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學生參與體育保險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促進體育保險在高校中的實施與普及,從大學生個體出發,采用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實證分析了安徽省大學生參與體育保險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結果顯示:體育教師全程注意義務判斷、希望自身健康程度(包括身體形態更美、運動能力更強)、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作用認知、開展預防保障知識必要性的認知、設立體育保險必要性認知、投保金額預期對大學生投保體育保險的意愿影響顯著;其中,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作用認知、設立體育保險必要性認知、投保金額預期在0.01水平上顯著。據此,提出高校發展體育保險的相應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保險;影響因素;實證;Logistic回歸模型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9)03-0047-05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ports insur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has been made from perspectives of individual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Province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select sports insurance by means of document study,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uch factors as college PE teachers’ obligatory judgment on the whole sports process, hope for their own physical health (including better shapes and athletic abilities), recognition of importance of sports insurance to sports injuries, awareness of the necessities for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of insurance as well as for prevention and security, and expectations for insured amoun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elect sports insurance. Among them, the values concerning recognition of importance of sports insurance to sports injuries, awareness of the necessities for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of insurance and expectations for insured amount stand out over 0.01, thu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sur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insur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高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時有發生,放眼于全國高校每年發生的案例,具有多發性、難于預測性、缺乏保障性、嚴重的社會影響性、對體育教育工作者強烈震懾性等特點。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畏懼于體育運動傷害事故附帶的巨大責任,在體育教學、訓練實施過程中往往畏首畏尾,難以真正推行體育教學實踐與改革。故此,體育保險引起學界的關注,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在供給側層面廣泛推行的改革舉措。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體育保險在防范體育風險、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方面作用顯著[1]。當前,發達國家的體育保險已取得長足發展,表現在:法律制度與保險實務深度融合、體育保險公司與體育保險中介結構協調配合、體育傷害檢測系統與保險理賠數據構成體育保險制度良性循環網絡、體育保險產品呈綜合化全面性的產品體系[2]。國內涉及高校體育保險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學生體育權利的維護、體育傷害事故的防范與治理機制、體育傷害事故的補償制度及其法理梳理和責任劃分等[3-7],并且發展的重點在于學校體育保險[1];僅文獻[8]反映了山西省高校體育院系學生對體育保險的認知積極,初步凸顯體育保險在高校體育院系中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資料顯示,采用大樣本、面向全體大學生從其個體微觀角度進行體育保險的實證研究尚未發現。本研究將研究對象拓展至全體在校大學生并從其個體微觀角度出發,抽取了安徽省9所高校的659位學生作為樣本,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影響大學生投保體育保險意愿的主要因素進行統計分析,以此推理、揭示全體在校大學生關于體育保險的認知、投保想法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對于高校改進體育保險險種、保費金額、保費出資方式、保障對象等方面的設定,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意義;在與保險公司的洽談合作中,因貼合大學生實際需求而有助于合作達成,進而有利于體育保險在高校中的推行與普及。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安徽省9所高校,以9所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抽樣方式。根據安徽省高校區域分布情況,抽取滁州職院、安慶醫藥高專、滁州學院、銅陵職院、池州學院、安徽工程大學、銅陵學院、安徽農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9所高校作為問卷發放地。問卷的發放采取學校定額、體育課堂定向與校園隨機結合的方式;回收方式為郵寄與現場回收相結合的方式(見表1)。
