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補益脾胃法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補益脾胃法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效果。方法:選擇并收集分析我院接診的88例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基礎資料后做具體分析,依照雙盲均等分配模式設定病例數均為44例的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給于口服瑞巴派特治療,研究組給予加味六君子湯方式治療,統計兩組與治療的相關數據指標情況并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結果方面,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18%明顯優于參照組70.45%;胃鏡結果和病理評分方面,研究組總有效率88.64%明顯優于參照組5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時,使用加味六君子湯治療可以有效改善人員的胃腸功能,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脾胃虛弱;補益脾胃法;慢性萎縮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20—02
  萎縮性胃炎也稱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廣]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異性。是一種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變。目前,慢性萎縮胃炎的確診率已經達到30%以上,其癌變幾率不低,且癥候群不易察覺。本文通過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與不同治療方式間的研究,來評定何種治療會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并收集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接診的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基礎資料后開展此次研究,依照雙盲均等分組模式設定病例數均為44例的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別為24例、20例,年齡段位于30~73歲之間,平均年齡(52.15±5.21)歲,病程為6個月~20年;研究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別為23例、21例,年齡段位于32~76歲之間,平均年齡(55.78±6.52)歲,病程為5個月~25年。對兩組患者所有臨床基礎資料對比發現無明顯差異,P>0.05,可開展統計學處理。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使用口服瑞巴派特的治療方式,1片(0.1g)/次,3次/d口服,1個療程為1個月,堅持服用6個療程;研究組使用加味六君子湯的治療方式,藥方與計量具體為:黨參15.0g,茯苓15.0g,炒枳殼10.0g,炒麥芽20.0g,炙甘草3.0g,炒白術10.0g,陳皮10.0g,炒稻芽20.0g,焦六神曲15.0g。水煎方藥,口服,1劑/d,2次/d,200.0ml1次。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都應停掉相關中西醫藥物,保持心態平穩,忌煙忌酒,不吃油膩、辛辣食物,維持消化功能良好,了解慢性萎縮性胃炎相關知識,并注意休息、保暖等。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采取治療效果、胃鏡評分、病理變化進行評分。
  治療效果具體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患者癥狀基本消失,檢查胃鏡,胃粘膜炎癥明顯好轉,病理學驗實,腺體萎縮和腸上皮化生恢復正?;蛳?。顯效: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胃鏡檢查,胃粘膜炎癥好轉,病理學檢查,腺體萎縮和腸上皮化生減輕1個輕度。有效:患者癥狀比治療前有好轉,胃鏡檢查,胃粘膜病變范圍縮小一半,病理學驗實,腺體萎縮和腸上皮化生減輕。無效:沒有出現以上任一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 19.0)對組間統計數值進行運算分析,對應執行t檢驗、x2檢驗用以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對應以(x±s)、(n)%的形式來表示計量、計數資料統計情況,當P<0.05即表明數值比對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經治療后,研究組治愈18例,有效率40.91%,顯效15例,有效率34.09%,有效8例,有效率18.18%,無效3例,有效率6.82%;參照組治愈8例,有效率18.18%,顯效11例,有效率25.0%,有效12例,有效率27.27%,無效14例,有效率31.82%,。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18%明顯優于參照組70.4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胃鏡及病理評分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胃鏡結果和病理報告,慢性萎縮性胃炎由重度慢性轉為輕度慢性或中度慢性慢性轉為慢性為效果明顯,由重度轉為中度慢性或中度慢性轉為輕度慢性或輕度慢性轉為慢性為有效,而胃鏡結果和病理報告治療前后都無變化的是無效。
  參照組:效果明顯10例,有效率22.72%,有效果12例,有效率27.27%,無效22例,有效率50%;研究組:效果明顯24例,有效率54.55%,有效果15例,有效率34.09%,無效5例,有效率11.36%。研究組總有效率88.64%明顯優于參照組5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減少、甚至消失。由于腺體萎縮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并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萎縮性胃炎約占慢性胃炎10%~20%,多見于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除了年齡之外,慢性萎縮性胃炎還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酗酒、服用某些藥物等有關。上述各種因素的作用使胃粘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導致胃分泌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從而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認為CAG屬于中醫胃痛、胃脘病范疇,發病與脾胃虛弱、外邪侵襲、情緒不穩、飲食混亂等有關,中醫辨證,脾胃虛弱為其根本,所以治療方法多以補益脾胃、健脾和胃為主,而加味六君子湯中的多數中藥都是以養胃健脾為主,像是黨參、茯苓、白術、枳殼等,都可以提升胃腸功能,益氣補脾,也可以安養心神。故而加味六君子湯對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由此可見,在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時,使用加味六君子湯治療可以有效改善人員的胃腸功能,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時蒙.益胃健脾湯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3):177—178.
  [2]陳春妃.益氣健脾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虛弱證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04):509—511.
  [3]劉偉鋒,蔣玉萍,龍鳳艷,石羅君,黃小藝.健脾益胃方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5,30(11):2334—2335.
  [4]晁俊,劉紹能.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病因病機及證候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08):133—136.
  [5]劉改芬,劉俊霞.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3):136—1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8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