者相互作用、配合,形成多方位覆蓋老年健康需求的動態機制。不同于英國,社區照料服務在中國起步較晚。經過20余年的發展,確實具有一定規模。根據民政部《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 2017 年底,全國共有各類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 40.7 萬個,其中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覆蓋率已達到78.6%[24]。但不可否認,社區照料的現實是硬件設施建設進展遠快于服務水平提升速度,且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整體服務仍處在較為薄弱的發展階段,尚無法發揮重要作用[25]。照料服務自身還不成熟,實現服務銜接,配合醫療服務則更為困難。若兩者發展水平始終無法匹配,必然會影響國家“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發展理念的實現。   其二,機構間深度合作在中國有一定難度,但希望大于障礙。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影響下,中國政府也試圖通過政社合作、機構合作等方式提高服務效率,但跨機構深度合作依然存在制度障礙。類似于“統一評估機制”這種需要機構間相互認可和接納的合作項目,在當前形勢下暫不易實現。英國公共醫療機構均由NHS設立,衛生部統一管理,中央統一撥款,醫院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故而統一標準、相互承認相對容易。中國的公立醫院為非營利機構,但同時也是自負盈虧的主體,財政補貼僅占公立醫院總收入的約1/10,其余大部分則依靠醫院自身經濟效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18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在2013—2017年公立醫院平均年收入中,政府補貼占比分別為8.0%、7.7%、9.1%、9.2%[26],在主要依靠經營效益的模式下,公立醫院已形成各為一家的格局。在此背景下,若進行信息共享、專業協作,無疑將產生利益沖突,阻礙進程。不過,雖然合作模式尚未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但近年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顯示出中國政府在健康資源和管理整合方面有了前瞻性考慮與設計。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醫療保障局都是在整合原先部委職能的基礎上,共同深化體制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國家“大衛生,大健康”的目標。特別是國家醫療保障局,將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在操作層面支撐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
  其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將成為健康服務體系完善的技術支撐。利用信息技術的便捷性來支持公共服務,在中國已是普遍現象。醫院正在全面推行實名制就診卡的診療方式,病人的個人信息、電子病歷、診療記錄、繳費情況等均包含在就診卡中,可隨時查閱,為醫生和病人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利于信息的儲存和安全。同時,中國目前也正在嘗試利用“互聯網+”助推養老服務,打造智慧型社區,使老年人享受信息技術革新的成果,獲得更加優質便捷的吃、住、游、社交等全方位服務。中國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其成果已經惠及廣大老年人群,在此基礎上,若要推進老年人健康資源整合,技術方面中國將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醫療服務與照料服務發展尚不均衡,實現服務銜接具有一定難度,但不可忽視的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已經顯示出國家在整合資源,提升健康服務體系方面的明顯意圖,這將進一步推進老年人健康服務的完善。同時,中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也將為服務改革提供技術支持。因此,下一步,在完善醫療體系建設的同時,健康服務發展規劃應當偏重照料服務的發展,硬件上,注重對相關設施設備的繼續投入和完善,軟件上,加強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逐步提高社會、家庭對社區照料服務的接納程度,從整體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照料服務體系,以達到與醫療服務水平的基本匹配,最終實現醫療資源和社會照料資源的整合。
  五、結語
  英國對整合型健康服務的理念初探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正式立法,21世紀初開始推行。時至今日,英國政府仍在致力于建立更加精密和完善的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17]。本文主要從內涵、實踐模式入手,把握整合型健康服務的基本架構與實踐邏輯,理解英國醫療服務與照料服務如何突破分散狀態,進而轉向整合趨勢。需要明確的是,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并非對制度體系進行根本性變革,而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結構調整,以達到協同增效的增值效果[27]。目前,老齡化問題加重了中國老年人健康維護的嚴峻性,需要探索妥善的應對機制。筆者認為,關于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的應用,中國目前雖存在一定短板和障礙,但已初步具備客觀條件。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對健康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打造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也將會是中國未來的選擇。
  參考文獻:
  [1]CURRY N, HAM C. Clinical and service integration: the route to improve outcomes [R]. London: The King’s Fund, 2010.
  [2]GOODWIN N, SMITH J, DAVIES A, et al. Integrated care for patients and population: improving outcomes by working together [R]. London: The King’s Fund, 2011.
  [3]ALASZEWSKI A, BALDOCK J, BILLINGS J, et al. Providing integrated health and social care for older pers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R]. Canterbury: Centre for Health Service Studies, 2003.
  [4]GOODWIN N, DIXON A, ANDERSON G, et al. Providing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with complex needs: lessons from seven international studies [R]. London: The King’s Fund, 2014.
  [5]MACADAM M. Frameworks of integrated care for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R]. Ottawa: Canadian Policy Research Networks, 2008.
  [6]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NHS plan: a plan for reform [R].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 2000.   [7]HUDSON B. Interprofessionality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the achilles’ heel of partnership [J].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 2002, 16 (1): 7-17.
  [8]LEICHSENRING K, BILLING J, NIES H. Improving policy and practice in long-term care [M]// LEICHSENRING K, BILLING J, NIES H. Long-Term Care in Europe: Improving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3: 325-336.
  [9]DICKINSON A. Implementing the single assessment proce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 2006, 20 (4): 365-379.
  [10]WILD D. The single assessment process [J]. Primary Health Care, 2002, 12 (1): 20-21.
  [11]DEPARTMENT OF HEALTH. Out in the open: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for older people [R].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 2000.
  [12]GOODWIN N, LAWTON-SMITH S. Integrating care for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the care programme approach in Englan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conditions manage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010, 10 (1): 1-10.
  [13]LEWIS J. Older people and the health-social care boundary in the UK: half a century of hidden policy conflict [J].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2001, 35 (4): 343-359.
  [14]DICKINSON H, GLASBY J.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artnership working in ac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9: 1-9.
  [15]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Health at a glance 2015: OECD Indicators [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5.
  [16]WODCHIS W, DIXON A, ANDERSON G, et al. Integrating care for older people with complex needs: key insights and lessons from a seven-country cross-case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015, 15 (6): 1-13.
  [17]CAMERON A,LART R,BOSTOCK L, et al. Factors that promote and hinder joint and integrated working betwee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ervices: a review of research literature [J].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2014, 22 (3): 225-233.
  [18]DICKINSON H. The outcomes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artnerships [M]// DICKINSON H, GLASBY J.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artnership Working in A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9: 153-165.
  [19]BROWN L, TUCKER C, DOMOKOS T.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integrated health and social care teams o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J].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2003, 11 (2): 85-94.
  [20]HU M. The impact of an integrated care service on service users: the users’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2014, 28 (4): 495-510.
  [21]羅布·巴戈特. 解析醫療衛生政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92-113.
  [22]PECK E, DICKINSON H. Partnership working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M]// DICKINSON H, GLASBY J.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artnership Working in A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9. 10-26.
  [23]KEEN J, DENBY T. Partnerships in the digital age [M]// DICKINSON H, GLASBY J.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artnership Working in A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9: 95-106.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Z], 2018.
  [25]青連斌. 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報告[M]// 鄭功成. 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6.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6-187.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M]. 北京:協和出版社,2018.
  [27]REED J, COOK G, CHILDS S, et al. A literature review to explore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005(5): 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04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