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堂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核心素養是通過后天培養而形成的素養,對于高中生而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專業理論、實踐技能以及學習方法等。本文提出了幾點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培養核心素養的措施建議,其中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地理理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實施課堂探究,增強學生的區域認識能力等。
關鍵詞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166-01
一、前言
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工作正在全面開展的過程中,基礎教育課程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肩負起了立德樹人、培養價值觀與核心素養的教育責任。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同樣也需要做出適當改變,積極整合專業知識與核心素養培養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
二、地理核心素養概述
地理核心素養的概念不能用簡單的文字來加以詮釋,這是一種復合型概念,需要從整體角度來予以解讀。基于當前的教學現狀,研究學者大致將地理核心素養分為科學素養、人文素養以及技術素養這三個階段,將其應用到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內容: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來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其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學生樹立其正確的發展觀、資源觀以及環境管。由此可見,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更加有利于現有教學資源的整合,讓學生專業能力得到強化的同時形成優秀的地理品質,為其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高中地理課堂中培養核心素養的實踐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地理理念。核心地理概念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基礎,它保證了后續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教育者需要基于教學大綱,以理論概念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概念內涵展開深層次探究,加強學生對地理規律、地理特征以及地理技能的理解和運用,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地理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城市化概念的相關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將課程分步驟進行,細化為“感化”、“深化”、“變化”、“內化”這四個階段。首先,在“感化”階段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播放一段記錄深圳地區改革開放變化的影片,并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列舉一下你所感覺到的時代變化元素;其次,在“深化”階段中,教育者可以向學生提供在改革開放到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深圳地區的人口、用地面積產業發展的變化數據圖,讓學生根據統計數據來加以分析,引導學生更好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再次,在“變化”階段中,教育者可以讓學生自行繪制一幅見圖,表達出自己對“城市化”的理解,以此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最后,在“內化”階段中,教育者可以通過一些靈活的隨堂測驗方式,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檢測教學效果。
(二)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者需要做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自學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滿堂灌”與“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理應被淘汰,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內容中,應當八成以上都是教學方法,學生才應是課堂的真正主人,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據不完全統計,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應用率較高且效果優秀的教學方法為討論法與自學輔導法,教育者應當順應學生的喜好,以此為基礎來展開進一步的延伸,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中有更多的表達機會和更大的發揮空間。首先,教育者要根據課程目標來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促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相互探討的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入手來思考問題,促進地理邏輯思維的形成;其次,教育者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將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動態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最后,高中院校應盡快建立完善的地理課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可以全程參與專題研究的機會,讓他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產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此外,教育者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以此來促進地理核心素養的順利形成。
(三)實施課堂探究,增強學生的區域認識能力。區域認知所指的是,人們對地球表面上不同區域的認識和了解,在科學地理觀念的影響,在不斷參與地理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識能力。通過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設計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分析習慣,從而讓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更加輕松的理解并消化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從而對人地關系產生更加清晰的認識。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還可以促進地理應用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讓學生通過了解具體區域的發展過程,以此為延伸來全面了解區域環境的變化態勢,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
?。ㄋ模﹦撛O地理生活問題情境。高中地理教育者要將地理課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到一起,通過創設地理生活問題情境,將抽象化的地理知識具象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真正學以致用,培養他們的人地協調觀念。教育者需要深入到學生身邊來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挑選一些與他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現象。例如在最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的霧霾問題,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領域中來思考這一問題,帶領學生共同分析霧霾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同時他就霧霾的形成位置與空間分布,商討出霧霾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并嘗試給出改善方法。
參考文獻:
[1]宋長青,冷疏影.當代地理特征?發展趨勢及中國地理學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4(6):595-599.
[2]陳中永.教學質量評價的基本理論問題[J].教書育人,2014(11):37-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