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MEDS模型對口腔醫學生能力培養的啟示及應用實例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CanMEDS模型是醫學教育的引領者,對口腔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有重要啟示。針對口腔醫學教育制定相應的框架細則,融入多元的素質培養以及合理的評價系統,對于口腔醫學生未來執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文章對CanMEDS應用及其評價體系進行概述,分析該模型對口腔醫學教育的啟示意思,并通過實例分析該模型的重要性。以CanMEDS模型為指導,推動并提高口腔醫學教育水平,是值得探索的教學改革模式。
關鍵詞:CanMEDS模型;口腔醫學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1-0062-03
Abstract: The CanMEDS model is a leader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of stomatology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l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framework rules for stomatologic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e quality training and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will greatly help the future practice of oral medical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anMEDS applic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system,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for stomatolog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del through examples.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tomatology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anMEDS model is a teaching reform model worth exploring.
Keywords: CanMEDS model; stomatology education; inspiration
引言
CanMEDS(Canada Medical Education Direction System, CanMEDS)模型是指醫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模型。它由加拿大皇家內科和外科醫師學會(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 RCPSC)提出,目的是培養新醫學模式下的執業醫師[1]。該模型指導加拿大醫學界不斷提高醫學教育水平,是國外醫學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培養的醫學人才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醫學技術服務和醫療服務。CanMEDS模型對口腔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重要啟示。
一、CanMEDS模型簡介及應用現狀
CanMEDS模型強調以醫療知識和實踐技能為基礎,即以醫療專家(Medical Expert)作為核心角色,將醫師必須具有的其他六項能力作為模型的框架。這六項能力是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得出的,是應該具備的能力,即交流者(Communicator)、協作者(Collaborator)、管理者(Manager)、健康促進者(Health Advocate)、研究者(Scholar)和專業者(Professional)[2]。CanMEDS 認為醫師作為醫療服務者,應該扮演所有的CanMEDS角色。首先,以病患為中心進行醫療服務,擁有廣博的醫學知識,高水平的醫療技術以及良好的專業素養;扮演交流者,要求醫師能夠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了解病情的發展變化以及治療中,治療后的動態變化,在治療過程中妥善處理醫-患關系;擔當協作的角色,醫療服務需要醫師,護士,技師等多方人員的共同協作,要求醫師能夠協調各方人員開展醫療工作,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是一位管理人員,要求醫師具有管理的能力,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醫療資源的合理調配,優化對患者的管理;健康促進者,作為醫務人員,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以及影響力促進病患個體,社區和群體的健康意識;是一位研究者,保持終身學習能力,保持思考性學習的能力,促進醫學的發展;作為專業者,具有良好專業品質,遵守職業范疇,從事符合倫理要求的醫療實踐,為醫學發展做出貢獻[3]。CanMEDS是加拿大醫學教育的綱領性指導文件。目前,多個醫學專業以CanMEDS模型作為教育指導,如外科學[4],內科學[2],診斷放射學[5]等,提升了加拿大的醫學教學水平。荷蘭奈梅亨大學也將CanMEDS模型和評價體系運用于口腔醫學教育中,使其口腔醫學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6]。為了評估七大角色的掌握程度,CanMEDS對每個主題能力都設置詳細的評價指標[2]。CanMEDS反饋軟件,比如scorion 軟件,對醫師的七個主題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分,進而對醫師能力進行評估。有效的CanMEDS角色反饋,能較為客觀的評價醫師的各項能力,促進了CanMEDS的應用[7]。
二、口腔醫學生能力培養的現狀
口腔醫學是一級學科,不僅是醫學學科,它與力學、美學及材料學等非醫學專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包括多個亞類學科,各個亞類學科之間相互獨立且緊密聯系??谇会t學還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全素質的口腔醫學生,是全國各大院校不斷探索的問題。為了提高口腔教育水平,各院校也在進行不同形式的教學改革。在課程設置方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配比不斷改進,應用仿真教學頭顱和數字化技術等手段輔助實踐教學,以實現課程的優化[8]。此外,投入了較大的精力進行開發精品課程,增強教學隊伍、優化教學內容等。目的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拓展精神[9]。雖然課程設置不斷進行調整,總體的教學指南沒有較大改動,即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口腔醫學生以理論課教學為主,附加一定的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多數停留在實驗室。五年級以臨床實習教育為主。在教學模式上,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10],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11],互動式教學法[12]以及將循證醫學教育法(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均運用于口腔醫學教育中[13]。這些教學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腔醫學教育的質量,但似乎對綜合素養的培養有所欠缺。對于口腔醫學從業者而言,除了專業技能的掌握之外,溝通,協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必須具備。目前,我國對口腔醫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溝通、協作能、管理、終身學習能力等均沒有給予相應的培養目標和培訓計劃。 三、CanMEDS模型對口腔醫學生能力培養的的啟示與實例分析
