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主學習體現了自我管理控制的學習模式,是對自我約束的重要體現。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模式,能夠使師生角色發生轉變,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教學任務得到解放,教學壓力大為降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管理約束自己,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對教師與學生來說頗為有益,可見很有必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模式。
  關鍵詞:高中化學;自主學習;構建策略
  前言:教育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生變化,伴隨社會日益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加多樣化,需要有綜合能力,這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人才需求標準越來越高,面對這種情況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綜合能力能夠得以提升,因此要在課堂中構建有效的自主學習模式。
  一、基礎理論概述
  自主學習是指個人在學習中對自我進行管理的過程,這種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學習活動的主體自然就是學生,進行對時間的利用分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1]。在不受到任何因素干擾影響下學習化學知識,有效掌握知識,提高化學學科技能,自己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提升。有效化、高效化的學習是自主學習的目標,在這其中學生會關注遇到的問題,是否都得以解決。借助哪種方式能夠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在自主學習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加以引導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充當了主角的身份,這場獨角戲由教師自導自演,學生成為局外人的角色。其實在教學當中學生才應該是主體,教師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對高中化學教學而言如果想要對自主學習的模式加以構建,先要對師生的觀念加以轉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者,只有這樣教師將主導作用發揮出來,使自主模式的構建目的能夠得以實現。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將課堂多數時間交給學生,學生嘗試對問題加以自主發現,對問題進行思考,使問題得以解決;在適當時候給予學生引導,學生遇到學習困惑的時候教師給出意見,使其思路更加開朗[2]。
  以“離子反應”為例,對學生掌握離子特征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加以引導,根據初中化學當中的反應對離子反應加以分析,將反應式嘗試寫出來,獨自將書本資料加以翻閱,找出和離子有關的知識點,慢慢將離子反應方程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學生會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將碳酸鈣分成碳酸根、鈣離子,在寫反應方程式時鈣離子被約掉[3]。很明顯碳酸鈣是一種固體,對離子方程式分開來寫這是不正確的,根據此情況先不要告訴錯在哪里,對碳酸鈣物質狀態進行反問,引導其將錯誤原因找出來,自行糾正錯誤。這樣看來學生對化學知識能夠理解掌握,自主學習和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
  (二)對學習方法加以完善
  學習方法對自主學習效率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如果學習方法并未得到完善,在自主學習當中便會越加盲目,不具有針對性,在自主學習當中的效率也會降低,使學習方法能夠得以完善。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為化學知識的運用遷移提供幫助,能夠對知識學以致用。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習方法做出指導,以記憶為主的知識點要對類比記憶法加以采用,對講求技巧性的知識點來說,學習方法以歸納總結為主。
  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在這個內容當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要多一些,為了在記憶中更加方便,在講解中對金屬物理與化學性質做出對比,也對非金屬的性質做出總結歸納,然后對金屬與非金屬的性質再做出對比。在該案例教學中教師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嘗試對該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性的學習,使自主學習效率能夠得以提高。
  (三)對化學實驗加以合理運用,對自主探究活動加以引導
  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中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能夠得到充分鍛煉,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使理論知識得以強化。在實驗中對自主性的調動問題,應在進行化學實驗當中讓學生放開膽子進行操作,讓學生犯錯,從錯誤中反省,得到經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主進行學習與探究,使能力得以提升。以“一定物質的量溶度的溶液配制”這個實驗為例,教師要讓學生放手大膽地進行實驗,個別學生重新進行了多次配制實驗,仍然讓其完成配制操作,將溶液配制完的同學記錄下為什么重新配制,分析這些原因。這樣看來學生在做實驗當中能夠進行獨立思考,能夠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很明顯實驗教學是針對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進行的訓練,使自主性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ㄋ模┻\用生活化教學
  教學來源于生活,創新同樣來源于生活。高中化學教師應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景,加強學生對化學概念以及知識的理解,從而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情,消除學生對化學所產生的厭倦感。教師可以羅列各式各樣于化學相關的生活現象以及場景,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學習特點以及真實體驗,構建全新的教學環境,從而吸引學生目光,增強學生熱情,令學生深刻了解化學知識蘊藏的魅力。這里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在備課階段應注重教學素材選取,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延伸至生活,打破傳統教材內容的局限性,創新教學方式。特別是針對單調、抽象等不易理解的內容加以改造,從而進而轉變生活信息為教學素材,使其更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求學欲望,積極融入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與信息技術結合教學,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對學生的視覺、聽覺以及大腦進行刺激,使學生更快的學習化學知識,從而加深對于化學知識的認識,促進化學學習信心的建立。信息技術能夠將化學中的抽象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的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整個化學過程,感受化學的神奇,體驗化學反應的奧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化學授課的質量,幫助教師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高中化學教師利用多媒體還能夠調動化學課堂氛圍,學生通常喜歡動態的視頻,通過播放與化學實驗視頻,學生的專注度集中到視頻上,將會不自覺的被化學實驗吸引,活躍課堂氛圍,促進了化學課堂更具趣味。例如,在進行《化學反應與熱量》教學時,教師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生石灰加水”會使水沸騰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激發學會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結語:通過以上論述可知,本文從兩個方面對高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展開論述。教師需要知道的一個問題是構建學習模式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進行發自內心的學習活動,這需要教師給予耐心的引導,教會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其對學習方法加以完善,引導其進行自主探究,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使學習效率能夠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項卓.核心素養理念下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36):138-139.
  [2]闞緒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新課導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04+110.
  [3]王思允.關于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2019(03):60-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