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學教學質量評價的一些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育也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提出新要求,《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也指出要完善中小學入學制度。合理設置學?;驅W區,保障入學需求,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改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绞?,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機制,合理分配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在流入地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各地也出臺了有關教育質量監測的指導性意見,探索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價機制的建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我國的教育現狀
在社會追求高質量教育的需求下,雖然素質教育口號喊了若干年,但當前我國教育實質上仍然是應試教育,高中階段把高考成績、升學率作為衡量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學生上高中就如上戰場,許多學校提出了諸如“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等口號,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素質教育的氛圍蕩然無存,應試教育抓得實實在在。
與高中教育、大學招生要求相對應的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育,在素質教育的普及推廣上,雖較之以前有所轉變與重視,但許多情況下,是把素質教育成果作為展示給家長,社會看的一種形式,帶有某種程度的表演性,骨子里的應試教育基因并沒有根本改觀,分數仍然是學校生存的根本,是學生與教師的命根,最終,評判教育質量的高低就是分數的高低,所以就有人說,這幾年,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
社會輿論關注宣傳的是學生考了多少名牌大學、多少一本、多少二本;有多少上了重點高中、小學生有多少上了重點初中。由此帶來的是,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下,中小學生夜以繼日地做習題,參加各種考試,還有參加各種補習班,孩子們的童年快樂與他們無緣,興趣與他們無緣,分數高低就是評判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就是一個例證。
家長、社會負擔愈發沉重。各種補習班價格不菲,學生報一個,甚至兩三個的比比皆是,家長的時間、精力、金錢很大一部分為孩子付出。中國一、二線,甚至是三線城市的家長,為孩子將來能上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直至上名牌大學,掏了多少天價的擇校費。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教育孩子成才的代價之高,使許多家庭對生二胎望而卻步。雖然政府對義務教育進行了“兩免一補”政策,但比起這些隱形付出,只是杯水車薪。
學??己私處煹闹饕獦藴示褪菍W生的各科成績、教師的考核、評優晉級等,主要就是看所帶班級學生的分數,所有教師都圍著這個指揮棒,所以,教師對學生的灌輸式教學、超標準家庭作業、題山試海就在所難免,教師負擔重,學生負擔更重,教師體罰不完成作業的學生現象也就屢禁不止。而素質教育也就事實上流于形式,口號響亮,落實艱難。
二、解決當前教育面臨問題的一些思考
建立名校校長、教師與薄弱學校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合作機制。一些地方采用支教、援教等形式,在一定范圍進行教師的交流,但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硬性要求,導致支教、援教的教師有些不是受教學校需要的專業類型,有些是教學能力弱的,有些是年紀大的,實際收效大打折扣。那么可以考慮讓名校校長、教學骨干分期分批和薄弱學校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將薄弱學校成長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招生等與交流的名校校長、教學骨干利益掛鉤,簽訂目標責任書,對完不成薄弱學校成長發展任務的名校校長、教學骨干,不能安排按時回原校,以此促進兩者共同成長。建立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向薄弱學校傾斜機制,從師資配備,經費投入、宣傳力度等方面加大扶持薄弱學校建設,一方面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減小重點學校與薄弱學校差距,避免擇?,F象愈演愈烈。
進一步完善教師縣區統一管理,學校聘任制度,在一定期限內,強制進行一定比例的教師合理流動,名校、重點學校的教師到薄弱、偏遠的學校任職,完成不了目標暫緩回原校,在縣區內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管理。給予薄弱學校,偏遠學校校長、教師較之城市學校,重點學校更多的福利報酬與更多的評優晉級機會。讓更多具有豐富教學管理經驗的人員、教學骨干愿意到薄弱學校任教,在同等的條件下,優先考慮具有到薄弱學校任教經歷的教師的職稱晉級。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嘗試進行學業水平測試,即只要學生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成績合格,即可視為完成該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任務,就要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免試進入高一級學校就讀。嚴禁用分數給學生排名,嚴禁用分數給教師業績排名,嚴禁在各種場合公布學生成績,逐步淡化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業優劣的唯一標準,淡化分數作為教師業績考核的主要標準。建立健全學生學習檔案,從注重考查學生學習結果改為考核學生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的方式,把學生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社團活動參與情況,以及家庭、社區服務情況、健身健體情況、創造性、創新性活動參與開展情況,綜合計入學生成長檔案,形成綜合素質評價。改進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機制,合理分配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
在社會輿論宣傳上,逐步淡化對名校、重點學校的宣傳報道,多宣傳普通學校、薄弱學校的典型事跡及先進事跡,多宣傳普通學生的奮斗成長歷程,逐步引導家長,社會轉變觀念,樹立全面成才意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名牌大學畢業能成才,普通大學畢業也能成才,大多數普通勞動者,只要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勞動、勤懇工作,都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在學校,多宣傳鼓勵學生平時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特長的發展,學生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等,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有學習知識、自我發展的選擇權,創造性,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動力更多源于學生的興趣,而不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死記硬背成長起來。
成立中小學學業水平測試市縣級研究中心,統一研究各學段測試,測試要緊扣課程標準,以學生完成新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為基礎,結合生活實際,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生活現象的合理解釋,避免過分考查死記硬背的內容,對于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建立電子考試與閱卷系統,以體現客觀公正。在考核中,增加一定的動手能力的內容,比如實驗操作,模型制作,自我、家庭、社會服務等內容。學生成績評定結果嚴格禁止出示分數,以分數給學生排名,給教師排名的現象,以合格與否代替分數,中小學一般采用合格或不合格評定。對學校的整體評價,只要學生學業成績合格率達到國家規定的比率即可,而不是追求百分之百合格。此外,嚴格控制學生考試次數,不要讓無休止的考試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
在學校成立社團組織,學生根據愛好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而不必在校外參加各種培訓班。要加大師資配備,在原有文化課教師配備的基礎上,配備社團活動有專長的教師,各司其能,而不是讓文化課教師兼任社團活動教師,讓文化課教師在課余有更多時間關注教材,關注學生作業,關注教學研究設計;讓有特長的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教師負責社團活動的組織開展,這樣,學校社團活動就具有和校外培訓機構等同的師資水平,以提高社團活動的吸引力,讓社團活動更有特色,更有實效,更有創新性內容。為使活動順利開展,各級政府就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讓學校有開展活動必需的場地、器材、經費等物質條件。
改變教師評價激勵機制,逐步淡化學生分數、升學率在教師考核中的主導地位,取之為工作量、考勤、社會滿意度,以及教學研究業績、教師學習進修、學生學業成績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合格率等為主,把教師的考核也從重結果變為重過程,建立教師多元化考核激勵機制,使教師也不再為學生分數在自己的評優晉級占過大比重而斤斤計較,只有給教師減負,才能真正給學生減負,才能促進教育的良好發展。
教育改革是關系到培養什么樣人才的大事,是一項長期的艱苦轉變的過程,只要在實際中大膽實踐,不斷完善,創造全社會參與的輿論氛圍,社會各界的觀念轉變了,才能使教育考核評價體系為各方接受,才能促進教育的轉變和發展。
?。ㄘ熑尉庉?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