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借助生活化教學,將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以實例來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主動性,引領學生從生活化數學中感知數學魅力,提高數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0-0109-02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學有所用、學有所為”融入其中,激活學生數學探究欲,促進學生理解數學奧妙。如木工師傅在進行木料切割時,利用彈墨線方式,運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理論,保證切線的準確性;在生活中,自行車車架、房屋支架等,多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來制作;商店的卷簾門、安全門等,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來實現開啟功能等。事實上,借助生活中數學實際事例,來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幫助學生激發數學思維,獲得數學探究能力[1]。
1 “生活化”數學情境,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趣味
在進入初中階段,數學知識抽象性讓一些學生感到困難,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大大降低。生活化教學,以學生日常生活為依托,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融入可知、可感、可視的生活中,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內驅力,讓學生喜愛數學,發現學習數學的快樂[1]。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對于三種關系:相離、相切、相交,怎樣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體驗?教師可以將每日的日出情景制作成視頻短片,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觀看太陽從露出地平線,感受圓與直線的相切關系;當太陽上升一部分,地平線將太陽切割掉一部分,這時為相交關系;當太陽升上天空,遠離地平線時為相離關系。借助太陽與地平線之間的關系,來深刻理解“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增進了學生數學理解與記憶。
同樣,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很多,我們可以結合數學內容,合理引入生活化教學。在學習“概率”時,這個數學名詞,一些學生理解不到位、不深刻。在平時的商場營銷活動中,往往會有一些抽獎活動。為了營造有計劃獲獎的氛圍,商家會特意制作抽獎箱,或者抽獎轉盤。以圓盤為例,劃分成16份,每一份涂上不同的顏色,并在其中明確不同的獎項內容。如紅色一份,藍色兩份,黃色四份,白色九份。消費金額滿1000元,有機會獲得一次轉盤一次;不同顏色的份額上對應設置不同金額的禮品,如100元、200元、1000元。如果某游客購買1400元商品,可以獲獎的概率是多少?獲得100元、200元、1000元的概率是多少?利用轉盤抽獎活動,聯系學生生活情境,來激活學生對“概率”概念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類數學問題很多,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生活,鼓勵學生從生活化數學問題中感知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
2 生活化素材搭建數學情境,提高學以致用意識
在初中數學課堂,對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結合,往往可以讓課堂情趣橫生。教師結合數學知識,有選擇地導入生活化素材,回歸生活本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打造生活化數學課堂。在學習“正負數”時,很多學生理解自然數,但對“負數”的理解不深刻。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與“負數”有關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具體的、可以感知的數學現象。在一些高層建筑里,走進電梯,會看到一層、二層……十層等樓層號,還有“負一層”“負二層”等樓層,這里的“負”,表示的是地平面以下的樓層,將地平線作為0,“負一層”表示地下一層;“負二層”表示地下二層。我們在數學里,可以將“負一層”表示為“-1”,將“負二層”表示為“-2”。這樣一來,對“負數”概念的理解就直觀明白了。
同樣,在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要真實,有意義。聯系蘇科版數學教材,在數學知識點編排結構上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則[2]。如八年級講解“坐標系”,八年級融入“變量與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九年級學習“二次函數”,都盡量從生活化實例入手,引領學生從數學現象觀察、思考、分析、探究中增進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在學習“常量”“變量”時,我們引入“速度”“彈簧”“面積”等事例;在探析函數性質時,借助于“坐標系”知識點,分析函數與圖形的對應關系,這些新穎、鮮活的生活化教學,也讓學生從中感受數形結合數學思想,提高了對數學的理解與掌握。
3 聯系生活實際,強化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知識與具體的應用問題結合起來,結合可知、可感、可視的生活現象,運用數學知識、理論、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力。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了解數學本質,探究數學原因,尋找解決方法提供了條件。
還以“概率”知識為例,生活中保險公司以收取保費來對發生意外的客戶提供保險賠償。但對于保險公司,如何設置保險產品,才能不會虧本?某航班每次飛行出險的概率為“ρ=0.00005”,假設每次航班搭載100名乘客,保險公司承諾,如果飛機發生意外,其保險受益人將獲得40萬人民幣的賠償,問保險產品的定價為多少才不會虧本?根據出險概率,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分析賠償金額,計算后得到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總額,再根據概率來計算賠付金額,最后得出保險保費應該大于或等于賠付金額,才能確保不虧本。在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公式等教學中,很多學生死記硬背,并非真正懂得數學概念或公式的算理,導致在解決問題時,難以靈活運用。
數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要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觀察、數學分析、數學運算能力的關鍵期,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數學實驗活動中,去體會數學,增強數學探究與應用意識[2]。立足數學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從豐富的數學體驗中感知數學,解決數學問題。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聯系商場上商品與價格,探究兩者的變化關系,從而構建與之對應的函數表達式。如某教師結合學校食堂兩撂塑料凳的高度,設塑料凳的高度為y,塑料凳的個數為x,求兩者的關系式。這些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對“一次函數”的理解更加深刻。
總之,數學與生活是相通的,生活是數學應用的場域?;貧w學生生活,探究數學知識,從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幫助學生感知數學,拓展數學知識面,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也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教師要善用生活化教學,教會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數學,理解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增進學習數學的自信,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邊巴次珠.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85.
[2]楊波.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