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某學院2017年入校學生生長發育狀況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了解農村和城市學生生長發育狀況及視力低下的差異,為保護學生視力、防治近視、做好學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鄭州某學院2017年入校新生進行體格檢查,收集資料進行分類分析。結果:城市學生身高、體重均明顯高于農村學生,但視力水平沒有明顯差異。結論:農村學生的生長發育應引起重視,城鄉學生的視力保護均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身高;體重;視力低下程度
  一、 對象和方法
  (1)對象:2017年入校的新生,共649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617名,年齡在15~21歲之間。
 ?。?)方法:對新生按《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實施方案和檢測細則》要求進行測試。其中身體形態指標二項(身高、體重),機能指標三項(收縮壓、舒張壓、脈搏)。視力檢測,使用標準對數視力表燈箱,表面照度500lx,受檢者在距視力表燈箱5米處,雙眼與視力表5.0行在同一水平,裸眼視力在5.0以下者定為視力低下,并劃分為輕度(4.9 )中度(4.8~4.6 )和重度(4.5)。用Excel軟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算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的均數和標準差。
  二、結果
 ?。?)身體形態指標。表1、表2顯示,城市男生身高、體重的平均值均高于農村,分別高出2.75cm 和3.18k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城市女生身高和體重分別高出農村1.84cm和2.36k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身體機能指標。表3顯示,城市男生的脈搏、收縮壓分別低于農村男生平均水平2.98次/min和2.59mmHg,舒張壓高于1.99mmHg;城市女生的脈搏、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低于農村女生平均水平               1.56次/min、2.12 mmHg和1.35mmHg,差異無顯著性,沒有臨床意義。
 ?。?)學生視力低下程度。表4顯示,城市男生視力低下率(70%)高于農村男生(55.88%),城市女生視力低下率(72.43%)高于農村女生(71.23%),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5顯示,城市學生輕和中度視力低下率均高于農村學生,而重度視力低下率卻低于農村學生,構成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5)。
  三、討論
 ?。?)城市和農村學生體格發育差異的原因分析。調查顯示,農村學生身高、體重等衡量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明顯低于城市。出現這種明顯差異,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①農村家長在營養保健方面,意識比較淡薄,認為現在的青少年根本不缺乏營養,往往注重孩子的學習,忽略了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②部分農村兒童愛吃零食、偏食挑食,由于零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和高糖會引起血糖暫時升高,容易產生飽腹感,正餐時難以攝入高蛋白等營養素,導致營養不全面。③以上幾方面共同作用可能會使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膳食,從而影響了生長發育。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城市青年學生有營養過剩的傾向,這也應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視。有趣的是,我們對同卵雙胞胎調查時發現,愛好運動者比少參加體育活動者身高高出4cm,體重多出3kg,肺活量有1000mL之差。同卵雙胞胎有著相同的遺傳信息,出現這種差異,更說明后天因素對個體發育的重要性。
 ?。?)視力低下的影響因素分析。本研究發現,不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視力低下率竟然都高達70%以上,這很讓人擔憂。學校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來防止學生的視力繼續下降。
  新生入學后,學校應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視力的意識,注意用眼衛生,鼓勵積極利用有限的時間參加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達到預防疾病,特別是預防近視的目的。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可使降低的視力提高30%。課間遠視綠色植物,可緩解學生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起到調節眼部肌肉,消除眼肌疲勞,保護視力的作用。
  四、問題及對策
 ?。?)調查顯示:農村和城市學生生長發育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現階段,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仍不平衡,居民生活水平還有一定差別,且全民健康教育滯后于經濟發展,這必然會導致這種差異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存在,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將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營養學教育及自我保護視力的教育。針對處于生長突增時期的學生,新陳代謝快、所需營養物質和能量多,而且活動量大,學習負擔重,消耗量增加的特點,分析農村、城市,男生、女生不同群體營養需求,合理制訂用餐規劃,進行有效的干預,防止營養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時,學校要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家庭、學校和社會,每一環節都要十分重視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保證其良好生長發育,給予足夠、全面的營養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加強全民營養健康教育,為此,我們必須做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陸麗萍,萬燕萍,張曉敏,等.上海城區6965名在校學生生長發育狀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6).
  [2]張瑛秋.青春發育突增期(高峰年齡)不同發育類型學生體質特征及健康促進[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4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