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拓展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審美情趣,是當今課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新課改政策得到大力貫徹落實的教學背景下,審美情趣的培養,便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本文的論述對象擇取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作為依托,通過對多個方面的教學環節作深入挖掘,從不同角度出發闡述了對學生審美情趣培養的具體過程。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情趣;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07-01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了語言、文字、情感等多種人文性質于一體的思想類學科,從其這一層面的特征分析來看,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和提升,則便有著諸多良好的契合點。所謂審美情趣,這一概念包含的范疇是頗為廣泛而多元的,因此,對其的解讀亦不可一言以蔽之。我們取語文學科這一角度來觀之,從知識的規律性方面可以將其大致分為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種傾向于藝術性質的情趣。文章限于篇幅問題,今次,只取前兩者為例,通過不同的教學設計對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而健全的審美情趣作如下的
  總結。
  一、剖析解讀,揣摩文本語言美
  語言是構成文學文本的重要因素,一篇優秀的文本,從其本質上來剖析觀察,語言的要素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見,語言之與文本創作的重要意義所在。眾所周知,以文學作品的優秀程度而論,其本質首先在于創作者賦予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此二者愈是深刻、美好,則作品便愈是深刻、美好。而語言作為與讀者溝通的媒介,作為文本一切內在意蘊的外在表征,因此,勢必是“美”的集大成者。有鑒于此,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我們可以利用對文本的深入剖析解讀,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美,進而逐漸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如以《荷塘月色》一文為例。此篇文章誕生距今已八十余年之久,然而每每讀之,仍不見有絲毫“衰老”的跡象,這在很多方面都得益于其精湛的語言運用。對此,筆者便通過對文章各個片段描寫的剖析指導學生進行解讀,以達語言美的教學目標。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一段中,作者以“月光”為線索為展開,描繪了荷塘及其周圍的景致,鋪墊了自己“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雅致。語言邏輯嚴密,鋪墊有序,狀物抒情的描述優美自然,讀來令人酣暢淋漓。譬如寫“月光如流水一般”,繼而直接引用了“泄”字來展現其“水”的特質;又如“雖然是滿月……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為表現自己“矛盾”的心理作了承接和鋪墊。如此種種,學生在這一剖析下,對語言美的感悟有了極大地提升,促進了審美情趣的教學有效性[1]。
  二、情境激趣,引導體驗意境美
  意境美是構成審美情趣體系的又一不可或缺的部分,此處,以我國獨有的古詩詞體裁為典型。在古代詩詞內容當中,所謂意境美,是指創作者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利用特定的語文知識手段,再加之個人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有機結合,為作品或讀者呈現出具有抽象性質的情境。這一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作者的某種表達和追求,與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因此,在古詩詞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通過情境激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詩詞意境美,為審美情趣的培養作出良好的鋪墊。
  如此處以李白的《蜀道難》一詩為例。此詩是李白的一篇重要作品,其最大的特點便是包含了詩人豐富、奇詭的驚人想象力,為人們創造了一個詭譎、唯美的浪漫意境。據此,筆者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體驗詩歌的意境美之所在,教學中,便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通過Flash動畫結合插圖的方式,進行了破題。如“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筆者首先利用Flash技術為學生制作了大致的動畫視頻,顯示了山巔之高竟擋住了太陽神的六龍車,而下臨絕地的便是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大水。如此種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詩歌“起雷霆于指顧之間”意境的窺探,對“蜀道”的慨嘆。從而,為健全學生的審美情趣提供了重要的基礎[2]。
  審美情趣的培養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可供契合的方面是十分多元的。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首先遵循學科的知識規律,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對教學作出靈活的設計與優化,如此,便能將課堂變為一個供學生高效學習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鶴.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審美情感[J].文教資料,2018(20).
  [2]李靜.關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體驗[J].語文知識,
  201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