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員上課常犯錯誤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針對每年有大量的年輕新教員上崗的情況,將自己在新教員上崗前集訓過程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梳理,重點提出了六個方面常見的問題,針對具體問題分別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決辦法,能夠對新教員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新教員;教學;崗前培訓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71-01
作為一名新教員,往往側重于關注“該怎么做”,卻忽視了“不該怎么做”常常顧此失彼,幾成短板弱項。歸納總結新教員的成長發展規律和心理規律及其開展對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思想心理準備不充分
緊張,是許多新教員常常出現的心理狀態。作為一名新教員,第一次走上講臺,第一次面對這么多的學員授課,沒有經驗,心里沒底。表現為,心跳加速,不能安靜下來,手忙腳亂,手不知道該往哪里放,說話語無倫次,說話底氣明顯不足,聲音顫抖,課堂上丟三拉四。還有的新教員大腦一片空白,感覺大腦不夠用,對課堂和聽課的學員無暇顧及,只能想到自己該講的知識,其他的都一概不知。學員聽課的效果可想而知。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樹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之前的課堂準備是完全足以滿足授課需要。同時,多練多試講,多找幾名有經驗的老同志指導幫帶,新教員也要多鍛煉自己的潑辣大膽的性格,不要自我封閉。
二、教學對象把握不準確
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要求不同的期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本科教育應該講授的是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教學方法上,不適合采用過多的啟發和討論,而研究生教育應該講授的是該領域比較前沿的知識,在教學方法上不適合采用過多的灌輸式方法,應該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教學。對于任職教育來說,應該更多地講授適合崗位需要的最實用的知識。因此,教學對象的區分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授課前,教員應該認真學習上級下發的教學計劃,搞清楚學員的基礎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認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內容編排不合理
新教員上課,由于對一堂課的容量心里沒底,往往擔心自己在課堂上會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因此,常常會多準備一些內容。比如,講到某一知識點時,會把相關的知識點都陳列出來,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內容準備的太多,往往造成旁枝影響了主線。同時,由于內容多,如果編排的不合理,很容易造成邏輯混亂,中心不突出。一堂課下來,學員聽到了很多知識,卻不知道,這堂課到底要講什么,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針對這種情況,新教員在準備教案以及上課時要學會取舍。課堂上,講哪些內容,講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等,都要有所取舍。在編排教學內容時,要確定并突出教學重點,同時,要遵循認知規律,安排好邏輯順序;在課堂上,要條理清晰,承接自然。這樣才能讓學員比較容易的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
四、課前準備不充分
新教員的授課經驗不足到了課堂之上才發現有許多該準備的沒有準備,往往會造成手忙腳亂,常常表現為:不熟悉授課環境,課件、教具、學員等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如,講臺的電腦中如果沒有安裝合適的字體,就會造成預先做好的課件內容顯示不出來,或者字體發生變化、段落錯位偏移;又如,課件的顏色在電腦上顯示的挺好,但由于教室的投影儀設置不好,造成投影效果不好,文字與背景對比不明顯,或圖片看不清楚,還有的內容可能跑到邊框以外,導致學員看不清楚屏幕,無法實施教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員要做的是提前熟悉教學環境。在授課之前,必須提前到教室一趟,確保電腦、功放、投影設備等運轉正常,確保需要使用的教具準備到位,多媒體課件一定要提前試好,對于教室的大小,上課的人數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防止發生不該發生的意外狀況,確保教學順利進行。
五、教學方法不靈活
新教員上課,由于經驗不足,教學能力較弱,往往容易只采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如果新教員能夠掌握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那固然還好,但事實是,新教員最常使用的往往是灌輸式教學,這是最容易禁錮學員思維的教學方法,非常不利于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把學員當成“容器”,教員的任務就是裝知識。課堂上,不少教員跟著教材走,邊讀邊講,教員“講書”,學員“聽書”,教員把教材上的內容講完,學員就聽完。雖然有時也有提問,學員一時回答不上來,教員就直接告訴學員答案。這種教學方法過于簡單,教學效果很差。
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新教員,一定要提高警惕,用心研究多種教學方法,防止自己掉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要多研究如何才能變“灌”為“引”,多讓學員自己思考,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意識,鍛煉自我思考的能力,真正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授課節奏不穩定
新教員在上課時,對授課節奏往往容易把握不好。表現為不能夠控制課堂的節奏,課堂節奏過快或過慢,不能夠收放自如。有的教員性子急,專注于把自己的授課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一股腦地講出來,但是學員的底子可能比較薄弱。學員還沒能理解授課內容,這樣的授課效果肯定是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學員消化不了,嚼而不爛。還有的教員,天生的慢性子,對特別簡單的內容不能做到一帶而過,課堂的45分鐘時間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往往完不成授課任務。
總之,針對不同的學員,在不同的授課內容上采用不同的節奏,才能有效地提高學員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程度。要遵循人的認知規律,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新教員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逐步克服各種不良習慣,才能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員,乃至成為育人的名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