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琵琶左手技巧打、帶及音樂感覺表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琵琶——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之后,彈撥樂之首,流傳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只要一說到琵琶,大家應該都會想起它的聲音,輕柔、美妙。悠久的歷史起源,優雅的演奏姿勢,濃郁的民族音樂特色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力。二十世紀以來,琵琶的迅速發展非常引人注目。琵琶有豐富的演奏技法,也正是因為樂器的構造條件決定了左、右兩手的技術分工。左手可以稱之為是琵琶的靈魂所在,琵琶的左手技巧有很多都可稱之為是虛實的表演結合在一起,打音、帶音是最為突出的。雖然彈琵琶的時候右手的指法看起來比較繁雜,而左手的指法相對來說簡單易奏些,但很多曲子的風格韻味都常出于左手。左手技巧運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琵琶演奏者的藝術水準的高低。
關鍵詞:琵琶;左手技法打、帶;《虛籟》
一、打、帶的基本演奏手法
琵琶作為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無論是在外形的設計,還是再演奏技術上的要求都能透露著中國傳統的儒、道哲學。太極中分有“虛實”,在琵琶的演奏中也有“虛、實”之分,在琵琶演奏中,“虛”的體現一般是左手技法較多,例如“打、帶”。而為“虛”的技巧對于表現樂曲的內在以及細膩的情緒都會非常的細致。
打音和帶音其實是分為兩個部分的,先打后帶,因為帶音在打音之后,在譜例中“打”和“帶”的技法標記是 ?!按蛞簟笔茄葑嗾哂米笫值闹割^尖快速有力的對弦進行相對作用。打音所發出的聲音的大小與手指抬起的高度有關,也與擊弦速度和指尖力度有關。但常犯的毛病是:手指抬不高,擊弦時指尖無力,指尖與弦接觸的速度較慢。手指抬起后,擊弦時的位置不準確,但是打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擊打到位?!皫б簟眲t是指按音的手指抬起后順勢輕輕帶起一個音,常常是帶起一個空弦音。用另一種簡單通俗的說法解釋就是:勾弦。常犯的毛病就是:帶起空弦音時,音量顯得過重,使帶出來的聲音音色很突兀、隨意。
在很多作品中,“打、帶”技法都有過出現,在文曲中,本技法的出現更為頻繁,虛與實的結合,使得曲中的韻味更加濃厚。下面就那兩首作品來淺析“打、帶”在作品中的運用及音樂的表達。
二、在作品《虛籟》中“打、帶”的運用及音樂表達
《虛籟》是劉天華創作于1929年的一首琵琶曲。劉天華,江蘇江陰人, 1929年劉天華創作本曲時,他滿腔赤誠的希望,驟然破滅。當夜深時,他卻思潮起伏無法入睡仍然設想如何振國興樂的方案,要沖破阻力繼續努力。劉天華沒有說話只是思考,周圍沒有聲音,只有種種思維情緒傾注在這首《虛籟》之中?!短摶[》中左手技法打、帶的表現與樂曲的社會背景,作者內心的思緒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這部作品中,作曲家就是一開始使用的一連串打、帶將我們帶進音樂。
樂曲一開始,就運用了許多的“打”、“帶”,使這段樂曲顯得更加安靜,所以“3”的打音與“2”的帶音都不能夠太重,在“3”這個打音時,左手食指抬起的程度、觸碰弦的速度以及食指與二弦接觸時的力度,都是演奏者要一一揣摩和思考的,做到這樣才能表現出一種空曠的意境,才能為下面的樂句進行感情鋪墊。
在這部作品中還有特別的一處“打”、“帶”,在樂曲的第八小節到第九小節處,也是一個一連串的“打”、“帶”。
這兩個小節就要求音符與音符之間的連貫性,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以及小指之間的配合,以及每根手指的獨立性都要具備很扎實的基礎。這兩小節的音符演奏時用比較專業的語言來解釋,稱之為:音線。所謂的“音線”它與“點”有所不同。琵琶演奏中的“點”是指“顆粒性”,每一個音都要很清晰,但“音線”則是指音符與音符之間的連貫性,有種連綿不斷的感覺,當然還包括左手技法中的揉弦。在這兩小節中既要注重“音線”又要注重打音時的“點”,所以在演奏中 ,由于從空拍起,從而使“1”在“打”時,指尖力度要夠,既要突出音的顆粒型,又要連貫清楚。突出作者當時一種迫切,和急切的心情。
不只是“打音”,單單的一個“帶”也可以體現出左手技法對音符細膩柔和的表現方式?!皫А痹凇短摶[》中運用的次數也是非常多的。
這是作品結尾句,以sol、do、re為主要的音符加用左手技法“帶”。在演奏時,表演方式可以由相把位“帶”至一把位,隨著呼吸的逐漸平靜,再移至二把位,最后結束。在“帶”每個音符的過程中,要注重手指與弦接觸的面積,以及力度上的把握。在這短暫的七個小節一共三個樂句,前兩句都是由三個音組成,最后一句更加舒緩,再加上每個樂句之間都含有很長的呼吸氣口,則是體現劉天華情緒逐漸平復的歸于安靜的趨勢,然后最終將自己的報復融入夜色之中,將“虛”和“籟”融合在一起,從而又加上呼吸的不同,體現出對民族音樂發展的前景的堅定信心和憧憬希望?!短摶[》是“打、帶”技法運用很典型的一首文曲,曲中的每一個“打、帶”技法都很形象的表現作曲家的內心情感。
所以在學習和練習“打、帶”技法時,每個指頭都要單獨練習,特別注意小指,通常我們小指相對其他指頭來說是比較無力的,常?!按颉辈怀雎曇?。并且在相把位時,因為把位過高導致手指的力度會比在一把位和二把位時要弱很多,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用指尖去“打”音,做到力度、速度,準確三合一。
三、結語
從琵琶曲左手的揉、吟、滑等演奏技巧到左手絞弦、打、帶等新穎的演奏技巧,琵琶左手技法的變化由單調到豐富,由繁雜到簡潔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左手的“打、帶”技巧,能夠深入而準確的地表達人的內心世界以及山清水秀的大自然風光。古人曾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生動詩句,將琵琶的獨特藝術魅力達到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境地。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朋友對琵琶產生興趣,其實琵琶不光是一件演奏樂器,它也是一個可以緩解人們心中煩惱的伴侶,可以使生活變得更有趣,使一個人變得更有內涵和韻味。所以現在很多琵琶的研習者們應該把大把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創新琵琶技法的道路上,將傳統左手技法特別是左手技法“打、帶”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李光華.《琵琶曲譜》.[J].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01
[2]齊潔.琵琶曲《虛籟》的樂譜與演奏方法研究. 中央音樂學院.[J].2013
[3]張亞萍.琵琶曲《虛籟》的情感表達分析.[J]. 黃河之聲第二期 .2014.12
[4]林石城. 楊淑芳.《琵琶的訓練與演奏》.[M]. 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
[5]吳玉霞.《琵琶演奏基礎教程》.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M].2002.
作者簡介:葉夢雅,女,1994年9月,民族:漢,河南鄭州人,碩士學位,廣西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