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轉化背景下縣域鄉鎮產業選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以鄉鎮產業發展選擇為切入點,研究縣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待選產業的調研和政策分析,確立了產業選擇指標設立的原則,開展了專家咨詢,采用方根法計算得到指標的權重,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有效的指標體系,對培育產業進行了排序。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培育產業的得分排序,運用德菲爾法綜合權重得到了推薦選擇的四個產業,建議圍繞農業三產融合,著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發展特色農業旅游;創新現代養老模式。并給出了縣域鄉鎮產業發展應尊重規律、立足資源稟賦和融合產業鏈三點啟示。
[關鍵詞] 新舊動能轉換;縣域經濟;產業選擇;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F4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4-0044-04
一、引言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國2800多個縣的區域經濟,構成了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是社會產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戰場。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內容是三農問題。鄉鎮經濟構成了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對縣域經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8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級戰略,規劃布局了十強產業,實施了“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工作方案”,圍繞縣域產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一系列適應新常態需要的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山東經濟動能釋放在區域間仍然存在嚴重不均,農村經濟動能與對外經濟動能乏力①。因此,以鄉鎮產業發展選擇為切入點,研究縣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述評
?。ㄒ唬┫嚓P概念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層次和基本細胞??h域經濟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體,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因此縣域經濟具有地域特色,這種地域特色與其地理區位、歷史人文、特定資源相關聯。鄉鎮產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具有以農業為主體多元化擴展的產業框架。②新舊動能轉換是通過創新整合新的資源要素,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促進新業務新消費新理念,更新產業經濟發展驅動力。目前,具備新動能的鄉鎮產業特征的研究較少見。
?。ǘ┊a業選擇研究
選擇培育適應經濟社會戰略需要的產業,是經濟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目前,關于產業選擇的研究,主要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展開。一是關于產業選擇理論的討論,包括比較優勢理論、比較成本理論、資源稟賦學說和產業管業關聯理論等。(李玲,2017)二是關于界定優選產業基準的討論,赫希曼基準、比較優勢基準和競爭優勢基準(宋德全,2014)、社會生態環境基準等被較多提及。(黃銘,2016),三是對于產業的優選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應用,因子分析法、Weaver-Thomas模型、信息熵法、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被較多使用。(李玲,2017)總之,盡管產業選擇的研究較為豐富,但研究于建立通用性的產業選擇模型,忽略了具體情景下的產業選擇的不同要求。目前,圍繞新舊動能轉化開展縣域經濟下鄉鎮產業選擇的研究較少,還沒有較為公認的產業選擇指標體系。
三、研究方法
從政策導向、區域特點、產業規律三個方面,分析山東省縣域經濟下鄉鎮產業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內在要求。通過原則確立、指標構造、數學建模三個步驟來建構新動能鄉鎮產業選擇模型。最后,運用此模型以山東省臨沂市汪溝鎮待選產業為對象數據,選擇推薦作為山東縣域經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鄉鎮產業。
采用定性和定量混合分析方法,使用訪談法、文獻調研法、以及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別進行產業選擇原則確立、指標體系構建、確立指標權重以及數據運算。眾所周知,不同分析評價方法在產業選擇中各有其優勢和不足,層次分析法適合體現政策導向,但是缺乏定量數據的專家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突出重點指標,但是單獨使用的時候不體現政府的決策和部署。為既遵循政策導向又尊重市場規律,山東縣域經濟鄉鎮產業選擇將對兩種分析方法的結果綜合使用。
四、研究對象與基本原則
?。ㄒ唬┭芯繉ο笳{研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萬畝,總人口6.5萬人,系春秋時期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篤圣”閔子騫的故里,是臨沂市的北大門和重要門戶,具備較好交通區位優勢。同時,該鎮具備一定農業資源優勢,建有四個特色農業園區。同時依托城郊區位優勢,推動高效農業向特色健康農產品深加工、銷售、鄉村休閑旅游等領域延伸,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種養模式,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建材、木業、飲品等為主要類型的工業格局。
但目前,汪溝鎮工業、服務業發展都處在全區的后三分之一,經濟總量少、經濟發展較為滯后。一是汪溝鎮從縣劃到區,由農業鄉鎮定位轉變成農業+工業鄉鎮,致使工業和服務業用地減少;二是汪溝鎮經濟發展基礎差,人流量少,長期的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制約了城鎮工業、服務業的發展;三是鄉鎮人才缺失,缺少先進的人才和技術,過度依賴傳統發展模式。
