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視域下提升“看”的技能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看”的技能。“看”與聽、說、讀、寫四個技能是相輔相成的。論文討論了教師借助信息轉換手段、多媒體及多模態等方式,在聽、說、讀、寫傳統四個技能的基礎上提升“看”的能力。
  【關鍵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看;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059-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英語課標》)在以往的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基礎上,補充了“看(viewing)”的技能。這是因為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語言表達的方式也不斷豐富,英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和多模態的教學資源也不斷增加。
  在當今,教學語篇已不再由單純的文本文字構成,同時還有圖片、表格、動畫、視頻等其他形式的表達方式,這對以英語文本和語篇為基礎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要想有效地理解這種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就需要認真的觀察、思考,因此,“看”這一技能便產生了。
  作為理解性技能,“看”與讀和聽是密不可分的,此外“看”對說、寫等表達性技能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提升“看”的技能以培養其綜合語言能力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看”的技能的涵義
  《英語課標》指出,“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態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以及視頻等理解和表達意義的技能[1]。
  由此可知,“看”這種技能既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以成為學生傳遞信息、表達觀點的輔助工具。在現代媒體中,通過“看”的技能,學生需要經過觀察、比較、分析、思考,獲得圖片、符號、表格以及視頻等媒體中的信息,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它們的內涵和意義,以此獲取足夠的語言輸入。
  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協助、指導學生學會運用繪畫、圖表、符號等方式整理和傳遞信息,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和看法等。理解了這兩個問題,教師便可根據以下方式設計教學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看”的能力。
  二、提升“看”的技能建議
 ?。ㄒ唬┩ㄟ^信息轉換手段使得教學信息可視化
  簡單地說,信息轉換方式是從文本文字到圖形圖像的轉換,用圖形可視化的方式表達復雜的教學信
  息[2]。可視化的圖形圖像有照片、圖畫、地圖、表格、樹狀圖、循環圖、餅圖、柱形圖、流程圖等。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使用信息轉換手段,幫助學生將課文等文字形式的閱讀篇章內容轉換為圖片、表格、餅圖、柱形圖、流程圖等另一種形式,以幫助學生獲取、加工、保存和輸出信息。
  案例1[3]:
  Where does the rain water come from? Where does it go? It’s always cycling. First, because of the sunshine, seawater evaporates into the air. If it meets cold air, it becomes clouds, which are actually very small drops of water. Then the wind may carry the clouds towards the land…
  案例2[4]:
  Elvis Presley came from a very poor family. He was born on 8 January 1935 in Mississippi. Elvis loved music. He went to church every Sunday and sang with other people. When he was 13, his mother bought him a guitar. In the same year Elvis and his family moved to Memphis, Tennessee...
  以上兩個案例分別屬于不同的文本。案例1屬科普文,文章描述了雨的成因和去向,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可能不甚了解,而大段文字文本也會令學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師可在課前將文字文本轉換為流程圖,也可在課中指導、協助學生將文字文本轉換為簡筆畫,將海水的蒸發,遇冷形成的云以及最終通過降雨、降雪而成為地面水的過程用流程圖的形式畫出來,這種方式既有趣味性,又提升了學生“看”的能力。
  案例2屬記敘文,文中記述了貓王埃維斯·普里斯利的生平。因文中有年齡、年份等明顯的數字,因此,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充分閱讀文章后按照時間順序將文章轉換為流程圖或表格,如在表格左列列出年份,在表格右列寫出同年份對應發生的事件。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讀的能力,也在此基礎上提升了學生“看”的能力。
  通過信息轉換之后,所得的圖表強調了文章的主要結構組織,將結構組織與文章意義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將注意放在文章意義理解上。學生在運用了聽、讀、看等輸入技能,接收了充分的信息之后,才能通過說、寫等方式輸出。而通過“看”能將復雜的輸入簡化以便更好地輸出。整個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鍛煉了學生聽、說、讀、看、寫的綜合能力。
 ?。ǘ┙柚嗝襟w
  多媒體,在計算機系統中,組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媒體的一種人機交互式信息交流和傳播媒體,使用的媒體包括文字、圖片、照片、聲音 (包含音樂、語音旁白、特殊音效)、動畫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動功能[5]。
