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院2017年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通過對臨床醫囑中抗高血壓藥物的構成進行分析, 探討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使用合理性。方法 選取762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其醫囑及年齡分布、各類抗高血壓藥物使用頻率、抗高血壓治療聯合用藥情況、藥物的限定日劑量(DDD)、用藥頻度(DDDs)、藥物利用指數(DUI)值。結果 762例患者中, 20~40歲有60例, 占比為7.87%;41~60歲有270例, 占比為35.43%;61~80歲有336例, 占比為44.09%;>80歲有96例, 占比為12.60%??垢哐獕核幬锸褂妙l率最多的是鈣離子拮抗劑(CCB), 其次是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利尿劑, 占比依次為24.77%、22.02%、15.29%、12.54%、10.09%。762例高血壓患者中二聯用藥占比最高, 為36.22%。在二聯用藥方案中以CCB+β受體阻斷劑和CCB+ARB用得多;在四聯用藥方案中, CCB+ARB+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使用次數最多。在抗高血壓藥物DDDs排序中, 排名前10位的藥物中, 大多數是中長效的制劑, 排名第1的藥物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DDDs為304.5, 其DDD值及DUI值分別為5.0 mg、1.100。此外DDDs排序前10位的藥物中DUI值>1.000的藥物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螺內酯片、貝那普利片、厄貝沙坦片、尼莫地平片、呋塞米片。結論 臨床抗高血壓藥種類繁多, 分類復雜, 臨床應用廣泛, 應注意合理聯合用藥, 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 抗高血壓藥物;用藥頻度;聯合用藥;臨床應用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8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壓的人群在不斷的擴大, 對抗高血壓藥的需求也隨之增大, 如何合理應用抗高血壓藥物和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使患者血壓達到穩定, 減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發癥,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這是值得臨床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課題[1]。本課題隨機抽取某院2017年762例住院高血壓患者醫囑中口服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某院2017年收治的762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 并被確診。
1. 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對入選高血壓患者的年齡分布、各類抗高血壓藥物使用頻率、抗高血壓治療聯合用藥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然后再結合文獻找出各個藥物的DDD值并計算出DDDs和DUI值。
2 結果
2. 1 高血壓患者的年齡分布 762例患者中, 20~40歲有60例, 構成比為7.87%;41~60歲有270例, 構成比為35.43%;61~80歲有336例, 構成比為44.09%;>80歲有96例, 構成比為12.60%。
2. 2 各類抗高血壓藥物使用頻率 抗高血壓藥物使用頻率最多的是CCB, 其次是β受體阻斷劑、ARB、ACEI、利尿劑, 占比依次為24.77%、22.02%、15.29%、12.54%、10.09%。見表1。
2. 3 抗高血壓治療聯合用藥情況 762例高血壓患者中二聯用藥占比最高, 為36.22%。見表2。在二聯用藥方案中以CCB+β受體阻斷劑和CCB+ARB用得多;在四聯用藥方案中, CCB+ARB+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使用次數最多。
2. 4 藥物的DDD、DDDs和DUI值分析 在抗高血壓藥物DDDs排序中, 排名前10位的藥物中, 大多數是中長效的制劑, 排名第一的藥物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DDDs為304.5, 其DDD值及DUI值分別為5.0 mg、1.100。此外DDDs排序前10的藥物中DUI值>1.000的藥物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螺內酯片、貝那普利片、厄貝沙坦片、尼莫地平片、呋塞米片。見表3。
3 討論
某院目前使用的降高血壓藥物主要有7類, 統計數據顯示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是CCB, 此類藥物除了應用于抗高血壓外, 還會應用于心絞痛和心律失常的治療。CCB類口服吸收好, 但因首關效應強, 生物利用度都較低[2, 3]。但《2007年歐洲高血壓指南》 指出, CCB類能與其他降壓藥物廣泛聯合, 其能在降壓過程中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沒有明顯影響, 且該類藥品種多、不良反應少、適應證較多、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等優點, 是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首選藥物[4]。CCB+利尿劑, 兩者合用雖然沒有顯著協同作用, 但利尿劑可減輕CCB引起的水鈉潴留而造成水腫的現象。CCB+ARB, CCB可以擴張動脈血管, ARB可以擴張靜脈血管, 協同作用良好, 可以穩定降低血壓[2, 5]。本研究數據分析發現某院應用最多的聯合用藥方案是二聯用藥, 其中主要是CCB+β受體阻斷劑和CCB+ARB, 這兩種聯合用藥是我國臨床主要推薦應用的優化聯合應用方案[6], 但需注意合理性指導聯合用藥。本研究結果中DDDs排名第一的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為CCB類藥物, 由于價格便宜, 生物利用度高, 半衰期長, 患者依從性好, 受到很多臨床醫師和患者的青睞。目前判斷藥物使用的合理性, 主要是依據是DUI, 在統計的10種藥物中,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螺內酯片、貝那普利片、厄貝沙坦片、尼莫地平片、呋塞米片的DUI值>1.000, 說明某院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β受體阻滯劑藥品使用量排在第二位, 主要是通過減慢心率, 減低心肌收縮力, 降低心排出量, 減低血漿腎素活性等發揮作用。β受體阻滯劑多用于心率增快的年輕/中年高血壓患者, 某院應用以美托洛爾為主。ARB與ACEI藥品使用量也較多, ACEI在有效降壓的同時能夠保護心臟、 腎臟功能, 對糖、脂代謝無影響, 但是其主要不良反應是干咳;而ARB因較少引起咳嗽反應而多用于ACEI不能耐受的患者。傳統利尿劑降壓作用緩和、療效確切、持續時間長, 主要用于輕中度高血壓、老年收縮期高血壓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壓者, 但由于長期應用引起低鉀血癥、升高血糖、尿酸和血脂等不良反應, 使其應用受到限制。此外, 本研究中雖然60~80歲的患者占大部分, 20~40歲的只占7.87%, 但應注意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7, 8]。
綜上所述, 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 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 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某院高血壓患者的用藥需要進一步規范, 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降低藥物不良反應, 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連瑞, 陳志勇, 劉婕. 臨床藥師對原發性高血壓住院患者的用藥調查與分析. 中國藥房, 2017, 28(5):686-689.
[2] 李學靈. 抗高血壓藥物聯用的現狀調查與合理用藥對策探討. 中國處方藥, 2016(2):35.
[3] 劉艷杰. 對某院2014年抗高血壓藥物處方評價及其合理性的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8):87-88.
[4] 馬莉, 張星. 我院2015年門診老年患者降壓藥物處方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5):613-614.
[5] 吳俊敏. 我院抗高血壓聯合用藥的現狀調查及合理應用策略淺析. 北方藥學, 2013(9):118-119.
[6] 王曉妮, 鄧永強, 焦建中. 門診高血壓患者用藥情況分析.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2011, 32(6):473-474.
[7] 許頂立. 高血壓年輕化趨勢日益嚴重. 人人健康, 2016(19):50.
[8] 黃堯, 操基玉, 程自平. 合肥某三甲醫院2012~2014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分析. 安徽醫學, 2017, 38(2):144-146.
[收稿日期:2018-09-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