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美聲唱法對流行唱法的借鑒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的音樂界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注入了一股新的、充滿生機的清泉,那就是流行音樂文化。在龐大的社會紐帶中,它負載著流行音樂及流行文化,給人們帶來了無比驚奇和喜悅。而美聲唱法是一個從國外流傳到中國的音樂類型,美聲唱法在歌唱的技巧上有許多獨到之處,它能夠表現歌唱層次變化的豐富多彩,充分發揮共鳴效果,不僅加強了力量,而且也美化了音色;它可以精確地控制和調整發音器官的協調動作,靈活自如地操縱人聲樂器來表現高難度的復雜技巧,從而豐富了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美聲唱法有很科學的演唱技巧,如果在流行歌曲中把這些技巧合理運用,就會使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提高。演唱的方法是歌唱的基礎,演唱風格是最后的呈現。
【關鍵詞】流行唱法;美聲唱法;影響;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現今的大學校園中,最讓學生喜愛的就是流行歌曲,因為歌曲里面不僅有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因素,而且還有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商業文化的沖擊,最重要的是在演唱方法上流行歌曲更適合大眾演唱,沒有嚴格的要求,隨之也就變成了最受歡迎的演唱方式。每個國家的流行音樂、搖滾樂及爵士等音樂都對世界各個國家的影響非常大。
一、流行借鑒美聲的那些技巧
在介紹美聲唱法的時候還介紹了很多關于美聲唱法的科學性發聲、氣息、共鳴等。下面介紹美聲唱法在流行唱法中的運用。
?。?)氣息是歌唱的生命,也是歌唱中的動力所在。氣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歌曲的速度、力度及音色、共鳴等幾個方面。沒有氣息為基礎,唱歌也就無從說起。有不少剛開始學習聲樂的人唱一首聲樂作品,剛唱到一半就慢慢地沒有聲音了,有的直接就高音沒有了聲音,還有的直接跑調等,其實,這些問題多多少少都與歌曲方法中的氣息有著很多關系。氣息不夠,還有不會利用氣息的學習者,在演唱聲樂作品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像美聲氣息練習的方法中有慢吸慢吐、快吸慢吐、氣息拉長音的練習。流行唱法中氣息的練習就是來自于美聲唱法的氣息練習方法,很多練習氣息的方法都是借鑒來的。還有就是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換氣點,只有掌握很好的換氣點才能更好地完整演繹流行作品。無論是在歌唱前,還是歌唱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呼吸,還要選擇正確的呼吸方法,都是演唱者必須掌握的技巧。例如,現在世界上美聲唱法中最流行、最科學的就是胸腹式呼吸法,利用橫膈膜還有肋條和小腹聯合起來的胸腹式呼吸法。在演唱高音的時候能夠很有力地作為一種支點。
這種呼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呼吸方法演唱時,不能過于大聲或者是出聲音吸氣,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呼吸的管道沒有被完全打開,另外一個方面是可以保證演唱歌曲的完整性。除了氣聲以外,還有就是吸太多氣,它會導致身體僵住,氣息沒有辦法自由流動,會引起聲音出不來。當然,如果吸好氣出現漏氣,還有擋住氣的情況,會發生聲音無法閉合,沒有了爆發力,會引起高音堵塞,高音上不去,或者是沒有了支點和方法,直接就是白嗓??偠灾?,在演繹的過程中,應控制好自己的呼吸方法,還有節奏,要不然就會引起剛才說的這些一系列問題。(2)在流行唱法中,真聲換假聲換真聲,也就是所謂的真假聲轉換是一個比較難的演唱技巧。如果在演唱過程當中,一旦掌握得不好,有所失誤,就會發生破音一系列的情況。這個時候建議可以利用借鑒美聲唱法中的哼鳴方法,而且還有一些可以練習頭腔共鳴的方法,如果多加練習美聲唱法中的這些方法,會使演唱者在演唱流行歌曲時的假聲不會再像以前那么虛。如果想在音域上加深,就應該使用真假聲結合。雖然聽起來真假聲可能會非常明顯,到時候可以把美聲的頭腔共鳴加上,會使現場的演唱效果更好。如果過度強調某一片面位置的共鳴,會讓喉頭音過重,會發生聲音失去亮度,變的沉悶。如果片面地加強混聲的共鳴,出來的聲音就會變得很蒼白,失去光澤,會引起高音無法上去,低音也無法下來。所以,在聲音的位置上要穩住,讓音色和聲音的區域統一和協調起來。流行唱法中所說的共鳴,其實不是為了增大音量,而是為了對聲音進行改變,讓它變得圓潤好聽。
?。?)流行唱法中咬字和吐字都是很重要的,美聲唱法在訓練的過程中比流行唱法更為嚴格。就像剛開始有的初學者再沒有接觸過訓練前,咬字跟吐字都不是特別清楚,而美聲唱法在這方面就特別注意。所以,流行唱法大可借鑒美聲唱法中的這些咬字技巧,在元音與輔音中的一些咬字技巧,有感情的朗讀,把這種情感可帶進流行唱法中。我個人常常運用念10唱1的對策,念10遍唱1遍,每一次都會比上一次體會的多,不僅可以熟悉歌詞,而且還在無形中調整了氣息與歌唱中輕重音和感情的表達,但是也不需要念得非常清楚,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要求的字正腔圓有些不一樣,不需要太重,氣息和字句,可以氣中有字,字中有氣這樣出來。
