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2013—2017年無償獻血者抗-HCV檢測情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了解鎮江市無償獻血者抗-HCV陽性人群分布特征,為從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提供依據。方法 對2013年1月—2017年12月鎮江市135 912名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標本,采用ELISA方法對抗-HCV進行雙試劑檢測,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鎮江市2013—2017年無償獻血者抗-HCV陽性率0.34%;不同性別、文化程度、血型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中<21歲陽性率最高,不同職業中軍人、學生和農民陽性率相對較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鎮江市無償獻血者抗-HCV陽性率較低,建立固定的無償獻血隊伍,有利于保障血液安全;應加強對軍人、學生和農民群體的HCV知識宣傳。
[關鍵詞] 無償獻血者;抗-HCV檢測;血液安全;鎮江市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c)-0164-02
保證血液安全是血站工作的重中之重,丙型肝炎病毒(HCV)作為一種可經血液和血液制品傳播的病毒,其感染可導致肝硬化及肝細胞癌。為了解鎮江市無償獻血者抗-HCV陽性率情況及流行特點,為從低危人群中招募獻血者提供理論依據,對2013—2017年該市無償獻血者抗-HCV檢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鎮江市135 912名無償獻血者,所有獻血者均按照《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嚴格體檢。采血后留取促凝管和抗凝管(EDTA-K2)各5 mL,用于血液檢測。
1.2 儀器與試劑
瑞士哈密頓公司的STAR全自動加樣儀和FAME24/20酶免處理系統,丙肝病毒抗體診斷試劑盒,試劑均經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批檢定合格,并由該血站質管科抽檢合格后,在有效期內使用。
1.3 方法
抗-HCV采用ELISA方法進行雙試劑2次檢測,雙側反應視為陽性,單側反應進行單試劑雙孔復試,有反應性判為陽性結果,無反應性判為陰性結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份獻血者HCV感染情況
不同年份獻血者抗-HCV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29,P<0.05),見表1。
2.2 無償獻血者構成情況及抗-HCV檢測陽性率
不同性別獻血者抗-HCV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2,P>0.05);將獻血者分成5個年齡段,不同年齡段獻血者抗-HCV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97,P<0.05);不同文化程度獻血者抗-HCV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2,P>0.05);不同職業獻血者抗-HCV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92,P<0.05);不同ABO血型獻血者抗-HCV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2,P>0.05)。見表2。
3 討論
鎮江地區2013—2017年無償獻血人群抗-HCV陽性率為0.34%(461/135 912),低于黃岡[1]、廣州[2]地區,高于上海楊浦區[3],遠低于我國普通人群抗-HCV陽性率3.2%[4]。2013—2017年每年的抗-HCV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率有先升后降的趨勢。陽性率的上升可能與檢測試劑的靈敏度提升有關;近兩年陽性率的下降,可能與該站加大無償獻血知識宣傳,加強獻血前的征詢工作以及建立固定的無償獻血隊伍有關。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血型之間抗-HCV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進行無償獻血人群招募時,不必考慮以上因素。不同年齡之間抗-HCV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21歲的要高于其他年齡段,可能是因為該年齡段的獻血者大部分為初次獻血,而其他年齡段的很多為經過篩選的再次獻血者。因此需要加強對低年齡人群獻血前的丙肝咨詢工作。31~40年齡段的抗-HCV陽性率最低,鼓勵該年齡段符合獻血條件的人群積極獻血將有利于保障血液安全。不同職業之間抗-HCV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軍人、學生和農民的陽性率要高于其他職業。軍人、學生的陽性率較高,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年齡較低,大多數為初次獻血;另一方面可能與集體生活中物品的公用、混用有關。農民的陽性率較高,可能是由于對傳染病的防控相對較為薄弱或醫療衛生水平相對低下。這些結果顯示與貴陽[5]、南京[6]地區較為接近。
為了縮短病毒檢測的“窗口期”,進一步保障血液安全,鎮江市中心血站2014年10月開始對所有血液標本進行核酸檢測。到2017年底的檢測結果顯示,抗-HCV陰性標本未檢測出一例HCV RNA陽性;抗-HCV陽性標本只有部分HCV RNA陽性,大部分HCV RNA陰性。這個結果說明有一部分抗-HCV陽性標本,可能是由于檢測試劑的靈敏度過高導致的“假陽性”結果,即該部分人群是未感染HCV病毒的。以往對于抗-HCV陽性的人群都是永久屏蔽,這就會導致部分未感染人群永久失去獻血資格,挫傷其獻血熱情。江蘇省自2015年開始實行獻血者召回機制[7],對于檢測不合格的人群,由本人提出申請后,經市中心血站、省血液中心檢測全部合格后,可恢復其獻血資格,這就有效地排除了抗-HCV假陽性結果,減少了獻血員的丟失。
[參考文獻]
[1] 吳先海.黃岡市2009-2013年無償獻血者抗-HCV感染調查[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17(3):266-267.
[2] 梁華欽,王敏,黎世杰,等.廣州市無償獻血者中抗-HCV陽性人群的比較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5):449-451.
[3] 祝麗雙,韋燕萍,陸敏吳,等.上海市楊浦區無償獻血者標本乙肝、丙肝檢測陽性率調查[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7, 19(3):278-280.
[4] Sun J,Yu R,Zhu B,et al.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ch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en Fail,2009,31(7):610-620.
[5] 申俊鋒,陳文霞,唐飛,等.2013-2014年貴陽地區無償獻血人群抗-HCV檢測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4):3679-3681.
[6] 朱紹汶,陳顯,王金花,等.2011~2012南京地區無償獻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3, 26(10):718-720.
[7] 蔣昵真,胡文佳,朱勝江,等.江蘇省反應性獻血者屏蔽、保留與歸隊情況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0):1299-1300,1303.
?。ㄊ崭迦掌冢?018-1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