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針對小學生目前學習古詩的現狀,根據小學古詩教學的特點、新課標對古詩教學的要求,研究小學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小學古詩教學問題的相應對策,以實現古詩教學的最優化。
【關鍵詞】古詩;古詩教學;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225-02
一、小學古詩教學的內涵
“古詩,就是通過簡練、和諧而具有音樂性的語言,通過較強的聯想力,表達作者的情感,體現出實踐生活的一種文學形式。”[1]一般來說,人們所提到的“古詩”,就是“古體詩”與“近體詩”兩種不同類型。前者就是唐代人對唐代之前詩歌的稱謂,字數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多種,不講究平仄對仗。后者就是各古體詩對應的詩歌體裁,是唐朝興起的格律詩,主要包括律詩與絕句。律詩格律嚴格,追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聯有定對。小學語文教材中提到的古詩,大多數屬于近體詩,也就是律詩與絕句,也有部分古體詩,如《鵝》,就是童謠,應歸于雜體詩的范疇。
小學古詩教學就是古典詩歌的閱讀教學。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構成部分,“古詩文教學是指為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閱讀水平,發展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能力,教師以閱讀材料為中介,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古詩文閱讀學習的所有行為。”[2]小學古詩教學即是為激發小學生對古典詩歌的閱讀興趣,發展他們古詩文的閱讀能力,教師以小學課本中的古詩教材為中介,引起、維持與促進小學生古詩閱讀學習的所有行為。
二、小學古詩教學的問題及成因
雖然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熠熠閃爍的瑰寶,古詩一直以來被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當今的小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往往會感到吃力,他們不太能理解古詩的內涵。通過實際觀察和閱讀相關文獻,筆者發現小學古詩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下面一系列問題。
?。ㄒ唬┑汀⒅?、高三個年級段古詩教學的差異性不明顯
按照新課標的學段目標,三個年級階段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小學古詩教學過程中面臨著所有詩歌的教學總是墨守成規地從作者時代背景到逐字逐句、再到主題內容、寫作特征一口氣講下來的包辦式教學形式[3]。此類教學盡管能夠獲得對應的教學成效,不過針對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其缺少趣味性,不能提高學生汲取古詩知識的積極性;針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此類教學形式不能促進他們提高獨立鑒賞、認知古詩的能力。
?。ǘ┰诮虒W中重詩意理解,忽略了對詩歌意境的感受
因為古詩在表現方式、遣詞造句等方面和現代語言習慣存在較大差異,想要正確認知存在較大難題,因此,老師基本包辦代替,將教參中的解釋與自身認知全部講授給學生,以之取代了學生“試圖理解”的差異化閱讀[4]。而“試圖理解”過程的缺乏,不只是無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還會使他們失去了對古詩意境的感受。
(三)古詩教學的檢查側重于古詩的背誦,忽略古詩的誦讀
古詩自身就講究平仄、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音樂感。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把精力過多地放在背誦上,忽視帶領學生古詩的節律和音韻,則不利于培養學生在音律、節奏、音韻上的感覺。
三、小學古詩教學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抓住小學古詩教學的特點,注重教學目標的設定
在小學古詩的教學過程中追求對古詩的誦讀,利用多次誦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進行對應的想象,進而融入到古詩的意境中,體會其中的意境美。首先,必須增強對新課程閱讀教學的學習,了解不同年段古詩教學的需求,按照不同年段的需求和學習特點明確“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刻畫了廬山瀑布的壯麗場景,一個“掛”字化靜為動,體現出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疑”字描繪了當時作者的“懷疑”,作者的聯想,能夠以這兩個字和其中精美的插圖,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強化教學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悟
怎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角度來明確教學目標呢?筆者覺得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能夠利用如下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感悟。
1.以還原詩歌創造背景的方式來塑造情境
在古詩教學中,要注重古詩意境的塑造,通過塑造意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所蘊含的情感。在具體操作上,可以用還原背景的方式來塑造情境。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課《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生平的第一首快詩,也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的風格與第一學段學生所學的《春雨》完全不同,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介紹“安史之亂”的背景,動亂給國家、人民帶來的痛苦等背景資料,讓學生想象戰爭勝利后作者寫此篇作品時興奮之情,從而塑造出當時作者“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情境。
2.用聲情并茂的誦讀,帶領學生進入情境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過程中長期使用的優秀教學方式,主要包含吟誦、朗讀、默讀、背誦。誦讀是幫助學生學習古詩、進入古詩意境的好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通過聲情并茂地誦讀,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著古詩美好的音符和情感在他們的血液中流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古詩意境的聯想,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初步的情感體會,從而體會其中的
意境。
3.利用書中的插圖、多媒體資源帶領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
古詩常常是通過狀物來表情達意、托物言志、抒發情懷,講求一種“詩情畫意”的結合。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繪畫、表演、寫作等方式,將學生的多樣化資源使用到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體會到的不只是一幅山水畫,古詩成為了和學生生活資源和多元智能存在密切關系的立體場景,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聯想,培養語感能力,體會詩人的情感?!盵5]如一年級上冊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江南》,在掃除識字障礙后,可以拋出一個問題“人們都說古詩里藏著一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讀了這篇古文,同學們說說你們看到一幅什么樣的畫卷呢?”,啟發學生初步感受這首詩所蘊藏的美景,在學生暢所欲言后,可以借助書中的插圖,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在那水面輕蕩的小船之上,有一群勤勞且充滿朝氣的采蓮女孩們,她們邊唱邊采著水中嬌嫩的蓮花。忽然,一位正在采蓮的女孩兒發現了“魚戲蓮葉間”的情景。霎時間,船上的姑娘喜不自禁,相繼發出了“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的驚呼,一幅江南美景躍然跳躍于眼前,詩句中的小魚似乎正在眼前歡樂地游動著。
小學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每位堅守教育一線的工作者以專業的解讀和智慧的傳授,主動高效地組織教學,學生才能更好地從這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中汲取營養,獲得成長。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因此而愛上中華傳統文化,將其傳承
下去!
【參考文獻】
[1]王瑋.培養審美情趣 提高審美能力——淺論小學古詩教學的審美教育[N].教學月刊(小學版),2004(9).
[2]孫國華.師范學校古詩文教學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王軍.古詩教學法淺談[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57).
[4]馮冠毅.古詩教學淺論[J].文學教育,2007(2).
[5]張衛強.簡論古詩教學中的“多元切入”[N].小教研究,2004(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