美聲唱法對于流行唱法的影響很重要。有很多流行唱法歌手,還有一些早期的搖滾歌手其實都接受過美聲唱法的訓練,所以他們才在演唱的過程中演唱一些大型的、比較難的流行歌曲才能游刃有余,靈活自如。在美聲唱法的氣息與頭腔、胸腔、口腔共鳴中基本功的練習,能夠使自己在流行唱法中走得更遠,能夠在演唱流行歌曲中讓聲音豐滿,氣息充沛,控制力強,聲音平穩,能夠使流行音樂演唱水平有突飛猛進的進步和更高的發展。可以說,要想唱好美聲或是流行,在高音區、中音區,還是低音區都能自然過渡,游刃有余,就一定要掌握好聲帶震動的快與慢、輕和重的轉換,和氣息流動的控制力,還要有健康的聲帶。比較好的聲帶,試驗各種高音的基本條件,也是以后能否在演唱道路上走得長遠的核心所在。
二、舉例說明
以譚晶為例,譚晶是一位優秀的歌唱家,本科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本科班,研究生就讀解放軍藝術學院通俗唱法研究生班,是中國第一個通俗唱法碩士學位的獲得者。在2000年春節聯歡晚會受到觀眾的關注。在同年的青歌賽比賽中獲得金獎,從此被觀眾熟知。成名作《在那東山頂上》,她成功地將民族、流行和舞臺劇融合在一起,他演出的《白毛女》《文成公主》《木蘭詩篇》等作品為中國的音樂劇探索之路做出了貢獻。2016年,在《蒙面唱將》節目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其作品《一樣的月光》得到不錯的反響。2017年在《我是歌手》實現全面逆襲。譚晶在聲樂道路上,先后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英國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辦了“和諧之聲”為主題的音樂會。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殘奧會開幕式、上海世博會開幕式和閉幕式中演唱。 譚晶在上大學期間,因為父母喜歡美聲和民族的原因,最后她選擇了民族聲樂,每次在演唱的時候控制不好臉部的表情,總是不自然地眨眼睛,后來在一次偶然的演出中,她選了一首流行歌曲,再演唱中竟然沒有再犯同樣的毛病。從此以后,她這種特別又獨特的演唱方式演變而成,即“跨界唱法”。
演唱歌曲《一樣的月光》出自電影《搭錯車》的插曲,由羅大佑作詞、李壽全作曲。在她演唱這首歌曲中我能聽出她融合美聲唱法在里面,大家知道美聲和民族唱法技巧是不一樣的,在流行唱法中,中低音區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是盡量減少共鳴,為的是不想失去嗓音本有的音色,讓嗓音位置稍微靠前,或多或少的漏氣原因是為了體現一定的語氣詞。到了高音的地方,需要爆發力的時候,用的就是美聲唱法中的閉合,也就是關閉唱法,如果需要流暢的感覺,就要用混聲唱法,如果到了非常高的高音位置,就要用到真假聲關閉了。
然而,譚晶在演唱的時候在C5到D#5的真聲能力讓人感到震驚,能夠不停地拖長和咬字,而且在咬字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過換聲,真聲的力度和張力都很強,在流行中唱成這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要在美聲唱法中取長補短,進行融合,不光可以收斂共鳴,唱那個小調的情歌,還可以放開唱粗獷的搖滾一類的歌曲,利用的就是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中的氣息方法與閉合。這首《一樣的月光》經典流行歌曲,在譚晶這種融合美聲與流行的新生態“跨界唱法”中又一次得到廣泛傳唱,并且證明了美聲和流行可以互通與融合,并且駕馭各種流行歌曲,使流行歌曲中每一個音符都變得更加完美,這種融合可以相通,使用恰當,在通俗唱法中就是如虎添翼。除了譚晶的這種演繹,還有平安、劉歡、譚維維、廖昌永等這些大師和明星的身上也有共同之處。這就證明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可以融合,流行可以借鑒美聲的一些發聲方法,使之得到完善和提高。
三、總結
綜上所述,流行唱法是一種有很強的風格性和很高的個性的唱法。以上討論的大多數唱法的這些共性內容,在實際的演唱或者表演中還要根據音樂風格進行個人的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白洪興.美聲唱法與中國本土音樂文化融合的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3):162-163.
[2]楊曉棠.音樂劇中美聲與通俗唱法相融之研究[J].藝術百家,2009(2):185-187.
[3]周曉燕.聲樂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6-137.
[4]羅洪.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之比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9).
[5]楊靜.音樂劇演唱中美聲與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學探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1).
作者簡介:高俊德(1994—),男,漢族,山東省汶上人,學術型碩士,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