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旨在通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水平,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本文從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悟音樂之美;握好音樂作品情感,培養學生感悟音樂之情;合理利用學生想象,提升學生感悟音樂之美;創造豐富表達機會,激發學生感悟音樂之情四方面入手,探討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音樂教學 審美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137-01
音樂是一種獨特的非常具有魅力的藝術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學內容的核心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每一個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能夠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
1.創建良好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悟音樂之美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擁有感悟美、發現美的意識,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音樂氛圍,引導學生去感悟和發現音樂的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上創建能夠引發學生內心情感,激起學生靈魂共鳴的音樂情境和氛圍,從而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美之中,全面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之美中,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在進行《草原贊歌》這首歌曲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青藏高原地區的人文地貌和美麗風景,再結合歌曲,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美麗的青藏高原,能夠強烈地感受到青藏高原的美以及藏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樂觀民族精神,學生能夠在這樣生動形象地情境中感同身受,獲得情感共鳴和美的享受。通過創建這樣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通過音樂感悟藏族文化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2.握好音樂作品情感,培養學生感悟音樂之情
藝術是直達內心的,藝術的美是藝術作品與人類的心靈相互共鳴所產生的。欣賞音樂,需要將情感融入音樂,才能感受音樂真正的美。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教材所選取的音樂歌曲和小學學生的愛好、情感、理想息息相關的。因此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仔細地體會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感悟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發現音樂的美,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進行節奏感比較強、力度和速度變化都較快的歌曲《隆咚鏘》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靜心聆聽幾遍,慢慢感悟這首歌曲通過節奏和旋律變化所展示的那種熱情,從而讓學生從情感上受到音樂歡樂氣氛的感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地與音樂產生情感共鳴,才能實現音樂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音樂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音樂技能提升、知識講解、審美能培養,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對音樂產生豐富的情感。
3.合理利用學生想象,提升學生感悟音樂之美
想象力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基礎。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將其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學生每通過想象獲得一次美的體驗,即提升了其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銀色的樺樹林》這一首加拿大民歌教學時,可以通過描述或多媒體視頻等引導學生想象自己仿佛置身與歌曲所演唱的樺樹林中,從而讓學生通過想象和歌曲產生共鳴,獲得情感上的升華。通過這樣合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想象中獲得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4.創造豐富表達機會,激發學生感悟音樂之情
當學生對美有了自己的認知,讓學生表達自己心中的美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表達的美的機會,讓學生在表達美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對美的熱愛和向往,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某一首歌曲教學結束后,鼓勵學生自己在課堂上演唱這首歌曲,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和心中的感情。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多鼓勵學生,從情感上去判斷學生的演唱效果,當學生在演唱時投入了自身的感情,就是值得表揚的。讓學生學會表達美是對學生終身有益的,學生通過音樂或其他的途徑獲得美,然后通過表達分享給他人,學生自身會獲得美的升華,有利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陽光美好的世界觀。學生在自身演唱的過程中,也會對歌曲產生更深的理解,對歌曲所包含的感情也會更加的認同,從而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表達美的過程中無形中得到了提升。
總之,審美能力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方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綜合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音樂教學是藝術的教學,為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向學生傳播美,引導學生欣賞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愛上音樂,愛上藝術,愛上美,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擁抱生活,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1]孫丹丹.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J].音樂時空,2015(22)
[2]吳貴龍.小學合唱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策略探討[J].當代音樂,2017(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