  以往由于條件限制,教師所采用的教具往往僅有黑板和粉筆,課堂往往枯燥無味,并且一些復雜深奧的知識以及較為抽象的概念難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板書而被學生理解。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漸漸取代了黑板和粉筆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信息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述、板書以及自己的想象力。借助多媒體,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更加直觀地傳授知識,也能提升學生“看”的能力。   如讓大多數學生感到困惑的時態問題,以往老師在講解時只能通過抽象的描述及舉例的方式,這種方式只適用于英語基礎較好、水平較高、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對此仍會感到困惑不已。但借助多媒體,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時態、語態等抽象問題,如現在時、過去時與過去完成時的區別,教師可借助圖片之間的對比,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加深印象,同時使得所傳授的知識更加具體而易懂,學生能更直觀地獲取到老師所傳遞的信息,進而提升了學生“看”的能力。
 ?。ㄈ┎扇《嗄B方式
  模態,即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跟外部環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6]。從多模態的基本概念看,它與多媒體有許多共同之處,其區別在于,多媒體指的是信息傳播的多種介質,包括物理介質(如紙張、光盤、磁帶等)和邏輯介質(如文字、音頻、圖像、視頻等),而多模態指的是人類與外部環境的互動方式。多模態學習的資源常來源于多媒體材料,而多媒體學習常與多模態學習相互結合。簡單來說,只要教師將文本文字或教師的口頭表述與其他互動方式,如視覺、聽覺等方式結合起來,就實現了多模態的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取填鴨式教學法,在教學時完全占據主體地位,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極少有師生互動。而現在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被凸顯,講臺不再只是老師的舞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逐漸頻繁起來。借助多模態,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互動,使得師生間的互動更加生動、直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協助學生將文本文字轉化為圖形表格,而在互動過程中,學生再將圖形表格轉換為口頭語言或書面文字。以此提升學生聽、說、讀、看、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案例3:
  Mr. Smith’s house has got four bedrooms, a living room, a dining room, a kitchen, a bathroom and a lavatory. There is a lavatory in the bathroom too. The bedrooms and the bathroom are upstairs, and the living-room, the dining-room, the kitchen and the lavatory are downstairs…
  案例4:
  Clerk: Good morning, Sir. What can I do for you?
  Monty: Good morning. I’ve lost my brief case.
  Clerk: Where do you think you lost it?…
  案例3的文章描述了一座房子的構造以及其房間所屬,內容較為簡單,但重復的單詞和表達較多,教師可帶領學生在充分閱讀文章后將其轉換為簡筆畫,之后可根據簡筆畫設置角色扮演或戲劇表演的方式引導學生輸出,并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而案例4屬對話類文本,教師可將該文本的音頻材料播放給學生聽,學生在聽后將所聽內容轉錄成為一張尋物啟事的表格。在表格左列給出失物、描述、丟失時間、地點、丟失人聯系方式等提示信息,再要求學生聽后在表格右側填入相應信息。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表格組織活動,如角色扮演,在聽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看”的能力,“看”的能力進而促進了說的能力。
  三、結語
  總之,提升“看”的能力在當下的教育形勢下十分重要,“看”的能力的提升也促進了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但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的是不能為了“看”而看,不能因為圖形表格的便利而一味地追求“看”而忽略了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聽、說、讀、看、寫等能力應均衡發展。此外,“看”的過程需要控制好節奏,教師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因此,進行“看”的活動時機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7][8]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English for Vocational School, Book 1.
  [4]New Hotline: Elementary, Tom Hutchinson.1998:20.
  [5] https://baike.so.com/doc/3447644-3627967.html.
  [6]劉海丹.多模態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學理論》,2013(6).
  【作者簡介】
  蔣學敏(1998~),女,漢,四川廣安人,內江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
  唐德斌(1968~),男,四川岳池人,內江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和英美文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4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