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到寫,將詩意根植在靈魂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范式闡釋】
詩是流動的風景,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絕美的圖畫。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敝旃鉂摻淌谝舱f:“要培養一個人真正的文學況味,就要從詩歌入手?!痹谠姼杞虒W中,筆者習慣于引領學生們遵循愛詩、學詩、寫詩這一過程。
一、愛詩,興趣生活在詩意里
就像愛之于人類,總是要有一個溫暖的空間。在教學中,筆者不僅把詩歌定位在語文課堂上,更在平時給孩子們一個詩意的環境,讓詩像日常的行為習慣一樣貫穿在學校和生活中,學生有了詩意的人文環境。具體做法是:
1. 創設情境,詩意在尋常
選取經典篇目,每天一首。課間時,有專人負責播放音頻,讓學生在誦讀的美音陪伴中度過。就像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啟蒙一樣,孩子們在玩中聽來的,最容易形成他們深刻的記憶。
2. 展示表演,詩意每一天
每天課前五分鐘,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展示的內容可以是美讀美誦,可以是講本周詩人的故事,可以賞析本周某一首詩。形式豐富多樣,可以是獨自展示,也可以小組集體展示。
3. 寓教于樂,詩意更親民
每雙周,按照主題進行詩詞名句默寫挑戰,用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孩子們將愛與挑戰融合、興趣與游戲融合。
二、學詩,心靈徜徉在詩意里
詩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詩歌教學中,筆者一直關注詩歌的本真、本性,和學生一道去追尋詩人的本心、本意。做法是:
1. 讀詩人,走近詩心
調動所有的資源,多角度、全面地了解一個詩人。讓每一位詩人都不僅僅是教材中的一個名字,而是立體多面地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走近他,了解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行舉止、他的性情愛憎,進而更好地讀其詩、研其心。
2. 讀年代,走近詩情
境由心造,言為心聲。牽著孩子們的手,走進每一個詩人的生活年代,走近詩情,還孩子們一個詩歌本真率性的天空。
3. 讀詩句,發現詩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誦讀的過程中,重點關注詩句中以下幾類詞句:表達主題的、運用典故的、對仗工整的詩句,貼切傳神、表現力強的詞。這樣,才能更好地抓住理解詩歌詩情的把手。
三、寫詩,靈魂安放在詩意里
我手寫我心,我詩誦我情。教學中,筆者和學生都喜歡用詩句來表達本我,發現生活,宣泄情感。做法是:
1. 模仿句式,套仿改編
對于初學寫詩的學生來說,他們找不到靈感或者組織不好語言,那么就可以用現成的詩句,他們只稍作改動個別詞語,或者在原詩句下進行仿寫。
2. 沿用主題,以詩解詩
遵循詩歌的原主題,對詩歌進行改版,寫成散文、現代詩、歌謠、詞等。
3. 模仿創作,以假亂真
當熟悉了一個詩人的一些經歷和作品后,將自己置身于詩人的年代和情感、生活經歷中,以詩人的眼觀生活,以詩人的心去思考世界,以詩人的寫作風格寫詩。
詩意,從來不是呆板地存在于教材中的干巴巴的面目可憎的文字,也不是僵化成試卷上的一道道直白晦澀的問答題。教學中,希望我們都能不肢解、不武斷、不浮躁、不功利,著力將詩意根植于孩子們的內心,靜靜等待它生根、發芽、長成一樹香花,讓人生從此永遠芳華。
【設計呈現】
詩意紛呈嘆紅瘦
——《醉花陰》詩歌課教學
李清照作為兩宋詞壇上的一顆明珠,照耀著宋詞的長空。她不僅是女性詞人的代表,更是將婉約之女子心事、離情別緒抒發得讓人如癡如醉欲罷不能。同時,她詩歌中的豪爽之氣概、壯志之豪情也不遜于須眉。在七年級教材中有她前期的作品《如夢令》,像歌謠一般,寫了年輕女子醉酒后的嬌憨模樣,而九年級的《醉花陰》卻又變為愁情滿紙。在教學之前,筆者做了如下設計:
?。ㄒ唬﹦撛O情境,營造詩意
由學生選定了李清照的一些經典詞作,比如《醉花陰》《聲聲慢》《漁家傲》《一剪梅》《點絳唇》《夏日絕句》等制作成PPT,在晨讀和課間時在班級多媒體循環播放音頻誦讀。在語文課前大聲齊讀。
(二)查找資料,還原詩意
提前幾天就鼓勵各小組成員以組為單位,多角度、多方面地還原詩人形象;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活和經歷,以及一顆隨著世事變化起伏的心是怎樣影響自己的寫作風格的。最具特色的是其中一組搜集的資料:李清照的原生家庭、學習經歷、愛情、創作特色、傳說故事、畫像圖片、經典詩句、自然情況。這個小組的八位成員,有的用PPT,有的用音頻,有的用自我精彩講解,他們用這樣清晰明確的分工,將李清照的前期后期,一生的經歷和創作特色都真實地再現在同學們面前,仿佛是一部李清照的傳記講解。不僅僅是為學習《醉花陰》,也給學習其他詩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ㄈ┢肺对~句,感知詩意
誦讀后,品析傳神之語。有人品“薄霧濃云”來談景物渲染愁情;有人品出“愁”是詩眼;有人說“永”意味含蓄雋永;有人說“消”言簡意賅,寫出了香爐的氤氳、詩人的寂寥;有人說“又”顯示出詩人的寂寞孤獨、無奈無助;有人說“涼出透”似乎是風涼心也涼;還有人說“香盈袖”多么形象地寫出詩人的高雅、孤單,“盈”是“滿”之意,卻寫出了內心快樂的缺失……因為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所以再讀這樣的詞作,孩子們很輕易地可以找到蘊含情感的詞語句子,可以從凝練的一個字中,讀出內涵頗豐的意蘊。
?。ㄋ模└陌鎸懽鳎尫旁娨?