綜合總體經濟產業發展狀況,汪溝鎮屬于典型的山東縣域經濟的鄉鎮代表,具有一般鄉鎮的典型特征。
?。ǘ┲笜梭w系構建原則
縣域經濟中鄉鎮產業相關的地域文化、自然資源、政府政策和生態環境有自身特殊性,與其他較大區域的產業發展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要確立適宜的原則和標準,來設計指標體系。
借鑒上述產業選擇的研究成果,依據新舊動能轉換的獨特要求,結合中國縣域經濟下鄉鎮產業的實際,明確產業選擇原則,以此為指標篩選的依據。
1.政策導向。2018年山東省相繼實施“新舊動能轉化”重大工程和“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地方政府也規劃了重點支持產業領域。這些政策導向體現國家意志,是鄉鎮產業選擇的重要基礎。臨沂地方政府培育推動的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是鄉鎮產業選擇的重要標準。 2.資源稟賦。資源是產業發展的硬性約束,也是最大優勢。縣域在產業發展和選擇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在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產業結構等各個方面具有特色和優勢,對農業產業發展區域尺度規模適中,便于形成區域品牌。(楊小凱,2001)
3.市場需求。新常態下,縣域產業的發展應在自身資源優勢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使得縣域資源比較優勢形成經濟競爭優勢。
4.可持續發展。產業選擇應看重潛力,適應新常態發展,具備新動能的產業,在培育期屬于需要扶持。同時,產業培育應能實現較高的增長率和顯著的規模,能促進產業聚集融合和集群發展,能帶動社會經濟的全局性增長,帶動生態環境改善。
5.就業吸納。產業發展應能就近吸納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一是要形成勞動崗位需求,二是能具備產業人才引力。就業吸納不僅體現在數量上,還有具備與當地勞動力素質結構的適應性。
五、指標體系設計與產業選擇實證
?。ㄒ唬┲笜梭w系的設計
根據上述指標選取原則,結合國內外對產業選擇的研究,采用德爾菲法確立了指標體系如下。
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準則層為二級指標,要素編碼為Bi,1<i<4,包括基礎支撐、環境支撐、創新投入和社會貢獻。在各個二級指標下設立方案層,即三級指標,要素編碼Cj,1<j<14。通過定量數據或者定性評價完成賦值。
(二)層次分析法應用
分別向研究院所專家、政府產業管理者、經濟師、會計師和企業家共8人開展兩輪咨詢。對每一個層次的相關指標進行兩兩對比,給出分值,建立判斷矩陣Ai。并求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各個指標的權重值wij,最后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采用方根法計算得到指標的權重。
采用一致性表示式:CI=,和隨機一致性比率CR=(RI是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0.1時,則稱矩陣A可以接受。經檢驗,每個重要性對比矩陣的CR都小于0.1,即各個環節的逆稱矩陣具有一致性,按此計算的產業綜合得分應是合理的。
(三)層次分析法的實證分析
在建立上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本案研究的山東臨沂汪溝鎮產業數據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關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對臨沂的發展要求提到:布局生命健康、文化旅游、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改造商貿物流、工程機械、木業、化工等傳統產業,基于汪溝鎮現有基礎,提出該鄉鎮新動能產業選項包括:高效農業、生態旅游和醫養結合三大領域中的醫療養老、旅游休閑、農業三產融合、定制農業、體驗農業、農村電商、冷鏈物流(見表2):
備選的七個產業中,總指標得分排序依次為農業三產融合、旅游休閑、醫療養老、定制農業、農村電商、體驗農業和冷鏈物流。汪溝鎮是農業發展大鎮,在當下實行鄉村戰略和美麗鄉村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指標研究可以看出,圍繞農業發展的農業三產融合、旅游休閑、定制農業以及結合當下新環境新動能的醫療養老,是具有較高條件吻合度以及群眾期待值的,具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主成分分析法應用及實證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將指標體系進行簡化,將多個指標化為少量幾個相互獨立的指標。首先計算系數矩陣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計算貢獻率。用SPSS對上述標準化后的數據運算,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確定4個主成分F1,F2,F3,F4求出特征值和累計貢獻率如表4,四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到達了82.3%,說明其代表了絕大部分的信息,可以顯著反映相關產業的優勢。
備選的七個產業中,總指標得分排序依次為農業三產融合、旅游休閑、醫療養老、定制農業、體驗農業、冷鏈物流和農村電商。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代村具有較為成熟的現代農業發展經驗,汪溝鎮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建設有竹柳農業莊園、姜氏茶園等現代化農業莊園,重點發展旅游休閑農業、體驗農業、農業副產等,在當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結論符合當地發展實際,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ㄎ澹├玫聽柗品ù_定層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綜合權重
用如下公式分別計算各個產業在兩中分析方法下的權重值,其中對于層次分析法下每個產業的權重值Gi,(1<i<7)為Gi=pijwij,其中pij為第i個產業的第j個指標所對應的比重值,wij為第i個產業的第j個指標所對應的權重值。
對于主成分分析法下的每個產業的權重值Hi,(1<i<7)Hi=,(1<i<7),其中hi為第i個產業的綜合評價得分。
隨機抽取10位專家對兩種方法重要性進行賦權,要求各專家的賦權各方法賦權之和為1,最終根據德爾菲法確定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權重分別為0.6和0.4,綜合兩種方法得到的產業排名,得到各個產業的綜合權重值。
