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對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的研究,首先,闡述新舊動能轉換基本內容。然后,分析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及成因,其中包括隱形化的債務增長、矛盾化的機制體制。最后,為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財政金融風險,給出尋找經濟發展新優勢、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新舊動能;地方財政;金融風險
在國家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經濟運作新舊動能轉換更加迅速,在區域間以及行業間等形成較為明顯的分化。同時這也是我國經濟調整的主要體現,我國經濟在逐漸分化中趨于穩定,并實現不斷的升級。在未來發展當中,我國經濟將會面臨較為強烈的下行壓力,在部分領域當中風險的釋放將會加快,經濟的穩定運行將會受到挑戰。在做好經濟結構調整與風險防范的同時,需要注重新動能的發展與培養,更好度過新舊動能的轉換時期。所以,本文將針對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措施等內容進行相應闡述。
1 新舊動能轉換基本概述
在我國快速發展過程中,經濟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國經濟在每年都得到進步,具有較強的韌性。而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側結構在不斷進行改革與完善,并在此指引下新舊動能的轉換在逐漸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不單單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結構過程。需要對就要素進行重組與完善,更需要發展出新要素。[1]新動能可以全面覆蓋在一、二、三產業當中,能夠在技術創新的引導下,將新模式以及新技術等作為核心內容,對技術、知識、信息資源等進行充分利用,從而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2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及成因分析
2.1 隱形化的債務增長
近些年來,中央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與控制,所以,很多地方政府表面中的債務增長規模得到有效管控,債務限額能夠在規定范圍內。但是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加劇債務增長問題的根源并沒有得到更好解決,所以通常情況下,地方政府支出需要利用不同渠道負債,從而形成隱形化負債。[2]地方政府隱形化負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第一,地方政府各類投融資有關企業負債。地方政府針對此類企業的負債償還問題并不會給出相應的擔?;蛘叱兄Z,但是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對該類企業增加國有資本金的方式,變相為企業的債務進行償還。第二,政府支出掛賬。政府支出掛賬包含的內容有許多,例如,拖欠項目工款等。盡管該類工款已經被列支,但是并沒有實際支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可以拖欠工款,但是會對政府的社會地位以及形象等造成風險與威脅。
2.2 矛盾化的機制體制
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我國的經濟形成較為復雜。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傳統體制機制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即便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出臺新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決策期較短,所以,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矛盾。[3]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中:第一,新舊動能轉換在很大程度上,是為發展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部門,提升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但是,由于相關制度的缺乏,導致政府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舊動能的轉換造成影響。第二,去產能政策在供給側改革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去產能成本分擔機制的缺失,對市場出清造成嚴重影響。
3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應對有效措施
3.1 尋找經濟發展新優勢
在如今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想要得到有效管控,需要發現經濟發展的新優勢,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與發展,促使地方財政收入能夠穩定增長。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對財政支出剛性進行軟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財政金融風險。尋找經濟發展新優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采用以調結構為核心的穩增長形式,尋找并培育出結構優勢。穩增長模式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改革創新,避免走老路、大規模、強刺激形式出現。而是需要通過改革創新,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通過創新實現經濟結構的審計與完善。增強企業在社會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同時需要將深化改革、結構優化以及宏觀調控等進行有機結合。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需要相互協作,避免單一化發展。穩增長是調結構的基礎也是關鍵,而調結構是穩增長的保證。[4]為在如今新舊動能轉化背景下,保證地方財政金融的穩定發展,同時促進國家更快進步,需要在保證經濟穩定與就業穩定的同時,對調結構進行轉變。第二,在解決產業結構與產能過深問題時,需要從大局出發,尋找國際優勢。為增強我國在國際中的競爭地位,需要主動采取開放戰略,增強我國經濟結構的國際化水平,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為我國各個產業提供新的動力與活力。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國內進行改革,產業不斷進行調整。使我國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中鍛煉,不斷壯大與完善。除此之外,需要促進我國優秀產業走向國際市場,增強與國際企業以及產業之間的合作,從而更好解決產能過剩等問題。
3.2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新舊動能更新換代的過程,當傳統舊動能無法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時,需要有新的動能對傳統舊動能進行替換。對傳統動能進行完善,同時培育出新動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加速新舊動能的轉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方財政金融風險。而加速新舊動能的轉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需要將綠色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以及開放發展理念等落在實處。實行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促使人民群眾的創新與創業。使公共服務得到進一步優化,與此同時,能夠對行政管理進行完善與改革。與時俱進,能夠對先進信息技術等進行充分利用,實現新舊動能之間的相互協調與發展。第二,實行創新驅動戰略。[5]創新驅動戰略使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方式,所以,需要加快技術的改革與創新。企業需要增強與各個院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研發新技術,保證地方財政的穩定運行。第三,要始終做好產能過剩問題。要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核心,要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在產能過剩行業當中,對落后行業進行淘汰或者改造升級。從而為新動能的落實提供前提保障,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
3.3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財政金融想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風險,需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做好行業規劃,針對行業發展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對傳統單一的財政收入模式以及結構等進行調整,對現有經濟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創造出新的經濟優勢。除此之外,還需要逐漸發展具有替代性的產業,保證產業結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第二,加快傳統資源的轉型與升級,如果想要實現這一目的,不僅需要對能源資源產業進行深入挖掘,還需要對優勢資源進行就地轉化,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實現產業的升級。第三,需要對農業資源等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因為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創造出優質的農產品品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為顯著。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新舊動能的轉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地方財政金融風險。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財政金融風險,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端正工作態度,不斷尋找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的升級與轉化,從而推動我國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以軍,劉慶.商業銀行支持新舊動能轉換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8(6):119-127,159.
[2]朱瑞,許世菊.基于新舊動能轉換下的財政金融風險——以山東省為例[J].金融經濟,2018(14):147-148.
[3].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金融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邁上新臺階[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8(Z1):55-57.
[4]傅志華,趙福昌,李成威,張鵬,陳龍,閆曉茗,于智媛.我國東部地區財經運行狀況、風險及建議[J].財政科學,2018(1):28-41.
[5]曾子懿.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師,2017(12):54,56.
作者簡介:郝宇飛(1986-),女,山東膠州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經濟、財政、人力資源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0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