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應用整合心理行為干預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評價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應用整合心理行為干預效果。方法:選入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60例,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分析Conners評分、生物反饋觀察指標、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檢核表評分。結果:實驗組Conners評分、生物反饋觀察指標、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檢核表評分優于對照組。結論: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前兒童實際干預的過程中,采用整合心理行為干預法,有助于促使其身心健康的康復,具有較高的推廣優勢。
[關鍵詞]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整合心理;行為干預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01—01
下文分析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評價整合心理行為干預在其中的應用效果。
1 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對照組:年齡:3歲到6歲,中位年齡(4.55±1.22)歲。性別:男16(53.3%)例,女14(46.7%)例。病程:7個月到19個月,中位病程(11.23±1.22)個月。
實驗組:年齡:3歲到7歲,中位年齡(4.57±1.26)歲。性別:男17(56.6%)例,女13(43.4%)例。病程:7個月到18個月,中位病程(11.25±1.26)個月。
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標準;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與研究的同意書。
排除標準:精神發育遲緩;精神異常;拒絕參與此次研究。
通過SPSS 21.0軟件統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組間呈現為(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沙盤治療法以及生物反饋法進行指導,根據患兒的實際狀況合理的指導。
實驗組:整合心理行為干預:①組織主任醫師、精神科副主任以及心理咨詢師創建專業的干預小組,正確進行小組方面的指導與督促,制定完善的干預方案。②將行為干預時間設定為六個月,前兩個月每天進行一次安思定治療儀的治療,每周一次沙盤治療,然后進行生物反饋處理,開展感覺方面的統合訓練活動[2]。對于安思定治療儀而言,在處理之前需要針對皮膚進行清潔,利用清水以及酒精棉進行耳垂皮膚的合理清潔,待干燥之后在上面設置電極。采用導電液進行耳夾上面小面貼的濕潤處理,設置一滴到兩滴左右,將電極夾子夾在雙耳耳垂偏高的位置。針對電流的強度進行合理調整,將輸出刺激強度設定為300UA,輸出的刺激頻率設定為0.5赫茲,輸出的脈沖寬度設定為0.5秒,保證有著一定針刺感以及輕微暈船感,每次時間為20分鐘。③開展沙盤方面的游戲治療活動,在安靜并且受保護較為安全的空間之內,利用沙盤進行模型沙具與各類空間的設計,利用沙盤療法塑造良好的模型,為患兒創建內在意識狀態相互對應的沙盤圖畫世界。在開始階段需要與患兒之間創建較為良好的咨詢關系,向其介紹沙盤以及沙具等相關游戲規則,并且告知其自由使用自己較為喜愛的沙具,自由針對喜歡的場景合理構建4。④感覺方面的統合訓練措施:在對兒童進行指導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觸覺、前庭覺以及本體感覺的合理訓練,對于綜合訓練而言,利用羊角球與畫板等器具進行訓練,有助于達到綜合練習的目的。
1.3 判定指標
?、儆涗浉深A3個月與6個月的父母CONNERS問卷評分;記錄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檢核表評分;③記錄生物反饋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父母CONNERS問卷評分、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檢核表評分、生物反饋觀察指標,并用t值進行檢驗,核對數據軟件選擇SPSS 21.0軟件,當所有研究指標存在明顯差異時,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2 結果
2.1 父母CONNERS問卷評分
實驗組的父母CONNERS問卷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生物反饋指標
實驗組的生物反饋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檢核評分
實驗組的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檢核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實際干預的過程中,采用整合心理學行為干預法,有助于提升整體干預工作效果,促進觸覺防御與本體覺等相關功能的康復與改善,上文研究之后可以發現,對照組的各方面干預效果低于實驗組,P<0.05。可見,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實際干預的過程中,采用整合心理學行為干預法,有助于促使其康復與改善。
參考文獻
[2]高霞,石元洪,童萍,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齡前兒童應用整合心理行為干預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0):75—79.
[2]李斌,戚艷杰,張之霞,等.177例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腦電圖及神經心理特征
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1):2489—2492.
[3]吳從吉.互動式心理護理用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觀察[J].現代臨床醫學,2016,42(3):217—218,220.
[4]馬嶺,蔡婧,任艷玲,等.邊緣智力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行為問題及執行功能特征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6,25(6):481—4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