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1)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當前的教育重心已經轉變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語言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注意力不夠集中,這就為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對教學方法不斷的進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構建策略
引言:
新課改的深入推動了我國教育體系的調整與變革,最為明顯的就是語文學科在教學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小學語文教學也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質,旨在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受到年齡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語文知識學習的效率十分低下,這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增加了難度。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當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學中已經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對學生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教學方法枯燥、單一,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并且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缺乏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體會不到語文的樂趣,久而久之產生厭倦心理[1]。同時,教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教師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導致學生不敢對教師表達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教師對學生也沒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無法準確的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從而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個性化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構建策略
1、開展合作探究
小學生本身的積累經驗少,累積的文學素材也較為匱乏,因此在語文的學習中,難免會出現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狀況,制約著學生的能力提高,同時學生的信心受挫,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逐漸對語文的逆反心理加重,教師應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通過同齡人的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構建健全的價值體系,拓展個體的認知空間,學生在合作中優勢得到發揮,并自主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在后續的學習中可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實現自我教育、自我進步[2]。如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課時,由對題目的理解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體現了肖邦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先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獨立思考,對將要討論的問題自我梳理和發現,在自我感知,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活動。這樣,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看法,合作學習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和保證。在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生交流著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綜合起來,就能較全面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學生的智慧都得到了盡情發揮,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愉悅。
2、多元化教學
教師可結合當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有效的活躍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例如:在教學《趵突泉》時,學生可能沒有見過趵突泉,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趵突泉的視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的進行觀察,感受趵突泉的美麗和奇妙,加深課文中對趵突泉特點描寫的理解,從而通過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借助現代信息技術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只是將文字內容以填鴨式的教學手段灌輸給學生,不但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無法讓學生產生很好的理解,進而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形成了阻礙。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全部潛能。而且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有效的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能近距離的進行感受,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深意,更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知識的累積[4]。
例如,學習《桂林山水》的時候,很多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那里的景色,因此很難身臨其境的產生感悟。老師就可以在學生朗讀的同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張張的風景圖,然后再配以優美舒緩的背景音樂,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理想能力和聯想能力,逐漸開闊學生的視野。
4、以自主性為指向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教學,教師都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為教學內容,因為這項舉措是“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戰略之舉,當然,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在《哪吒鬧海》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該動畫片,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大概了解,對各個角色有所定位。其次,列出自學目標:哪吒鬧海是為了什么?是因為好玩嗎?全文中表現哪吒有勇有謀的詞語有哪些?哪吒鬧海的結果是什么?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師需要做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啟發和點播,對所提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最終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又鍛煉了其團隊協作能力。
5、創設新穎的評價機制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這句話對于小學生更為適用,在合適的時候全面評價學生,要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行為和意愿,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不應該是只表揚正確的答案這一膚淺的結果。例如,“矛與盾”一文中,教師在課上可以讓學生給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解釋,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到積極參與的學生的觀點,無論合理與否都應該予以鼓勵的評價,這樣可以提高學習的信心并形成成就感,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改善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此外,課堂的教學方式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所以,有效教學的對象除了學生以外,教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學周刊,2018(27):121-122
[2]魯暢.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電腦迷,2018(07):131
[3]肖冉.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文學教育(上),2018(03):52-53
[4]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1):115-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