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和“一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據《辭海》所注,“一概”語出《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备牛玖x乃指古代量米麥時刮平斗斛的器具。“一概”即“同一種標準”。《現代漢語詞典》也對其詞性及意思作出了明確解釋:“副詞,表示適用于全體,沒有例外:過期一概作廢。”
同樣,據《辭海》所注,“一律”語出《淮南子·說林訓》:“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異形者不可合于一體。”律,本指音律?!耙宦伞奔础巴瑯拥模瑳]有例外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給出了如下解釋:“①形容詞,一個樣子,相同:千篇一律/強求一律;②副詞,適用于全體,無例外: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顯然,二者皆可作副詞,皆可表“適用于全體,無例外”之意,但不同的是,“一律”還可作形容詞。二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作總括范圍副詞時,若用于強調動作行為的一致性,則多用“一律”。如:到此參觀者一律憑票入場。
(二)二者皆可作狀語,但“一概”側重客觀陳述性,多用于敘述、描寫較多的文體中;而“一律”則側重主觀規定性,多見于新聞語體及法律、規定之中。
如:小奴才誤人誤己,大奴才欺世竊國,一概被魯迅先生深惡痛絕,其犀利如投槍匕首的雜文,目的不外乎喚醒民眾,讓中國人挺起做人的脊梁。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的實施即法的遵守或法的適用上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三)“一律”之后可接數量詞(如“……折”),而“一概”無此用法。如:開業當天,一律五折優惠。
(四)如修飾對象為人時,多用“一律”;為物時,多用“一概”。
如:學校作出決定:鑒于軍訓辛苦,凡軍訓歸來的學生一律休息兩天。
對于詐騙短信,我們可一概不理。
(五)“一律”可作形容詞,而“一概”無此用法。如:剛回到家,他就從提包里拿出幾幅大小一律的繪畫作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