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教材靈活處理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習的過程就是首先進行模仿,然后不斷創新的過程。如果教師平常只注重于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忽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辨能力,那么學生就會變成應試考試下的一個機器,失去了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斷深化教材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對于教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靈活處理,使其更加適應不同階段的學生,本文將主要論述小學數學教材靈活處理方法,希望為學生建立一個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材;靈活處理;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82-01
  引言
  雖然數學的人教版教材是經過許多編者無數次的校對編寫而成的。但人就可能會犯錯誤,任何一套教材都會有其中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以思辨的方式去看待教材,根據實際的課堂狀況不斷調整課堂內容。立足于教材大綱的同時,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樹立新型的教材觀點。不斷通過重復知識,使學生能夠領會重難點。開發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一、尊重教材大綱,深化知識內涵
  數學教材是經過多位專家將精心編制而成,進行反復多次修訂,在無數次的試點投放實驗之后,才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也不斷更新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當然,人教版教材在設計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廣泛性,不能針對具體的班級學生。教師此時一定要以課本內容為中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課堂的進程。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反復深入講解,明晰課堂的主要教學目標。充分尊重教材大綱,認認真真地研讀教材中的例題定理,不要過于草率地設置新的情景。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對于教材中與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不適宜的方面,提出質疑,進行適當調整。在課前積極備案,不斷整合教材內容,使其排版更加簡潔明了,逐步擴展教材內容,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系統化有針對性的記憶。
  二、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講解
  小學生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于一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理解不到位,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經過仔細的講解,將課本上復雜的理論知識進行簡化。比如教師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倍數和因數》時。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因數和倍數,對其概念并不明晰,而課本上的概念是“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此時學生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理解倍數因數、被除數與除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合理化的擴展文章內容,仔細向學生講解被除數和倍數的關系,根據課本中的例題12/6=2,向學生介紹12是6和2的倍數,同時也作為被除數。2和6是12的因數,同時2和6可以分別作為商和余數,此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課上的大量練習,舉出除法26/4=6,45/5=9等習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后回答哪個數是因數,哪個數是倍數。教師通過真實的例子的講解,使學生將課本上晦澀難懂的理論真正理解內化。
  三、豐富教材知識,聯系學生現實生活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習題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突出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展開數學實際教學,努力體現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創造真實的情景教學,融入生活素材,不斷挖掘數學在生活中的內涵。比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大數的認識》時,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億以上數字會感覺到很迷茫,運用不到生活實際中。而課本中的事例大多是單純的數字,沒有實際的教學作用。數學教師此時可以靈活處理教材內容,主動讓學生查詢中國的總人口數量和進出口貿易差等較大的數字,學生在查閱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億以上的數字。知識在不斷重復的出現后,學生對于大數字有了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的能力。
  四、綜合利用教學工具,補充教材內容
  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始終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而教學中課本的文字和圖片太過單薄,不能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準備真實的數學工具,培養學生主動操作能力。要實現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一個巨大轉變,就要立足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創設有利于學生深入思維發展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可以在課前幫助學生準備七巧板,引導學生通過不同三角形的拼湊,組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在拼湊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由什么元素組成,學生在拼湊過程中,通過三角形的不同組合變化,組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探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由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進行加和計算。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中,豐富了教材中單薄的文本圖片內容,在真實的推理中,把獲得的經驗轉化為深刻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構建清晰明了的知識體系。
  總結
  教材是具有全面性和通用性的,編寫教材的編者所占位也是高層次的,但在基層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反復研究教材,同時對于教材編寫不完善的地方要給與適當補充,使得教材知識變得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對教材進行靈活,創造性地處理,使數學教材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從而實現數學課堂高效率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蒙.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589(33):91.
  [2]魏國章.探究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效率提升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6).
  [3]周永梅.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探析[J].華夏教師,2018,No.098(14):79-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