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段音樂教學中拍律感受策略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低年段的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拍律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內涵和情感,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音樂體驗,對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效果的強化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將重點探討和研究小學低年段音樂教學中學生拍律感的有效培養策略,旨在發揮小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音樂教學;拍律感受;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208-02
在音樂的眾多要素中節奏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已經成為了小學低年段音樂教學的重要切入點,但是小學低年段學生往往無法領會教師的要求,任憑你喊破喉嚨,只管自己亂蹦亂跳,演奏樂器時也經常亂敲亂打,相互取笑,這些都給小學低年段學生拍律感的培養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結合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科學嚴謹的教學計劃,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帶領著學生共同領略音樂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穩定的拍律感[1]。
一、感受恒定的拍子
一般來說,拍子有著強弱之分,往往是以周期性循環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要想培養學生穩定的拍律感,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感受恒定的拍子,爭取每一次打拍子的時間間隔都保持一致,在選擇音樂時也要注意這一點,確保音樂的節奏鮮明,以便能夠在拍律感訓練中能夠更好的被小學低年段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師可以將拍律感培養融入到動作訓練中,以音樂風格為基礎設計動作,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如聽到強拍就擊掌、跺腳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大腦和肢體保持協調配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表現的觀察,發現學生的動作不協調或者與拍子存在時間差要及時予以引導和糾正,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拍律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揭恍┡c拍律感相關的動作,例如騎車、劃船、跑步、跳繩等不勝枚舉,這些都可以引入到拍律感訓練中,與音樂教材緊密聯系起來,在講解歌曲內容之后進行對小學低年段學生的拍律感訓練。
如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曲目時可以先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小學低年段學生思考劃船動作,再由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表演,那么學生將會深入感受到音樂的律動,對拍律感也會有更加準確的把握。
二、體驗節拍的重音
在音樂中拍子的重音通常會多次出現,能否準確把握重音可謂是小學低年段學生拍律感培養的關鍵,在小學低年段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節拍的重音訓練,從單拍子到二拍子、三拍子,逐漸加大訓練難度,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音樂節奏。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敲鼓的方式讓學生區分強拍和弱拍,此時需引入小節的概念,每一小節突出一個重音,要求小學低年段學生能夠在重音鼓點擊掌,剛開始訓練時學生可能會感到慌亂,當學生掌握了擊鼓規律時他們的情緒就會放松下來,對于節拍的把握也將更為精準。
單拍子的重音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后,接下來要開展復拍子訓練,有些歌曲中包含了強拍、次強拍和弱拍,對于不同類型的拍子在動作上要有所區分,如強拍時擊掌,弱拍時拍腿,次強拍時捻指,這種訓練難度相對較高,教師可以先進行強拍和弱拍的訓練,再加入次強拍的訓練,有助于降低訓練難度,展現節拍訓練的趣味性,調動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進行了有效的訓練,加快了小學低年段學生拍律感的培養進程,使得學生對音樂節奏規律有了深層次的認知,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將得到顯著的增強[2]。
三、建立內心聽覺
所謂內心聽覺指的是外部聽覺和內部心理活動的有機結合體,小學低年段學生長期聽到某種節奏后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時常進行回想會讓學生的記憶不斷加深,最終形成了內心聽覺,拍律感也會隨之而生。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小學低年段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也有賴于聽覺,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悠揚動聽的聲音,如鐘聲、鼓聲、鳥鳴聲,這些聲音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是學生經??梢越佑|到的聲音,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在聲音出現變化時學生的動作也要適當的做出改變,這些聲音就會根植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學生也會逐漸掌握音樂節奏規律,體驗到音樂帶來的無窮樂趣。
內心聽覺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有計劃的進行練習,教師可以將節拍訓練與節奏訓練結合起來,讓小學低年段學生選擇他們喜愛的聲勢來表現音樂節拍,促使學生準確把握節拍和節奏的特點,學生拍律感的培養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項訓練可以分成三個環節來進行:首先,反復多聽幾次歌曲,找出節拍重音;其次,播放間奏音樂,請一名學生模仿拍擊間奏音樂的節奏,大家討論節拍與節奏的不同之處;再次,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拍擊歌詞演唱部分的節拍,另一組拍擊間奏部分的節奏;最后,兩組合奏全曲,聽辨兩種不同的聲音。
以《放牛歌》為例,這首歌曲是歌詞和間奏交替進行的音樂結構,非常適宜培養小學低年段學生對節奏與節拍差異性的認識,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增強了對節拍和節奏的理解,還能用聲勢表現出穩定的拍律感,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大有助益。
四、加強樂器訓練
利用樂器對小學低年段學生進行拍律感訓練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樂器直觀性能激起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熱情[3]。先要讓小學低年段學生了解每一件打擊樂的聲音、外形、特點,然后傳授學生正確演奏樂器的方法,確保學生能夠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來敲擊樂器。
如在學習《大雨和小雨》時,敲擊聲強和快代表大雨,敲擊聲弱和慢代表小雨,那么小學低年段學生就會體驗到樂器的魅力。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段學生往往理解和認知能力都不強,在開展拍律感訓練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求教師能夠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耐心、細心的對學生進行指導,針對音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處理,確保小學低年段學生能夠從體驗中掌握穩定的拍律感,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致力于為學生身心的協調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
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婷.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北方音樂.2017(09)
[2]林琴.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評論.2016(12)
[3]馬曉杰.小學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策略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