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微課設計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其“短”“小”“精”“活”的特性,通過視頻的模式極大程度上的使得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對微課程的應用和研究也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適應整個語文教育發展的要求,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微課;教學設計
當今時代,移動網絡的普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其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以其“短”“小”“精”“活”的特性,通過視頻的模式極大程度上的使得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對微課程的應用和研究也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適應整個語文教育發展的要求,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為探討初中語文微課程的設計模式、策略、內容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等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做了嘗試,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參考。
一、要充分體現微課“短”、“小”“精”、“活”的特點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微課教學流程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網上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課程的學習,此種教學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對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對一些零碎的時間進行有效地利用,對一些短小的學習視頻進行學習。所以要求教學設計一定要嚴格時間規定,不能為了講清某個知識點而延長時間,講二十分鐘,甚至半小時。微課程的優點是不需要在講課過程中停下來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只用短小的微課程視頻,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在設計微課程時,選的背景圖片和整體結構都要與所講內容相適應,都要滿足看和聽這兩個主要的功能,因為這些細微的差異可能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都會有所影響和干擾。當然,作為貫穿整個微課程的要點,微課程的語言設計標準也很重要,因為語言對整體構架起著支撐和連貫的作用。微課程中所應用的語言不但要流暢、規范的普通話,而且還要簡短、精確,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我們知道,優質的微課程,不但對知識的傳授有一定推動作用,而且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挖掘也大有助益。
二、微課設計要體現語文知識的重、難點內容
微課程在講解初中語文重難點知識時發揮著重要作用,采用微課程的方式為學生呈現語文知識能夠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因此,教師要對初中語文課程進行分析以及刪選重難點知識。在對語文課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并進一步了解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再對新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并科學選擇適合學生鞏固和學習的知識點,從而確保微課程的設計和開展。例如,在選擇用微課程方式講解古詩文《桃花源記》時,可以首先對課文進行分析,進而明確古詩文教學不應該單純注重文章的翻譯,而是要增強學生對古詩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古詩文思想情感的認識,這樣在進行微課程設計時也會更具針對性
三、微課設計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微課的設計還要體現學習的趣味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總是循規蹈矩,比較單一,會讓學生感到無聊、乏味,甚至漸漸對語文學習產生逆反和抵觸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影響了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教師對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在微課教學內容相關的設計時,都會將其課件與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結合,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就像小游戲一樣不斷吸引學生觀看,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件的首頁設計一段音樂,在課程開始為學生播放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和音樂,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比如教師在對《蘇州園林》這一文章進行講解時,由于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而且也未曾對園林景觀形成一種明確的概念,導致其無法理解課文中的所描述的美,但是如果教師利用短視頻的方式將蘇州園林的色彩、風格和整體景致向學生進行介紹,就會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趣味十足。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進微課程教學是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一定要轉變觀念,體現微課應有的特點,注重對教學重難點知識點的梳理,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進而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微課的設計與操作》張仁貴主編世界書城出版社
[2]《設計好微課》胡小勇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