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引入民間體育游戲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民間體育游戲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是提升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豐富性的載體。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以幼兒園引入的改良過的民間游戲為例,探討民間體育融入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及重要性,以期為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民間體育游戲
民間體育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和各種形式的賽力、賽技巧、賽技藝的活動[1]。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是指通過改變后適合幼兒開展的傳統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游戲一般需要多人參與,游戲的進行通常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并且無需借助過多的器械,可操作性強,一方面可以促使小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多樣性,小朋友通過游戲的自我參與,主動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模式。
1.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1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足
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園工作章程》中明確規定“幼兒每日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1小時?!倍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規定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笨梢?,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一直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并以條文的形式作了規定。但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幼兒園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不足。主要的原因有:一是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場地有限,各個班輪流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導致每個班所能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有限。二是幼兒園開展其他的活動占用了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三是教師認為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難以管理孩子而安排過多的室內活動。
1.2戶外體育活動中的活動量不足
相對于室內的活動組織,戶外活動對小朋友更具吸引力寓教于樂才是幼兒園教育應當努力的方向。因為各地規定的不同,幼兒園戶外活動時間也會有不一致,但通常戶外活動時間應當過于兩個小時[2]。在實際幼兒園工作中,老師會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教室,一是為保護小朋友的安全,二是可以進行知識的傳授。好玩、好奇是小朋友與生俱來的,限制戶外活動時間小朋友的興趣無法得到滿足,必然會影響小朋友的習慣、思維的個性化發展。
1.3教師對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少
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有了更多的自由的機會,更廣闊的活動空間,這時候,教師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確保孩子的生命安全上,而對活動的指導有限。主要表現在:對活動的組織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帶有太多的隨意性,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在活動中,教師往往扮演著“觀察者”的角色,觀察是否有威脅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因素,對孩子的動作指導有限,如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玩時,也沒有得到教師及時的指引與幫助,易降低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1.4戶外體育活動缺少“自由”
戶外體育活動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體育課、早操的不足,它能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給幼兒更多自由的機會。但是幼兒園都是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從安全角度出發,會限定小朋友的活動區域,一般只在滑梯這類沒有風險的器材上進行,比如像秋千、蹺蹺板等需要有專人保護的情況下才允許小朋友使用。安全自然是幼兒園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對小朋友活動的過多限制,則會一定程度上扼殺小朋友的天性,使小朋友喪失求知的欲望。
2.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引入民間體育游戲的必要性
2.1 對民族文化及知識的傳承
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樣,既包括語言、文字、風俗民情,也包括很多實體遺風,其中民族民間體育游戲也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在幼兒中有效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對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及文化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有益于幼兒傳承中華美德;二是有益于幼兒培養樸素的社交能力;三是讓幼兒感知中華文明的瑰麗;四是讓幼兒建立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
2.2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有著重要的運用價值
2.2.1 豐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資源
首先,民間游戲貼近幼兒生活,打破大一統的教育內容,豐富幼兒的現實生活,特別是現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幼兒,對民間活動接觸的非常少,因此對于現在幼兒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體會和感受到的,在民間游戲中都可以重拾快樂和知識;其次,民間游戲可以豐富幼兒園的地方文化特色;最后,民間游戲中蘊含豐富的教育內容。比如“龜兔賽跑”的民間傳統游戲,告訴幼兒只要努力堅持就是勝利。
2.2.2 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民間游戲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多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結晶,是在現實生活勞動中開發錘煉而成的。它的活動對象沒有明確的限定“內容生動想象,形式活潑輕松,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它多是針對幼兒的活動,加之有的配有朗朗上口,活潑清新的兒歌或民謠,便于幼兒記憶,培養幼兒的韻律以及語言感知能力,有的民間游戲如跳繩、踢毽子等體能游戲,形式簡單且具有趣味性,同時又便于在幼兒園開展,這類游戲既增強了幼兒的體能,又增強了幼兒授予腳部動作的協調性。
2.2.3 體驗快樂,激發幼兒游戲的欲望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選擇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相對很重要,如放風箏活動,教師在家中的協助下,帶領幼兒在公園進行放風箏活動,由家長帶領孩子制作風箏,且相互配合讓風箏能夠自由翱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的玩耍游戲,同時讓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引入民間體育游戲的策略分析
3.1 重視民間游戲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
利用幼兒園的空間場地,可設置專門的游戲區域,如利用教師背面的小綠化帶設計“迷宮”、“梅花樁”等,在班級走廊上設計“跳格子”,在充分利用了幼兒園場地的同時,也為民間游戲創設了環境。
3.2 加強家園聯系,增強家庭互動
可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組織親子活動,再動員和鼓勵幼兒家長陪伴幼兒共同玩民間游戲,再通過競賽或評比促進家長與幼兒的積極性,不僅能增進家長與幼兒的感情,還可以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情況,也加強了教師與幼兒家長的聯系與溝通。
3.3 在教學中傳承
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鼓勵多樣化的傳統民間有次走進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使之成為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結合本地民族文化,可設計“跳竹竿”、“踩高蹺”、“踢毽子”等民間游戲,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推動了民間游戲的開發力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民間游戲在幼兒中的運用,很大部分的民間游戲是需要進行改良的,這樣才適合幼兒,比如幼兒踩的高蹺與梅花樁,高度一定要幼兒,“跳竹竿”開合的寬度、節奏也要適合幼兒,便于幼兒記住。
參考文獻:
[1]王利.齊魯民間體育游戲研究現狀[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8).
[2]錢愿秋.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價值、現狀與組織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