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模式下中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五年制“2+3”模式是職業教育的新形式,它注重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培養技能型人才。在“2+3”模式下中職學校室內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符合與高職階段的銜接,為高職做好基礎。本文探討“2+3”模式下中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并提出見解。
【關鍵詞】“2+3”模式 中職室內設計專業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47-02
引言:職業院校進入五年制“2+3模式”,即中職就讀兩年,通過轉段考試后進入高職就讀三年。這就要求,中職就讀階段,必須為高職打好基礎,做好中職與高職的銜接。
一、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概況
(一)室內設計專業的特點
室內設計專業于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各大院校開設,中職學校也是近些年才開始陸續開設。室內設計是運用技術手段和美學原理,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雙重需要的室內環境的學科。由此可見它與其他純藝術專業(油畫、國畫、雕塑等)的學科有所不同,它同時包含了藝術和技術的課程。藝術方面是指,室內設計呈現在觀者眼前的時候,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欣賞標準,讓人產生“美”的心理感受;技術方面,通過施工工藝和裝飾材料把室內空間合理的建造出來,符合使用功能。功能和審美相比,功能是第一位的,審美需求建立在功能之上。
(二)室內設計專業課程
從室內設計專業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如表1,(此表中的課程按大類劃分,每個大類包含的具體課程在此不一一贅述)。
?。ㄈ?+3模式”下中職室內設計專業
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就業,室內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相輔相成的專業,缺一不可,在學習之初,就要對學生進行明確的職業定位。在“2+3模式”下中職教學時間只有兩年,從兩學年四學期的課時量中除去文化基礎課,剩余的專業課時量并不富足,這就需要在緊湊的時間內合理的安排好專業課程,為高職階段的學習做好基礎和銜接。
(四)教學對象的特點
中職學校生源一大部分是中考成績落榜的考生,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較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能力相比高中生具有一定差距,作為教育的主體,這些因素必須考慮到課程設置中。
二、“2+3模式”下中職學校室內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
以上是中職室內設計專業的概況,由于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課程,所以課程繁多,在這種情況下,課程如果設置得過多過雜,就會出現學什么都學不深的狀況,兩年四學期的課時量,在課程安排上必須要有取舍,一定要保證基本的專業方向性。
(一)課程設置體現五年連貫制
“2+3”模式的課程設置不是中職高職兩個階段各成系統的教育形式,而是兩個階段具有共同的培養目標,中職高職專業與課程內容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按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整體設計、課程重組、分段實施,各自加強應承擔的理論教學和技能培養。
?。ǘ┍仨毚蚝脤I基礎
專業基礎課包括造型基礎課和設計基礎課。
造型基礎課是指素描、色彩、速寫、手繪等,素描、速寫、手繪訓練造型能力,色彩課訓練色彩關系,這些課程都是室內設計專業的必修基礎課。就中專生而言,這些課程都是零基礎,這些基礎課應該以培養學生對色彩、空間形態及構圖關系的把握能力,而不是各種繪畫技巧。就一組靜物而言,達到構圖合理,造型結構準確,色彩關系準確的目的,而不是訓練各種繪畫技法。速寫和手繪都是建立在素描基礎上的,在授課過程中,針對室內空間或建筑進行繪畫,訓練造型能力,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都要有目的性、針對性、時效性。
設計基礎課即設計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門課程始于1919年德國成立的包豪斯學院,傳入我國后,已經是各大中專院校設計類專業的專業必修基礎課。藝術設計是視覺語言,主要通過圖形、文字和色彩進行組合搭配,設計構成就是訓練這三者的組合搭配能力及三維空間中形體的組合能力,讓學生初步了解設計的方法。
(三)理論類課程設置以“適度、夠用”為主
設計理論課大致包括設計概論、設計史、藝術概論等。理論類課程對中職學生不會引起太大興趣,在理解能力方面也受到限制,加之課時量有限,可以在其它課中加入相關知識。比如軟件3D Max室內效果圖制作,先讓學生欣賞觀看一些室內設計或優秀設計作品,在欣賞分析的過程中加入室內設計概論知識:空間劃分、室內色彩搭配、室內分隔方法等,在后期的軟件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這部分知識進行效果圖的制作。不但通過欣賞作品積累了設計素材,同時也了解了理論知識。
?。ㄋ模┱n程設置偏向技能
技術類課程側重于解決實際性的操作問題,這也是職業類院校的培養目標。室內設計專業的技能可以理解為,手繪表達自己的設計想法,軟件操作繪制圖紙及表達設計內容。這種技能型的課程可以分別設置不同教學目標,在中職高職重復開設。比如室內設計制圖CAD,在中職階段,教學目標可設置為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繪圖工具,并繪制出家具平面圖和立面圖;在高職階段,可設置為使學生運用CAD軟件繪制一套家裝施工圖,兩個階段,有了中職階段對軟件的熟練操作,高職階段又在此基礎上有了提高和認識,進一步熟悉了軟件操作。
裝飾材料,施工工藝,裝飾概預算也是技能型課程的一部分。學校樣板間實訓室可以讓學生直觀的了解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裝飾材料推陳出新比較快,裝飾材料的變化,也會引起施工工藝及預算的變化。由于課時限制,可以用實物或圖片展示裝飾材料,讓學生對裝飾材料有大致的了解。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聘請材料商進行展示講解,組織學生到家具市場材料市場了解相關知識。
綜合類課程也屬于技能型,它類似于做一整套設計方案,這部分課程可以在二年級第二學期開設,在老師指導下,以組為單位,進行方案設計。讓學生熟悉一套室內設計方案的流程,從量房到施工再到完工需要哪些步驟,此過程也是對整個中職階段專業知識的梳理和強化。
(五)課程設置符合學生個體發展
由于課時量和中職學生的特點,“2+3”模式下室內設計專業在中職階段的教學要針對此特點有所取舍。有些相關聯的課程可進行“融入”教學。
比如,制圖類課程,制圖包括透視原理和建筑制圖與識圖,透視原理在造型基礎課及手繪等課程都會運用到。但是透視原理對于中職生來說理解它存在一定難度,但是掌握了透視原理才能準確把握素描中的形體關系、空間的透視關系,用科學的方法把三維空間的形態準確呈現在二維空間??梢詫⑦@部分內容融入到其他課程中:石膏幾何體素描課程及手繪效果圖課程中融入“一點透視”、“兩點透視”的內容,使學生把握形體關系。制圖與識圖課程同樣也可以融入到軟件CAD室內設計制圖的課程中,在軟件操作過程中掌握制圖原理學會讀圖看懂圖紙。一方面節約課時量,一方面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三、結束語
社會的進步發展要求職業教育與時俱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應用型人才是職業院校的一貫追求,“2+3”模式下室內設計專業的中職學生在轉段考試之前,能運用專業知識構建初步設計平臺,可以用手繪或軟件繪制簡單的室內設計圖,可以用設計軟件制作出平面圖、立面圖,會量房,了解常見的裝飾材料性能和一些簡單的施工工藝,熟悉室內設計的流程。掌握了上述知識,才能為高職階段的學習夯實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學習,補充專業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馬博,中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探討《職業技術》2012.01總第137期
[2]汪軍,五年制2+3中高職學生培養管理模式的研究《優化管理策略》2015.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