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地理“激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許多地理教師把握不住師生互動的本質和根本目的,使課堂上師生互動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不高。本文從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就核心素養下如何激活課堂,引導學生探究,實現師生的高效互動做出一些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激活;探究; 師生互動;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091-02
  地理課堂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高地理能力、培養地理素養、形成正確人地協調觀的主要場所。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者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改變學生被動式的學習方式,激活課堂,引導學生探究,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那么,在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激活——探究”,實現課堂上師生高效互動,彼此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初淺的認識。
  一、角色重新定位,讓互動更和諧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地理教學中,要實現師生高效互動交往,教師要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教師在進行教學互動時,要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創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距離,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如在進行區域地理《非洲》教學時,發現有些學生課堂上聊天,討論為什么黑人選手始終是奧運會百米大賽上的主角,特別是“黑色閃電”博爾特跑得賊快?如果當堂斥責他們,則師生對立,必然影響教學效果。此時,可將他們討論的話題引入教學:剛才我聽到幾個同學在討論“黑人為什么普遍跑步比較快,這是否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聯呢?”話音剛落,學生就激烈討論開了,然后再適時提醒他們觀察非洲地形圖、氣候圖等,從中得出答案。這樣的互動既尊重學生,激活學生思維,引導他們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完成任務,又能讓他們“親其師而信其師”。
  二、音樂、影視進課堂,讓互動更有趣
  大部分學生對音樂、影視非常喜好,若把與地理有關的音樂、影視引入課堂進行互動,從地理角度去探尋這些音樂、影視中的地理知識,既能激活課堂,引導學生探究,助于教學,又能讓學生感嘆原來地理也可以這樣學!
  在學習區域地理“新疆”時,播放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并把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學生邊聽邊看。然后根據歌詞,設計互動問題:①新疆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牧場名稱;②新疆的河流、綠洲的形成及分布;③新疆種植業特點與其氣候間是否存在密切的聯系?學生分成3個小組,分別對這3個問題認真思考、探究。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歌曲激活學生的學習情緒,不用教師過多的要求,學生就主動探究學習開來,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講解《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時,播放電影《神秘代碼》片尾太陽風暴摧毀地球的末日情景的視頻,學生對此震撼不已,此時啟發學生探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有哪些影響,會不會出現影片中的,‘摧毀’地球現象?”學生在看過后,對此產生了極高的探究熱情,激活了學生求知欲,在經過一番討論,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太陽活動對地球及人類的影響。
  可用于地理課堂互動的音樂、影視素材很多,只要教師稍加留意,恰當引入,就能激活學生思維,學生會主動探究知識,課堂互動更加有趣。
  三、課堂模擬實驗,讓互動更輕松
  在地理教學中許多的難點與重點,通過借助一些簡單材料或地理信息技術進行互動教學,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如動畫演示、動手模擬實驗等,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沉積巖年齡新老關系”時,教師提問:“我們能否借助身邊的一些物品來演示沉積巖的形成呢?”這時有位學生拿出牙膏、幾塊餅干,上講臺演示。拿出一塊餅干擠上牙膏,又疊上一塊餅干,擠上一層牙膏,最后再疊上一塊餅干,然后解釋說:“沉積巖層就是這樣一層一層疊加形成的,在下面的巖層先形成,因此年齡比上面一層老?!蓖瑢W們在開懷大笑中掌握了沉積巖的形成及特點。
  再如,在“熱力環流”教學時,先模擬實驗,再組織討論。事先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紙箱、兩把溫度計、保鮮膜及透明膠等,然后請兩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①在紙箱上墊上書本,各放入一把溫度計;②觀察一下兩個箱子的溫度,并記錄下來(一樣高);③用保鮮膜將一個紙箱蓋上,并用透明膠密封起來;④將兩個紙箱都搬到室外陽光下,過5分鐘后再觀察下溫度計,并記錄下來。
  在操作的同時教師進行發問:①搬到室外陽光下,兩個箱子中溫度計的溫度是否還一樣高?若不一樣高,哪個箱子中溫度計溫度更高?(不一樣高,保鮮膜箱子溫度更高)②為什么保鮮膜蓋的紙箱溫度上升比較快?保鮮膜起到什么作用?哪個同學可以回答?
  此時同學們的好奇心較強,思維激活了,就開始討論了。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畫熱力作用的示意圖,這樣學生很快理解了其中原理,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類似這樣的地理課堂互動可以很多,如“地域發展差異”教學,交替展示“夜間地球燈光衛星照片”“世界氣候類型圖”和“世界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夜間燈光明亮區與暗黑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討論分析其與氣候、地形等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用Google earth進行晝夜交替、城市化地域形態與地形間關系等等的教學互動。這樣化繁為簡,復雜的地理現象生動直觀地呈現,便于學生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學生更易識記與理解,經久難忘[1]。
  四、課堂角色扮演,讓互動更精彩
  課堂上的角色扮演也是進行“激活——探究”,實現課堂上師生高效互動有效手段之一,它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內容,也讓地理課堂變得更精彩。在學習“鋒面系統”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本并完成學案。上課時,找兩個高挑的男生扮演暖氣團和兩個墩實的男生扮演冷氣團,讓他們根據預習時所學的知識,用身體語言及聲音模擬冷鋒、暖鋒的形成過程及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狀況,并讓其他學生評價他們模擬的對錯。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愉快地掌握了相關知識。   再如復習“北方和南方地區”時,將學生分成北方人和南方人兩組,分別扮演“請客”。南方人宴請北方人,北方人回請南方人。兩組同學分別討論:宴請準備請客人吃什么?食材如何加工?各自推薦同學上臺扮演。最后總結點評南方人與北方人的“請客”區別,從而深刻認識南方和北方人文地理特點及不同。
  這種師導生演的地理課堂互動,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在體驗中主動學習、開心探究,既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讓地理課堂更精彩高效。
  五、貼近生活,讓互動更接地氣
  生活是地理知識的源泉,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對生活中種種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很好奇,因此,在設計教學互動時,可利用這些現象,激活學生去思考、探究,貼近生活,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如在“農業區位因素”的教學時,以網絡文章《賣米》來導入新課主題,設置懸念,誘發學生想象,聆聽教師的解讀。在課堂教學階段,引入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展示某一地區區域圖和當地政府土地出讓的招標新聞,讓學生分組探究并完成土地規劃的設計,分別扮演公司職員參與競標并出謀劃策,扮演公司代表對土地利用設計方案進行陳述,公司經理提出質疑,扮演政府官員進行思考答復等。這樣就激活學生思維并主動探究,學以致用;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不同職業的人生,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協作精神,在體驗與嘗試中感受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地理學科核心素養[2]。
  這樣的互動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更接地氣,既激活了學生思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致,并能主動探究,活躍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六、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由師生共同構建、教與學交互影響的雙向互動過程。教師以“教”來引導學生的“學”,學生以“學”來促進教師的“教”,且地理又是一門綜合性高、知識跨度大,實用性強的課程,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建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通過“激活——探究”,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核心
  素養。
  【參考文獻】
  [1]唐玉法.張立平.從“口傳圖授”到“當堂實驗”[J]. 教育研究與評論,2013
  [2]何云林.讓師生互動“動”得有效[N],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4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