一首詩詞,一段歷史,一個人生。當我們把一個詩人這樣了解了、知悉了之后,我們就可以換一種形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改寫和創作。
寫作要求:
1. 可以把《醉花陰》改寫成現代詩歌、古體詩或者散文。
2. 可以寫關于李清照的詩詞或者散文。(敘事和抒情皆可)
學生作品: 重陽節的清愁
蒲田陽
說是寂寞的秋的濃云,
說是寡淡的霧的霜晨,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能說出你的名字。
它是香爐里的香氣氤氳,
絲絲縈繞,
縈繞我夜里輾轉的心;
它是西風下的清菊,
含苞待放,
迎風傲立,
那是在遙望你的歸期。
把酒東籬,
拈花獨立。
月華如水,
靜默中,
細數錦瑟流年,
等你歸來的消息……
釵頭鳳·重陽憶
崔孟來
菊花灼,池邊鶴,
橋旁垂柳綠映河。
清風揚,湖微漾。
一縷暖陽,望你安詳。
想、想、想。
月如盤,西風寒,
滿城秋色獨蹣跚。
燕歸去,望亭臺。
橋邊紅袖,細雨闌珊。
難、難、難!
四、交流評價,詩意共享
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有這樣幾個需要注意的環節:
1. 聽者需要找到根據原詩或者詩人的經歷改寫的詩句,品味運用哪些傳神的詞語或者手法來表達主題和情感。
2. 有哪些不妥之處,需要修改或能提出建議。
用一顆詩意的心去讀詩,是我們所有語文人的根本,讓學生在我們的帶領下,也帶著詩心詩意去有所悟,則是我們一生的責任和使命。愛在左,情在右,走在詩意教學之路上,唯愿我們始終如一,一路播撒詩意的種子,牽著學生們的小手,穿枝拂葉,讓這詩歌的學習和寫作之路香花彌漫,豐盈我們的生活。因為有詩,生命因此而厚重,靈魂因此而寧靜!
【總結反思】
每一期的詩歌寫作課對于筆者來說,都像是視覺上、聽覺上的一場盛宴,心靈上、靈魂深處的一次洗禮。從精選詩歌篇目到播放,和孩子們一起沐浴著詩歌圣潔的光輝??粗麄冊诠P者的引領下,學會如何讀詩,如何研習一位詩人,如何品味語言和運用文字去表達情感。我們就像一個導演,導引他們上演著詩意的成長!總結這個過程,需要注意: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教師不宜參與過多
從篩選篇目到自主展示、合作賞析,再到自我創作、評價分享。教師起到指導作用即可,點到即止,不可包辦代替。
2. 教師要不斷學習,高于學生,起到統籌作用
所選的詩人和作品,教師要提前掌握多于學生的信息。能在學生講解不全面,或者是講解不到的角度給予補充。
3. 培養學生把積累當作習慣
每一次的詩歌寫作課過程,都把所有的資料收集到積累本里,形成自己豐富而獨特的積累筆記。
4. 教師起到示范作用
每次的賞析和創作,筆者都和學生共同寫作,用自身的文筆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5. 作品成集,給予學生肯定
每次全班的作品制作成詩集,學生每人一本,作為班級的成果,形成自我成長的記錄。
海德格爾說:“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蹦軤恐⒆觽兊氖?,為他們的眼中點亮詩意之火,給他們的心靈根植進詩意的種子,是為人師者一件幸福之事。唯愿,能一直這樣詩意著、快樂著、幸福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