(2)問卷的效度與信度。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走訪部分省內高校的師生,就大學生體育保險投保意愿的影響指標進行了交流與論證,初步設計出問卷,并由數位高校專家和本地區保險公司主管對問卷的結構效度及內容效度進行了評價,經幾次修改,最終通過效度審定。對問卷中的各項指標進行賦值統計,建立數據庫,采用“α”模型[9],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測,得出Cronbach的Alpha系數值為0.976,表明本量表內在的穩定性、一致性很好。
1.2.2 專家訪談法
基于研究目的,就高校大學生現行醫保狀況、高校運動傷害事故及其影響、高校實行體育保險的可行性及其運行機制等問題,向高校相關領導、專家以及保險公司主管進行了訪談。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有效問卷進行整理、非數值型指標賦值,建立樣本指標數據表,基于SPSS22.0軟件,采用Logistic二元回歸模型對影響大學生投保體育險意愿的主要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2 變量和模型的選取
2.1 變量選取
根據相關專家和本地保險公司主管的建議,本研究選取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X1)、月消費金額(X2)、自身健康了解程度(X3)、體育教師全程注意義務判斷(X4)、終身體育運動想法(X5)、希望自身健康程度(X6)、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作用認知(X7)、體育傷害風險判斷(X8)、防范運動傷害重視度(X9)、會否擔心受傷而變拘謹(X10)、開展預防保障知識必要性認知(X11)、設立體育保險必要性認知(X12)、投保金額預期(X13)、家人支持度(X14)共14項指標,試圖揭示哪些指標影響到大學生體育保險的投保意愿(Y),以及影響的程度和方向。
2.2 模型選取
大學生投保體育保險的意愿,可有“不愿意”和“愿意”二元選擇。本研究將“不愿意”賦值為0,“愿意”為1。這種因變量僅能取二值的情形,且尋求與諸多自變量(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可通過Logit函數將因變量的實數取值轉換成目標概率值,這在統計學中屬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9]。就該模型的適用條件來看,本研究選擇的14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屬于相互獨立的,適用于此分析。
3 實證分析
3.1 數據來源
2017年5—6月,完成安徽省樣本高校的問卷調查;7月期間進行問卷統計,并建立指標數據庫。數據顯示,大學生投保體育保險的意愿情況為:選擇“不愿意投保”的為9.6%;選擇“愿意投?!钡恼?0.4%,其中包含“較愿意,了解清楚后會考慮投?!钡?2.3%,這部分學生的選擇屬于條件式的,還需要體育工作者進行諸如運動傷害預防保障知識的傳授、體育保險利好的宣傳等,才能使其潛意識的需求轉化為實際中的投保行為。
3.2 模型回歸結果與分析
3.2.1 回歸結果
基于SPSS22.0統計軟件,將指標樣本觀測數據帶入二元Logistic模型,采用“向后:Wald”方法,逐步剔除對因變量(Y)影響不顯著的自變量(Xi),直至所有自變量顯著。模型對自變量的回歸一共進行了8步,獲得8步回歸結果。由于數據量龐大,僅列出對自變量第1步(模型一)和第 8步(模型二)的回歸結果(見表2)。從模型系數的Omnibus 測試結果來看,此兩個模型的系數P值均為0.000,其含義非常一致[10];另從自變量的顯著性和Wald檢驗值大小考察,模型二均好于模型一。因此,基于模型二對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解讀。
3.2.2 結果分析
依據上表模型二的回歸結果,作出以下分析:
?。?)“體育教師全程注意義務判斷”對大學生的體育保險投保意向有著顯著性影響(P<0.1),為正相關。表明體育教師在諸如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校園體育活動中的全程把控安全態勢對大學生預防運動損傷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亦能顯著提高大學生群體運動傷害的自我防范意識,且這種意識隨著體育教師全程注意義務做的越好而會得到更好的加強。反映了大學生對體育運動傷害的忌憚以及因此而產生對體育保險投保的強烈心理傾向。
(2)大學生“希望自身健康程度(包括身體形態更美、運動能力更強)”,對其投保體育保險的意愿具有較為顯著性影響(P<0.05)。大學生越希望自身形態更美、運動能力更強,意味著運動的頻次越多、運動的強度越大,則運動損傷風險就會加大。大學生對自身健康程度的關注度與體育保險投保意向呈正相關,與研究預期一致,反映出大學生越是追求身心健康上的高標準越會傾向于體育保險的保障。
(3)大學生關于“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作用認知”對其投保意愿具有十分顯著性影響(P<0.01),為正相關,發生比率為1.968,處于較高的水平。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經課題組成員對此進行簡明的知識宣講后,參測學生大都對此持積極認知的態度。從該項指標的發生比來看,大學生對此認知每提高一個等級,例如認為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的作用由“一般”到“較有幫助”時,參與體育保險的概率將提升1.968倍。
(4)大學生對“開展預防保障知識必要性的認知”持有較為積極的態度,對其參與體育保險投保的意愿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P<0.05),呈正相關。這表明,大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預防保障知識十分重視,與其對于體育保險的認知相關性較大。 ?。?)自變量“設立體育保險必要性認知”,對大學生的體育保險投保意愿在0.01水平上顯著,且呈正相關,系數為1.375,其發生比率高達4.831。該項指標對大學生的投保意愿影響很強勢,可以認為大學生對高校設置體育保險具有強烈的期待,比如當大學生認為高校設置體育保險由“較為需要”到“很有必要”時,其參與投保的幾率將增加4.831倍。
?。?)“投保金額預期”設有6個選項,大學生選擇情況為:“20元及以下”占26.3%,“21~40元”為31.8%,“41~60元”為23.5%,“61~80元”為7.2%,“81~100元”為9%,“其他”占2.2%??梢钥闯觯髮W生投保金額集中在40元及以下合占58.1%,超過半數以上。此變量對大學生投保意愿影響非常顯著(P<0.01),但呈負相關,與研究預期一致,每當體育保險金額增長一個金額區間,例如由“41~60元”到“61~80元”時,大學生投保幾率就會下降1.639倍。仍然可以發現,選擇“41~60元”的有23.5%,以及“81~100元”亦達到9%,意味著占有相當比重的大學生會選擇較高額度的險種,也表明高校體育保險根據運動項目的類別、風險的大小以及期限進行險種設計、分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研究預設的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月消費金額、自身健康了解程度、終身體育運動想法、體育傷害風險判斷、防范運動傷害重視度、會否擔心受傷而變拘謹和家人支持度,共8個自變量對大學生參與體育保險意愿的影響不顯著。除體育院系的學生較為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診治外,在調研中發現,公共體育課的大學生對此幾乎不予以關注且相關知識極度缺乏,從而忽視了自身的不良運動習慣、不關注自身運動健康狀況也大都不具有終身體育的深層次思考,更談不上運動傷害風險的判斷等。因此,構不成對于體育保險認知的較強的關聯性,也就無法對體育保險的投保意愿形成顯著性影響。大學生對體育保險的投保意愿屬于個體理性思考的結果,受家人影響較小,且年度投保金額不高,而當前大學生月消費金額處于歷史高水平階段,不受其影響,從大學生的實際校園生活狀況來看,處于合理情形。另外,此8項指標對大學生投保意愿構不成顯著性影響,也可能與抽樣區域、樣本含量不足或個體間的差異有關。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 論
