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家庭體育參與的影響因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家庭體育的多功能需求也日益凸顯。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推理法,對當前我國家庭體育參與的影響因素進行剖析,結合現代家庭結構和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發現家庭體育行為參與受體育認知水平、家庭結構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大。這表明人們參與體育的動機還僅僅停留在體育的本質功能上,對于家庭體育的認知水平還不夠。
關鍵詞:家庭體育參與 認知水平 家庭結構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205-02
1 體育認知水平對家庭體育的影響
1.1 參與動機
人們對于體育的認知水平僅停留在健身的本質功能上,對家庭體育功能的認識上還缺乏整體化觀念。王富百慧等學者在分析家庭成員鍛煉行為的特點及影響因素時發現我國家庭體育行為具有“一大一小多,中堅力量少”的特點。家庭中兒童青少年受升學壓力及肥胖等客觀因素驅動,老年人受疾病的威脅被迫參與,主動參與的程度不高。30~50歲成員由于其身體條件好且迫于工作原因參與度最低。在張永保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家庭體育參與的動機中以增強體質為目的占59.5%。這表明人們參與體育的動機還僅僅停留在體育的本質功能上,對于家庭體育的認知水平還不夠。
1.2 參與項目
我國家庭體育項目選擇總體呈現單一的特點,受活動場地限制較大,多數家庭選擇在社區及周邊空地鍛煉。在尤雙從《我國家庭體育研究現狀及發張趨勢和展望》中統計了各地區主要家庭體育項目,浙江、三角洲地區主要是各類健身操、太極(劍、拳)氣功、舞蹈等,而湖北、江西、安徽、內蒙古等地區主要是健身走、游泳、跑步、舞蹈等,而遼寧、廣東等地區主要是散步慢走、羽毛球、游泳、球類運動等。在整理的文獻中發現人們對于家庭體育項目的選擇占比較高的是游泳和健身走等偏重于徒手的項目且偏重于較為輕松的體育活動。
1.3 消費類型
我國家庭體育消費行為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較大,消費類型多以實物性消費為主。且受物質條件影響基礎設施匱乏,人們對于體育認知水平差,對于體育消費主要是服裝及器材等實物性消費,而觀看體育賽事及個人體育旅游等參與性消費少,更談不上家庭體育旅游。在體育消費上參與者更愿意選擇和同事朋友一起,在鐘天朗《上海市民家庭體育消費的現狀及對策》中有數據表明:32.62%的體育消費人群選擇與朋友同事一起從事體育消費活動,而僅有15.80%的體育消費人群選擇與家人一起。
2 家庭結構對家庭體育的影響
2.1 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是子女外出學習工作或子女成人后從核心家庭中分離出去,夫妻兩人在家的一種普遍現象。受經濟發展的刺激我國的空巢家庭數量持續增多,這對家庭體育產生了眾多的影響:第一截止到2017年,根據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數據,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達49.7%,這一現象在大中型城市表現更嚴重,占比已經達到56.1%。而這其中的大多數都處于單身狀態,這意味著大多數家庭體育的教育、情感交流功能不復存在;第二空巢現象前移,年輕空巢家庭的提前到來,將弱化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和情感交流功能,也使家庭娛樂功能受到影響。第三離婚率不斷遞增,造成大量單親家庭和單身戶的形成,單親家庭使得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和情感交流功能很大程度的削弱,離異單身家庭的一些功能將不會存在。
2.2 新興家庭
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家庭結構由簡單的核心家庭和聯合家庭轉變出多種家庭結構,同城分居、留守兒童、分居家庭、周末家庭、奈特爾家庭等新興家庭應運而生。同城分居家庭在工作日各自生活,只有在節假日和周末相聚,這種形式的家庭在工作日內的體育活動多不屬于家庭體育活動。留守兒童家庭存在家庭體育的行為,但隔代教育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家庭體育的教育及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功能。分居家庭通常是夫妻雙方感情不和而產生的家庭,如果是無孩子的家庭或是核心家庭中不帶孩子一方,則家庭體育很多功能不復存在。周末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將孩子交由其他人照顧,只有周末和節假日和孩子一起生活,這種形式的家庭在工作日期間的體育沒有孩子的參與,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不利于父母與孩子和諧相處。奈特爾家庭的家長為了提高家庭收入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去工作的家庭,雖然家庭收入增加,但卻失去了參與體育和陪伴家人的機會,其家庭體育的開展受到影響。根據王富百慧、王梅等學者的觀點家庭結構的類型對家庭成員體育活動的參與度有直接的影響,核心家庭的參與度最高,聯合家庭的參與度最低。
3 經濟發展水平對家庭體育的影響
3.1 場地設施
體育場地器材不足、體育氛圍淡薄、家庭體育指導員缺失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體育的開展。體育活動場所的嚴重不足與人口的迅速增加相比嚴重失衡是家庭體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在眾多的研究中多數家庭體育的開展受到場地設施的影響,在張永保的文章中有數據顯示家庭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是住所附近社區空地以及學校場地,而較為便利的家庭體育鍛煉的場所缺乏,我國對于小區公共活動場地管理嚴重不足,雖然現階段我國家庭體育對于體育場地設施的要求不高,但從家庭體育發展趨勢上看,未來有追求體育活動器材便利性和多樣性、由室外空地向室內專業體育場館轉移的趨勢。 3.2 國家政策方針
國家及社會對于國民參與體育活動的關心程度,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社會風尚等都會影響群眾的體育參與程度。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的指導思想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深入推進,使得體育活動的需求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生活的必要途徑。家庭體育作為社會體育的一種新興體育模式,它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它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和發展。家庭體育的發展它有賴于整個國家和社會對體育的重視,有賴于國家政策的支持。
3.3 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家庭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影響著家庭體育行為的參與動機、參與項目、參與時間以及家庭體育行為消費模式等。國外有學者在研究中表明: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兄弟姐妹的數量和較高的教育水平與更多的體育鍛煉有關。一般而言家庭收入低可支配收入少,家庭體育設施會相應減少,雖然有數據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的體育器械減少并不會使體育運動參與度減少。但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我們發現年輕家庭的閑暇時間少,這種年輕家庭模式對體育活動參與易受收入的影響。收入充足將意味著家庭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去參與且有更多的體育項目可選擇。
4 結語
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家庭體育開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時也看到了我國現階段家庭體育開展的困境。由于家庭體育的規定性和非正規性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看到了家庭體育認知水平的局限、家庭結構新變化及經濟發展對于家庭體育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如此境遇,我們需做出更多努力,使得家庭體育趨向組織化、科學化、普及化、多樣化方向發展,使家庭體育可以成為推進全面健康實現的著力點和動力點。
參考文獻
[1] 王富百慧,王梅,張彥峰,等.中國家庭體育鍛煉行為特點及代際互動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11):31-38.
[2] 尤雙從.我國家庭體育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展望[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5):55-57.
[3] 鐘天朗.上海市民家庭體育消費的現狀及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2):10-14.
[4] 張永保,田雨普.“家庭體育“新釋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6):9-12.
[5] 彭碩.家庭體育與社會現代化的相互作用及提升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2):170-1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