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治療脾胃虛弱型泄瀉的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對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行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間所收治的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78例,采用動態隨機法的形式將其平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為39例。參照組行參苓白術散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行艾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治療效果。結果:①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組間無差異(P>0.05),治療之后,實驗組的癥狀評分明顯比參照組低,組間對比(P<0.05)。②實驗組的治療效果92.31%高于參照組71.79%,組間對比(X2=5.5714,P=0.0182)。結論:對于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而言,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且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參苓白術散;艾灸;脾胃虛弱型泄瀉;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脾胃虛弱型泄瀉是因為患者受多種原因的影響而成,例如外邪,飲食、脾胃虛弱等,臨床上主要以大便的形狀改變,大便次數變多,糞便會呈現黃色稀水性、蛋花形狀,粘液、泡沫等,患者還會腹部疼痛腫脹、惡心、全身乏力等癥狀出現、關于病因還未得到統一的說法,加上每位患者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對治療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治療也比較困難。在西醫上,常以調整患者的腸道內部為主,提高抗感染能力,修復破損的腸腔粘膜,采用的藥物見效雖然很快,但是不能治愈徹底,容易反復發作。而中醫上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進行治療,取得較為理想的結果。本文通過對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間所收治的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78例進行分析,評定對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行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的臨床效果[1]。
1 基礎資料和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間所收治的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78例作為本次實驗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平分為實驗組(n=39)和參照組(n=39)。其中參照組男30例,女9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7歲,平均年齡在(22.4±3.9)歲,病程在2-10個月;實驗組男25例,女14例,最大年齡42歲,最小年齡10歲,平均年齡在(52.2±2.9)歲,病程在3-12個月,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行參苓白術散治療[2] ,配方如下:人參10g 、白術10g 、茯苓10g 、桔梗10g、山藥30g、砂仁10g、白扁豆10g、薏苡仁30g 、蓮子10g、陳皮10g、炙甘草6g。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艾灸治療,選取臍中央神闕、外膝眼直下3寸足三里、中脘三個穴位進行艾灸。每天一次,每個穴位灸10分鐘,注意艾條的燃燒情況,及時敲灰,兩組患者連續接受治療20天,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治療變化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將78例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的數據應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1.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依據正態分布檢驗,(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
通過表1數據可知,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組間對比(P>0.05),治療之后,實驗組的癥狀評分明顯比參照組低,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3 討論
對于脾胃虛弱型泄瀉的發病最終原因并未得到明確的答案,在西醫學理論中認為,是因為患者的腸道感染,藥物過敏,食物過敏,生活飲食不正常等引起的,治療上采用西藥治療短時間效果較為理想,但長時間治療,效果差,且容易反復發作。而在中醫學理論中認為,泄瀉和臟腑有關系,從人體的五臟六腑找尋病因,脾每日現將食物轉化成我們可以吸收的物質,然后運輸至各處,胃主管接受,脾氣主升,胃氣主降,兩者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將水谷精華運送到身體各處,但是脾胃虛弱的患者,不能接受水谷和運化后的精華,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也不能下降,就會形成泄瀉。脾胃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長期時間的腹瀉會造成人體虛弱,氣血兩虧,還會讓患者出現貧血、身材消瘦等情況。參苓白術散具有健脾胃,祛濕氣,止瀉、補氣的功效,其中山藥、黨參、白術都可強健脾胃補氣;白扁豆,薏苡仁、茯苓可以幫助患者去除體內的濕氣,對脾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還能止瀉;桔??砷_宣肺氣,肺氣宣暢則水道通暢,水氣濕氣無法在脾胃聚集,泄瀉的狀況就能夠有所改變;砂仁和蓮子肉可以去除體內的濁氣,醒脾胃;
通過燃燒艾條,使其通過經絡傳導,溫通氣血、活絡經血,臨床上常選取三個穴位,第一個為神闕穴,能夠提高陽氣,止腹瀉,調整五臟六腑的能力,讓全身氣血正常運作;第二個選擇足三里,可提高腸道的吸收能力,促進胃腸動力[3];第三個選擇中脘,讓全身氣血能夠正常循環,提升腸胃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對消化系統起到很好的調節功效。
通過本次研究證實,治療之后,實驗組的癥狀評分明顯比參照組低,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的治療效果92.31%高于參照組71.79%,組間對比(X2=5.5714,P=0.0182)。說明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率,比單一用藥的效果顯著,艾灸作為中醫的特色,配合參苓白術散,根據患者的癥狀變化隨時調整,治療相對靈活。
綜合以上結論,對于脾胃虛弱型泄瀉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治療,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提高了患者的身體質量,用藥也十分安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糜丹丹.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治療脾胃虛弱型泄瀉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2):82-84.
王薇.參苓白術散聯合艾灸治療脾胃虛弱型泄瀉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7,14(10):186.
白潔.中藥穴位貼敷與艾灸治療脾胃虛弱型泄瀉的效果與護理[J].家庭醫藥,2018(1):50-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