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內涵分析與培養途徑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學科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才能具備適應自身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價值觀。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學生人地協調觀、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以及地理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本文針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培養途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讀者提供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內涵;培養途徑
  
  引言: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應對高考,而是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從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和觀察不同區域的人文自然特征,正確的認識我們人類所處的地理環境,進而開拓視野,了解并掌握地理環境的現狀,進而去保護和開發地理環境。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未來人類的生產活動規劃能夠更加的科學、合理,盡可能的降低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不良影響,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互惠共贏。而想要實現這一切,就必須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而高中地理核心學科素養的培養,就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能夠促進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知識和技能,掌握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觀念,以實現自身人格的健全。所以,積極探究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培養途徑,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1、高中地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
  就目前而言,針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還沒有明確的而達成共識,但是就相關學者、教育專家以及教師的觀念理念上,可以大致認為是需要學生掌握能夠適應自己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地理知識和相關的基本技能,要具備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品格和情感,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世界觀、價值觀等等。所以,在具體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學生人地協調觀、地理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以及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上。
  首先,所謂人地協調觀就是高中地理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人與地理環境和諧相處且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梢杂行椭鷮W生更好的認識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掌握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其次,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把握眾多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建立相應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改變以往側重于記憶和對問題局部解的學習狀態,實現學生思維的開拓創新,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相互結合,實現感性和理性的認知的相互結合。另外,所謂區域認知能力就是指人對區域的正確認識,能夠在準確把握不同區域整體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區域實現準確的定位,能夠對正確識別地圖并進行有效的分析。最后,地理實踐能力,就是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夠自行尋找感悟和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形成科學的方法,找到屬于自己的特定的邏輯思維,以達到地理認知的高水平。
  2、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2.1結合地理實際案例,培養學生良好的人地協調觀
  高中地理教學更多的是圍繞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展開的,而良好的人地協調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去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與真實的地理實際案例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地理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首先,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人地關系,是相互影響的。如地理環境可以對人的社會生活以及生產活動產生影響,不同地域的人,在生活、飲食以及文化會產生差距。而人的社會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如科技的進步,能夠將地理環境向著有益于人類發展的方向改造。其次,深入挖掘課本中人地協調的案例素材,進行學生正確人地協調觀的培養。例如:在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以“私家車和公交車”為主題的辯論賽,以這兩種出行方式誰更好進行辯論,讓學生認清其與自然生活環境以及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讓學生通過對地理知識和生活現象之間的聯系,更清楚的認識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2.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首先,結合高中生的認知規律,逐漸的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利用開放性地理問題,以問題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其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此來活躍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要合理的引入現實生活中的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和概念,讓學生實際調查和發現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最后,借助地圖和多媒體當教學工具,將靜態的課本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動態知識,地圖直觀、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讀地圖,根據地圖的相關要素分析和總結歸納區域的地理特征以及演變過程,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從而實現學生理性思維和感性認識的相互結合,提高學生的動力思維能力。
  2.3合理進行比較,提升學生對區域的認知能力
  總體而言,高中地理知識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域性,因此,在實際的地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地理區域的正確認識,在把握不同區域的整體特征的基礎上能夠對不同區域進行準確定位。但是現實當中,但是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定的識別地圖的能力,卻無法針對地圖進行有效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地域分析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地圖的使用,積極展開對比、比較,相互比較的方式,打破傳統地域學習中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學生圖文轉換和空間想象力,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適當引入調研活動,深化學生地理實踐力
  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都是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出來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調研活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過程中提升個人動手能力,實現個人地理素質的提升。在具體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加開放的課堂,在課堂與課外搭建有效的連接紐帶,引導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具體地理知識與方法靈活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外部世界中實現更好的發展。
  3、結語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必備的一項素質,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加強足夠的重視,深入了解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通過對學生人地協調觀、地理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以及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能夠適應自己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地理知識和相關的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2016(5).
  [2]張國慶.高中地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7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