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的魅力在于擁有廣闊的創造空間,古今有無數的音樂藝術家在這一天地中創造出了不朽的樂章,新世紀的音樂人才也展現出了更強的創造才能。因此,音樂教學應始終圍繞“創新”、“創造”開展,將課堂作為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本文立足小學音樂課堂,將圍繞創造教學策略展開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造教學
引言:
創造是音樂的靈魂,一味的學習他人的音樂作品和風格,是無法發展成為優秀的音樂人才的。從小,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創新化的音樂啟蒙教育,使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不受限制,并且能夠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新風格。這對學生的未來藝術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一、建立自由表現的舞臺
同一首音樂作品,不同學生對它的理解各有不同,也許最終能夠獲得情感的共鳴,但他們鑒賞、體會音樂的方式卻各不相同。這并沒有對錯之分,教師都要尊重、鼓勵,給他們一個自由表現的舞臺。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給予學生自主權,多讓他們表達、感受、理解。如學習《春天里》這首歌時,可以選用簡單的材料模擬自然界的聲響與創編音樂相結合的方式來表現情景。教師布置學生準備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紙、塑料袋、礦泉水瓶、米、細沙、水、杯子、彩色皺紋紙、剪刀……學生依據需要選用,把這些物品當作聲源,教室里響起來鳥鳴、風聲、雨聲、小溪流水等聲音,原來他們是揉搓塑料、紙,吹礦泉水瓶口表現鳳;用沙或者米放進礦泉水瓶里搖動來表現雨;有的同學富有所創造力,選用自身穿的防雨綢雨衣揉搓發出“沙沙”雨聲;還有的同學把皺紋紙剪開當作花瓣和小草裝點春天,造就了一幅漂亮的春景,此時師生一起唱一唱《春天里》,唱會后教師給學生分組:有的小組用物品作聲源,有的用歌舞的形式表現,有的用口風琴刮奏表現小溪流水聲……用鼓表現春雷,用沙巾、花環裝扮春姑娘,還有的小組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由基礎的學生組成創編小組為歌曲作簡單的伴奏[1]。在這場小小的班級音樂會中,同學們完全融入在春天的美好氛圍里,參與了音樂實踐活動,創造性思維獲得了充分的啟發。
二、豐富音樂教學的資料
想要培養出高素質、專業化的音樂人才,需要大量的音樂知識和作品作為積淀。從小學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將課內外音樂作品和材料整合,使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到不同風格的音樂,開闊眼界。在豐富的學習體驗和大量的知識積累下,學生們的創造力也將在無聲中提高。比如:在學習《我的家在日喀則》這首歌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收集、查找有關西藏資料的作業,我也和學生共同收集。學生可以自己去圖書室查找、網上搜索、也可以請教家長。結果,同學們從了解西藏入手,有的同學帶來布達拉宮、大昭寺等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圖片資料供同學們欣賞,介紹布達拉宮和白宮的不同,介紹與藏族相關的風俗習慣,知道了日喀則屬于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有的同學帶來《珠穆朗瑪》《青藏高原》《走進西藏》的錄音帶供同學們欣賞,同學們踴躍發言。談自身對音樂的感受,還有的帶來哈達、酒杯、裝飾物等給大家看一看,摸一摸,切身感受被別人獻哈達的感覺,還一起觀看了軟盤上的圖片資料……然后再學習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經過這節課使我感悟到:讓學生收集整理各種信息也是對他們能力的培養,這種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創新的教學手段,輕松活潑的氛圍使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每一位信息員在給同學們講解自己收集的資料時都像小老師一樣認真,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鍛煉。
三、組織音樂創造性活動
音樂能夠使人興奮,感染人的情緒,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們應該全身心去感受,而不是呆坐在座位上單純用耳朵聆聽。教師需要以豐富的活動搭建起創造化的音樂教育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創造才能的鍛煉與增強。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簡單音樂劇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創作劇本時要求學生在合適的時機加入背景音樂,渲染氣氛。比如,當出現工人辛勤勞動的場景時,學生可以播放《粉刷匠》這一首歌曲,讓大家感受勞動的光榮感和充實感;當出現劃船的場景時,學生可以加入《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背景歌曲;學生還可以將臺詞改變成曲子唱出來,讓表演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新意[2]??傊?,學生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表演和音樂的樂趣,又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作才能。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小游戲,例如,讓學生分成幾組,每個組里第一個學生隨便唱一句,可以是學過的歌曲中的,也可以是自己即興創作的一句,然后由下一個學生學著唱出來并加入自己的一句,以此類推,看哪一組的學生最后唱出來的最完整。這些課堂上的音樂創造性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打破了學生心理上的束縛,發揮學生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樂器
樂器是學生創作音樂的工具,是學生釋放情感的途徑,它可以將每一個準確的音符連接起來形成一支完美的樂曲。教師應當采取適當的途徑讓學生親近樂器,讓學生了解樂器的構成原理,感受它們的音色,發現它們的魅力。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在起跑線上,為了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便不關心孩子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從小就為他們安排了很多樂器學習特長班,導致學生視樂器為一種煩惱。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的喜好所在,培養學生對樂器的興趣,選擇適合學生的樂器讓他們去學習去演奏。一旦學生將喜歡的樂器變成演奏音樂的工具,就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創作中去了。
五、結語
沒有了創造力的音樂是沒有靈魂的音樂,缺乏創造力的人才不能稱之為合格的人才。創造教育要從啟蒙教育出發,將這一元素扎根在學生的意識當中,使他們從小便打開思維,感受音樂創造所營造出的“新世界”具有怎樣的魅力。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對自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為音樂教學改革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敏.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488.
[2]王霞.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探討[J].科普童話,2017,(05):86.
[3]吳德源.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7,(07):77.
?。ê邶埥〈髴c市機關第五小學 163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