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鞋子,愛你得三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青少年的教育問題讓許多家長頭疼不已,這主要體現在青少年對名牌的追求上,尤其以男孩子對名牌鞋子的追求更甚。這不,阿宏和母親間的戰爭又開始了,還是因為一雙鞋。阿宏看見電視上最新款的球鞋煞是好看,便央求父母買??窗⒑瓴灰啦火垼赣H便從鞋柜里掏出一雙又一雙嶄新的籃球鞋,先是拎到阿宏的鼻子下面,隨后狠狠地扔到地上,“這些不還新著,還要買?”阿宏不愿和母親繼續討論這個話題,他一心想著自己穿上新鞋后收到的羨慕目光,于是摔門而出,試著躲掉母親的“轟炸”。
耐克公司總裁曾說,青少年是我們的“消費上帝”。這句話從目前中學生攀比的情況來看,其實并沒有說錯。一位踩著“天價”球鞋的學生說,鞋子是在學校里大家都穿著校服的情況下,區別彼此、彰顯“個性”的最好的表達方法。
“中國青年網”(2018.12.3) 英國一所中學最近致信家長,宣布在今年圣誕節后,禁止學生穿著昂貴的衣服上學,避免學生之間產生攀比心理,讓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滲入到學校。幾年前,中國也曾有一些中小學督促學生不要穿名牌運動鞋上學。很多家長認為,校方的做法值得支持;但也有人質疑,這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們的攀比心理和對貧困生的歧視。青少年間的“名牌攀比”是各國學校都面臨的問題,以推行平等教育為己任的學校為此十分頭疼。在世界不同地區,學校和家長都想方設法地出各種招數,對學生進行正面的金錢觀教育。
據美國USNews報道引述校長菲利普斯的話說,這所學校的學生年齡普遍在11到16歲之間,“一些學生的外套,引發了不平等的問題”,因此校方決定從2018年圣誕節開始,禁止學生再穿“加拿大鵝”“盟可睞”等高檔品牌外套上學。這些動輒500到2000美元一件的服裝,對于一些家庭來說,能抵得上他們一個月的房租。校長菲利普斯說,校方的決定已經獲得家長們的積極響應,還有畢業生專門致信,表示這已經是學校的老問題了,對于校方的決定表示支持。
事實上,類似問題在英國其他學校也同樣存在。在倫敦北部的芬奇里中學,學生家長皮納對《環球時報》記者抱怨說,孩子每年總會有那么一兩次,纏著父母購買昂貴的冬衣外套,理由只有一個:“班上某些同學已經穿上了,很吸引大家的眼球。”皮納說,自己的孩子入讀免學費的公立中學,當時送他去那里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和丈夫的收入不可能供得起一年學費四五萬英鎊的私立學校。但在公立學校里,仍難免出現同齡人之間相互攀比的問題。她希望英國中小學都能效仿伍德徹至中學的做法,將貧富差距的問題堵在校門之外。
“今日網天下”(2017.5.15) 杜絕學生攀比堵不如疏。有些學校不讓學生穿名牌服裝,不讓穿進口鞋,不希望學生暴露家庭階層分化,這些做法表面上看照顧了家境一般的學生的觀感,但這只是虛假、廉價的自尊心。社會分化本就客觀存在,學校里掩蓋了,到社會上一樣會真切地感到。學校不妨開設相關課程,把社會分化、家庭差距作為客觀現實,幫助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家境不好,可以在學習上更努力;家境好,也要明白,父母的成功是父母掙來的,不等同于自己的,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證明自己的優越感。
到了青春期,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其競爭心理日趨顯現,而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莫過于某些孩子熱衷于比較消費,甚至是高檔消費。
從上述的生活情境及新聞材料看,青少年在學校一律穿校服的情況下,會選擇穿名牌鞋來彰顯自己的個性,部分同學甚至達到了瘋狂的狀態。這一現象,引發了家長與學校的諸多反應。家長對此感到不解,明明孩子有許多鞋子,還一直堅持要買,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不說,還引發了親子間的矛盾。而對于學校來說,比吃喝,比穿戴,比時髦,比排場,各種不良的“比”,會極大地助長青少年間的攀比風氣,給教育帶來難度。
作為同齡人,針對以上行為,你有何看法?不妨以同學的身份對阿宏說點什么吧。
忻 瀾:阿宏,你的心思我理解,在校服下面配上炫酷的名牌球鞋,是大家都喜歡的??墒沁@些鞋子的價格實在太高,動輒上千元,父母辛苦賺錢撫養我們,不容易啊,我們要體諒他們。于我們而言,選擇一雙舒適合腳、便于運動的即可,不必太過在意。
潘芷晴:阿宏,作為班上的學習委員,我可得好好說說你了。你這次考試只考了班上第三十名,跟入學前相比,可是大大地退步了呢。前些天,你跟我說你媽媽又給你買了一雙帥氣的鞋子,那你有沒有想過怎樣報答她呢?我告你個辦法——想讓你媽媽高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樣吧,我們結成互助小組,每天放學后我幫你補課一個半小時,學期末,我們比比誰考得更好!
卓 雯:阿宏,鞋只是用來彰顯個性的表達方式之一而已。你的鞋子已經夠多了,不用非得急著買鞋,還是暫緩些時間,等手頭的穿破了再買也不遲呀。
唐鴻欣:阿宏,你聽我說,當今社會,最受歡迎的人并不是物質上最富有的,而是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學習突出、充滿活力、有夢想有追求的人。作為你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僅僅是外在更好的自己吧。
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現在,很多中小學生攀比心理很嚴重,某些時候,學校里充斥的攀比風氣甚至毫不遜色于社會。
作為父母、老師,應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以身作則。父母老師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父母老師應從自身做起,檢視自己有沒有和別人攀比的言行,為孩子做表率。
2.對盲目消費說不。所謂盲目消費,就是不管要買的這個東西有多大用處,有沒有必要,是不是適合自己等等,一味地追時髦,趕潮流。實際上,當孩子提出這項需求時,父母就要細心甄別是孩子是真正需要還是攀比心理在作祟。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對不合理的要求堅決說不。
3.化攀比為動力。孩子攀比的初衷,可能只是為了獲得伙伴的認可。針對這一點,父母老師可以讓孩子認識到,最受歡迎的孩子并不是物質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從而引導孩子在修養、素質、能力等方面與小伙伴展開競賽。
4.參加社會實踐。讓孩子自己理財,學習合理支配金錢;組織孩子去工廠參觀,體會付出勞動才有收獲;陪伴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學會奉獻和友愛……
總而言之,讓孩子參與到社會這個大學堂中,對如何引導他們克服攀比心理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