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問題淺析及應對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對五一路小學4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班集情況分析,對參與教學工作的老師及200余名學生進行調查,筆者從事特殊班級的六年教育教學歷程,做一梳理提煉和總結,提出了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關于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存在問題;實施措施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207-01
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已成為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一種主要形式,隨班就讀投資少、見效快,有利于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的教育融合,促進殘疾兒童健康發展[1]。但是在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過程中也出現很多問題,如何恰當處理這些矛盾,真正體現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中的教育公平,這是需要我們大家進一步探索。
一、隨班就讀的行政干預措施
如果隨班就讀政策不完善,或者不能貫徹執行,就會使就讀工作質量下降,流于形式,形成“混讀”,所以隨班就讀需要所在學校制定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內部相關的管理體系、組織機構、評價體系等,并積極提高效用的發揮性。
二、提高教師待遇、合理資源配置
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無形中加重了教師工作量,也會出現避難心理和推諉現象,缺少獎勵機制,很難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采取相應的考核制度評價,刺激和激勵優秀教師從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工作,并為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設立專項資金,重視師資力量培訓,加大經費投入,配備專業的特殊教師師資,或者對普通教師進行培訓,掌握必要的業務知識,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1]。
三、及時解決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過程中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
教育均等意味著教育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必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加以研究,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隨班就讀生雖然在智力或其他方面與普通學生有差異,但是他們也是班級的一份子,所以決不能放棄。應在各個方面都讓他們有所提高.承認隨班就讀生的個體差異,在此基礎上才能試圖縮減這種差異。應該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正視問題、分析原因,對隨班就讀生區別對待,才能夠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在課堂上應該及時對他們予以關注,一方面可以促進其知識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其自信心,使其取得進步。
四、做好殘疾兒童心理疏導工作
在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來自環境和他人的影響因素,導致兒童出現心理方面的不良情緒。適時加以相關的干預,掌控他們的家庭情況,消除他們的自卑感,盡量使他們認為自己與其他學生是一樣的。自己并不比別人差,有上進心和上進的愿望。
對他們提出稍高層次的要求,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收獲一點點。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大部分家長能夠和學校方面積極溝通,但是沒有掌握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不能對特殊兒童進行特殊輔導。所以要做到家校合一,攜手共進。
五、利用集體的力量營造團結向上的氛圍
在六年的教學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知道班級沒有因為這個孩子的出現而感到了負擔和拖累,反而因為這個孩子的出現,使整個班集體成為一個非常具有凝聚力的集體,每一個孩子在愛的奉獻中成長,體驗著快樂和陽光,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機,殘疾兒童有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會越來越自信,培養孩子們群體的愛心意識和群體意識、以及團結拼搏的堅強毅力、珍惜生命愛惜自己的思想意識。
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別開生面的活動
2017年結合班級內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情況,參加2017年嘉峪關市第五屆慈善晚會獲得節目編排和演出二等獎,真情感動在座的觀眾,五年來真誠的付出使筆者也收獲了家長的信任、孩子的信賴。對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情況也有了相應的了解和處理對策,具備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呼喚愛心、激發群體關懷意識,在每一次愛心付出中體會奉獻的快樂,體味友愛、體會真、善、美的力量,感受集體的力量。
愿隨班就讀為孩子打開另一扇教育之門。殘疾兒童的成長考量著社會的底線,衡量著每個人對生命的尊重。怎么更加有效地做好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整體工作,通過研究,摸索和總結怎么更加有效地最大可能地做好殘疾兒童教育工作,是我們今后繼續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華國棟.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師資培訓用書[M].華夏出版社,2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