由上表得出,農業三產融合、旅游休閑、定制農業和醫療養老這四個產業權重值較大,可以作為山東省臨沂市汪溝鎮產業發展的培育對象。根據汪溝鎮的自然資源,農業三產融合發展、旅游休閑等發展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依托,黃瓜、西紅柿、花生等農產品,竹柳園紅色旅游、姜氏莊園茶葉種植、黑豬養殖等,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通過對山東省臨沂市汪溝鎮的實證研究表明,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產業選擇符合了當地實際情況、政策和市場需要,具備可實現的現實基礎和廣闊前景。具體產業發展建議包括:
1.圍繞農業三產融合,著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林業與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在發展適度規模的基礎上,加大汪溝鎮農產品產量,打造汪溝品牌,利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引入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提升利潤空間,拓展主要農產品花生和特色農產品黃瓜定制種植和采摘經營,建設新竹園農產品批發市場,為農產品的交易提供了更大的平臺。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發揮特色農作物資源和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優勢,面向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定向開展特色農業科研服務,積極探索發展“定制農業”新模式。 2.發展特色農業旅游。該鎮旅游資源豐富,汪塘庫壩眾多,轄區內有大小柏山自然風光秀美迤儷,閔家寨村為“篤圣”閔子騫故里,建有閔子祠。通過對閔子文化進行深刻挖掘,規劃建設閔子文化產業園,通過招商引資對閔家寨進行舊村改造,整合篤圣祠、水庫水塘、大小柏山風景區、農業園區、玉龍河生態園、萬畝豐產林等旅游資源和項目,發展特色農業旅游,打造汪溝旅游產業。適時舉辦海棠花節、百合花節、篤圣文化節、千人相親大會等特色活動,推廣海棠小吃、食用百合、田秀才黃瓜等特色產品,傾力推介汪溝近郊一日特色游項目。
3.創新現代養老模式。推動健康醫療與教育、旅游、休閑、養生融合發展,創新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向養老、康復、養生服務延伸,支持社會力量開辦醫養結合機構,提供個性化、多層次醫養服務產品。發揮汪溝鎮是城市轄區的交通便利優勢,建造現代化的養老院,減輕城市子女的養老負擔,同時也能為空巢老年人提供一個更好的養老環境。
六、結論與啟示
?。ㄒ唬┛h域鄉鎮產業的發展應尊重經濟規律
經濟產業發展具有內在邏輯,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應該協同發展,產業選擇必須基于生態環境的考量。鄉鎮產業發展必須考慮區域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的宏觀決策,當地政府的落實措施,都將影響鄉鎮產業的發展。同時,鄉鎮產業的發展必須尊重歷史和傳統的發展路徑,注重于周邊產業關系,注重于區域城市發展同步,實現城鄉和諧。
?。ǘ┛h域鄉鎮產業更應注重因地制宜地創新
區域資源稟賦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新動能產業不僅僅靠引進,更要靠過去產業發展積累的優勢。新產能可以供給側改革新城資源再造。只有深度融合本地區域優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本地的資源稟賦除了自然資源還包括人文、交通和優惠政策。
?。ㄈ┛h域鄉鎮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產業鏈融合
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對于縣域鄉鎮產業來說,重點就是實現農業的三產融合。升級原來的片段化的低附加值的產業,引進和承接相關上下游的產業,實現農工商一體化,帶動區域的產業快速轉型和形成產業之間的接續關系,實現對城市發展的高效配套,部分農業產品的專業化和特色化,逐漸形成未來新動能產業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張友鵬.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8(11):43-46.
[2]張文花.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4):102-103.
[3]劉思峰,李炳軍,楊嶺,朱永達.區域主導產業評價指標與數學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1998(2):9-14.
[4]胡振華,黎春秋,熊勇清.基于“AHP-IE-PCA”組合賦權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模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7):104-110.
[5]李曉婷.基于需求目標下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
[6]張亞斌,劉靚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評價[J].求索,2008(12):12-14.
[7]徐家洪.縣域地區主導產業選擇研究——以安徽A縣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08(2):38-42.
[8]劉思峰,李炳軍,楊嶺,朱永達.區域主導產業評價指標與數學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1998(2):9.
[9]黎春秋.縣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與培育研究[D].中南大學,2012.
[10]禹新榮.縣域經濟產業競爭力研究[D].中南大學,2010.
[11]劉吉超.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評述及其反思[J].企業經濟,2013,32(2):154-158.
[12]李玲,劉利.北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84-89.
[13]黃銘,朱孝忠.多階段——多基準主導產業選擇方法——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6(15):63-66.
[14]楊小凱,張永生.新貿易理論、比較利益理論及其經驗研究的新成果:文獻綜述[J].經濟學(季刊),2001(1):19-44.
[責任編輯:潘洪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