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下坡跑對體育特長生100米速度提高的作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下坡跑是一種超速訓練方法。本論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分組實驗法;數據統計法;比較分析法;發現:下坡跑利于延長騰空時間;利于提高步頻;利于提高跑速。
  關鍵詞:下坡跑;100米;速度能力
  步長和步頻是影響跑速的兩個主要因素,在100米的訓練中,如何達到這兩個因素的最佳搭配,是教練員要解決的首要問題[1]。教練員為了提高運動員的100米成績而采取專項速度訓練與專項力量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往往運用一些輔助設備。為提高速度而進行的下坡跑其實質是一種超速訓練方法,其速度超過比賽時速度,是一種高強度的訓練手段。本文將探討下坡跑對體育特長生100米速度能力提高的作用,旨在為針對體育特長生100米速度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博羅縣楊僑中學體育特長生20人為研究對象。均為男生,平均年齡為17—18歲。訓練年限平均為1年,實驗分組后每組1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研究法
  查閱了從20世紀70年代之今的訓練學專著,利用中文期刊數據庫搜索閱讀了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100米訓練方面的科研論文成果,進行分析總結論證,為本課題打下理論基礎。
  1.2.2分組實驗法
  根據學生前側成績,將研究對象分成兩個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人。
  為實驗組制定每周包含兩次下坡跑速度訓練的訓練計劃,而對照組的訓練全部在平地上。三個月訓練后,再比較訓練的結果,同時對實驗組訓練前后成績進行組間比較。實驗組的施加因素為下坡跑訓練,其他條件均與對照組相同。整個訓練過程,課時、訓練時間、教練員都相同。
  研究設計。
  1.2.3數據統計法
  對實驗得到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100米成績(30m、60m、80m、)數據利用SPSS、excel軟件進行整理,統計。得到一些描述性數理結果。
  1.2.4比較分析法
  對數理統計得到的結果,找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成績增長的差異,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而得到對今后安排訓練計劃,監控訓練實踐有益的啟發。
  2. 結果與分析
  2.1下坡跑訓練對運動成績增長的結果
  從表中統計結果發現三個月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30m與80m成績有非常顯著性差異,60m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比對照組30m平均成績增長多0.06s,60m平均成績增長多0.10s,說明下坡跑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顯著性效果。
  2.2 分析
  在下坡跑的訓練中我們安排了40m平地跑接60m下坡跑和60m平地跑接60m下坡跑,這主要是發展運動員保持最大速度能力的,也就是加強他們后程的絕對速度,實驗結果證明,這些訓練非常有效。
  3. 結論
  3.1下坡跑利于延長騰空時間
  在實際觀察中可以看到下坡跑的動作結構不同于平道跑的工作結構。平道時,支撐階段比騰空階段要長;而下坡跑時,支撐階段比騰空階段要短,其原因:由于人體沿斜坡運動時,重力對人體發生變化。當人體沿斜坡向下運動時,重力(P)對人體的中心發生分解[2]。因此,運動員在做下坡跑時,所獲得向前的力較大,支撐腿的膝關節不再深度彎曲。因此,完成落地動作后能迅速過度到垂直支撐,從而縮短了支撐階段的時間。
  3.2下坡跑利于提高步頻
  本實驗研究的結果認為下坡跑時,在下坡跑,身體重心有個向前的分力作用,為了維持身體平衡,腳就不由自主往前邁,這能使后蹬膝關節不充分蹬直,從而縮短支撐的時間,頻率加快,能使大小腿以較小的角度快速折疊.大小腿折疊角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前擺時阻力臂的大小.折疊角度越小,前擺阻力臂越小,而前擺時的角速度就大,那么大腿帶動小腿前擺的速度也就加快,步頻隨之加快。在有了高速度的成功體驗后立即進行100米成績測試成績有所增長,這跟正確的肌肉運動感覺的建立是分不開的。
  3.3下坡跑利于提高跑速
  下坡跑比平地跑運動員承受更大的支撐反作用力,而且與制動力相聯系的支撐反作用力前后的分力也自然發生了變化。由于跗骨和跖骨還承擔著支撐反作用力垂直分力對地面的動力,因此這兩個部位要特別注意保護。下坡跑所帶來的積極效果的根據是,當運動員在傾斜的坡道上跑進時,沿跑動方向產生的分力可以補充運動員維持運動器官的肌肉用力。
  參考文獻:
  [1]田麥久.論運動訓練計劃[M].北京投大學出版社,1999:19-25
  [2]伊藤章;孫玉祿.世界一流200米運動員的疾跑技術[J].田徑科技信息,1994;12(5):18-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4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