?。?)絕大部分學生的投保意愿屬于條件式的。由上述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占90.4%的大學生愿意參與體育保險,其中高達72.3%學生的投保意愿屬于條件式,即了解清楚體育保險的作用和意義后,才會轉化為實際中的投保行為。
(2)影響大學生投保意愿的六大因素。對大學生的投保意愿產生顯著性影響的因素有:體育教師全程注意義務的判斷、希望自身健康程度(包括身體形態更美、運動能力更強)、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作用的認知、開展預防保障知識必要性的認知、設立體育保險必要性認知、投保金額預期共6個變量;其中,體育保險對運動傷害作用認知、設立體育保險必要性認知、投保金額預期影響最為顯著。
?。?)高校已具備開展體育保險的資金和學生認知基礎。2001—2016年,我國青少年的體能和運動能力呈現總體下降趨勢;近視率、超重率、患病率居高不下[11],迫切需要體育運動的強勢介入。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及其產生的后果和影響,顯然已成為阻礙高校體育工作深入開展的巨大障礙,而體育保險是解決此類事件最為有效的途徑。鑒于大學生屬于易于覺醒的群體,在廣泛、深入普及運動損傷的預防和保險知識下,高校已具備開展體育保險的資金和學生認知基礎。
4.2 建 議
為促進體育保險在高校的推廣,助力于高校體育工作供給側層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加大運動健康、運動傷害預防、體育保險知識的課時比重。高校體育職能部門應根據新時期體育工作的需要,加大諸如體育運動健康、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體育保險知識等在體育課時中的比重,以此促進大學生對自身健康程度(包括身體形態更美、運動能力更強)的關注,從而使部分學生的條件式體育保險投保意愿轉化為實際中的投保行為。
?。?)加強教師職業操守,切實履行“全程注意義務”。大學生出于理性思考,希望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活動的全程注意”,因此獲得運動中的安全感;反之,體育教師的此種行為能有效提升大學生自我防護意識以及對體育保險的深度認知。
(3)出臺高校體育保險條例,予以法律保障。高校開展體育保險已呈必需之勢。此態勢源于當前高校體育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及大學生對體育保險的需求,使得高校開展體育保險具備了必要條件。目前,我國體育保險存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的法律規范缺失;保障體系、險種設計、中介機構、專業人才、宣傳力度等方面的不足[12]。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及相關機構應注重頂層政策設計,針對上述不足之處,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實施高校體育保險的先進經驗,對我國高校體育保險工作的開展進行規劃與監管。
?。?)對高校開展體育保險精算業務,加快體育保險推廣。保險公司進行此項業務的精算時,應著重考慮大學生對保額選擇的區間,并根據高校體育工作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設計出多元性的險種,例如公共體育課險、體育生運動險、運動訓練競賽險、校園活動險等;另一方面,各險種金額盡量貼合大學生的投保金額預期。另外,高校可籌措保險金的多元渠道(參照于發達國家的做法),可企業贊助,亦可高校適當補貼等,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的資金負擔又能在險種的選擇上具有彈性。如此,需要國家保監會連同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協同一致,促使保險部門盡快開展此項工作,方能實質性的打開高校體育保險應用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關晶,王國軍.我國體育保險的現狀、瓶頸與突破[J].體育科學,2017,37(1):81-89.
[2] 關晶,王國軍.體育保險的國際進展與我國體育保險的發展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8,35(1):1-9.
[3] 徐士韋,肖煥禹,譚小勇.學校體育保險機制構建視角下的學生體育權利實現[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0(5):536-539.
[4] 孫金蓉.日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現狀及事故補償制度的考察[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7):402-404.
[5] 唐勇.我國學校體育傷害案件的司法實踐與法理評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4):61-67.
[6] 李培文,李紅英,牛鵬飛.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中的法律責任與應對策略[J].體育學刊,2010,17(6):35-37.
[7] 于鐸,李銘函.高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防范與治理機制研究[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3(5):276-281.
[8] 施文海,袁媛.山西省高校體育院系學生體育保險現狀調查[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12(5):151-153.
[9] 吳廣,劉榮,丁維岱,等.SPSS統計分析與應用(修訂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10] 邱潔威,張躍華,查愛蘋.農村居民旅游消費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浙江省780戶農村居民的微觀數據[J].蘭州學刊,2011(3):57-64.
[11] 李橋興,龐博,吳俊芳.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與體質測試研究進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7,35(6):1-6.
[12] 張澤君,隋鳳娟,張建華,等.我國體育保險的實然困境之思與應然治理之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36(6):50-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