(一)CanMEDS模型對口腔醫學生能力培養的啟示
目前,口腔醫學教育仍以醫學知識和技能培訓為主即以醫療專家的培養為主,對于其他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醫患關系不和諧,醫師的溝通能力低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另外,醫療工作中,醫師的協作能力與管理能力缺乏,導致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未完全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本科教育之后是否培養了一個具有終身學習和思考性學習能力的人,尚缺乏合理的培養模式。對于口腔醫學生來說,對于自己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沒有清晰的認知。CanMEDS模型的精髓是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醫師,醫師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是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借鑒CanMEDS模型,提示我們口腔醫學教育需要融入更多的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以及能力培養范疇等作相應的調整。培養學生社交能力,提升學生的合作共贏意識,同時給與一定的管理學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資源有效管理,同樣,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對健康教育工作投入熱情,具備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法律意識等等。這要求我們對口腔醫學各亞類學科做更細致的課程設置,融入執業能力即溝通者,管理者,學者等方面的素質培養課程或培訓計劃。CanMEDS模型并不僅僅是框架式指導,各項角色都有詳細的評估細則,這要求我們針對口腔醫學教育制定相應的細則和標準,并建立有效合理的反饋系統。通過CanMEDS模型對培養進行指導,并對培養后的效果進行合理反饋,最終達到提高口腔醫學教育水平和口腔醫療服務水平。國內尚未將CanMEDS模型引入到口腔醫學教育之中,如何設置細致的口腔醫學教育CanMEDS模型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二)CanMEDS模型對口腔醫學生能力培養的實例分析
1. 病例資料:患者,男,8歲,主訴:牙齒前突,要求矯正??谇粌葯z查見,替牙列,16,26,36,46已萌出,窩溝深;11,12,21,22已替換萌出,余牙未替換。上下中切牙間間隙約2mm,左右側磨牙遠中關系,前牙III度深覆合,II度深覆蓋,無合平面偏斜。牙周檢查見口腔衛生狀況可,無牙齦萎縮,上下唇系帶附麗低。面部檢查見凸面型,上頜前突,下頜后縮,上唇短縮,下唇外翻,口裂線基本平直。頭顱側位片顯示上前牙唇傾,全景片顯示替牙列,未見多生牙??诤粑涣剂晳T,慢性鼻炎病史,無錯合畸形家族遺傳史,否認傳染性疾病。尚未發現藥物過敏,無全身其他疾病。
2. CanMEDS模型應用分析
臨床工作中,大多數的口腔疾病患者都同時患有幾種口腔疾病,作為口腔科醫師必須具有綜合處理能力??谇会t學生的培養必須根據臨床需要進行綜合能力培養。以此病例為例,作為醫療專家,必須培養口腔醫學生具有嚴謹的臨床思維和臨床問題解決能力。圍繞患者的主訴問題進行病史采集,根據口內檢查和面部檢查,給予合適的輔助X 線檢查。首先判斷患者的牙列期,檢查患者口腔內牙齒的數目,大小和形態;判斷牙弓的三維關系(上下牙弓的橫向關系,矢狀向以及垂直向關系),判斷牙體及牙周的健康狀況;分析上下頜骨三維方向關系(上下頜骨的橫向關系,矢狀向以及垂直向關系),分析面部美學,以及對相關病史進行判斷分析。列出問題列表,針對問題列表制定多學科協作治療方案。
作為溝通者,患者為8歲兒童,對醫院及醫生有一定恐懼心理,另外由于口腔檢查如制取模型,照相和拍攝X線片均需要患者的配合,口腔醫師與患兒接觸時,先互動,再帶動。利用口腔檢測口鏡和氣槍等作為道具做游戲,引導兒童,取得患者信任,保障診療過程順利進行。除了與患者及家長的溝通外,與其他輔助人員如X線檢查人員,護理人員的溝通也體現了口腔醫學生的溝通能力。
作為協作者,該患者需要口腔正畸科,兒童口腔科以及口腔頜面外科等多個亞類學科共同協作完成,這需要與其他學科的醫護人員進行溝通治療方案,安排轉診等。與不同學科的人員進行協調溝通時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效的協作確保了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
作為管理者,窩溝封閉是目前運用最多且最有效的防齲措施。我國也對適齡兒童實行窩溝封閉免費政策。目的是減少我國兒童齲齒患病率,提高我國兒童口腔健康水平。作為口腔醫學生應了解國家政策,一方面利用與患者接觸的機會對家長灌輸口腔保健知識,提高家長對窩溝封閉認識。另一方面,利用多方途徑比如與社區門診合作,動態管理該社區兒童的口腔健康保健工作,促進醫院周邊區域兒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為健康促進者,口腔醫學生應培養科普能力,提高患者及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提高對兒童口腔不良習慣的認識,并積極治療影響口頜面發育的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
口腔醫學生要有不斷更新,優化知識結構的能力。作為研究者,應積極探索更加舒適,安全以及效果更好的技術,不斷更新牙科治療理念,不斷提高多學科合作能力。
作為專業者,從事口腔疾病的診療還應關注人文,倫理以及患者心理治療,為醫學發展做出貢獻??谇患膊〉母甙l病率以及多種口腔疾病并存的現狀,要求培養出卓越的口腔醫學人才。按照CanMEDS模型的核心要素進行培養的口腔醫學生,不僅能治療疾病,更能提高目標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和口腔保健意識;不僅能進行有效溝通,更能夠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四、結束語
通過實例分析可見,以CanMEDS模型為手段推動口腔醫學教育水平是值得探索的教學改革模式。針對口腔醫學教育制定相應的框架細則,融入多元的素質培養以及合理的反饋系統,對于口腔醫學生未來執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馮攀.加拿大醫師能力框架對我國制定執業醫師能力標準的啟示[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4):61-63.
[2]Frank JR. The CanMEDS 2005 physician competency framework. Better standards, better physicians, better care. Ottawa: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2005. [3]Frank, JR. Jabbour , M. Reports of the CanMEDS Phase IV working Groups. Ottawa: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 March,2005 http://rcpsc.edu/canmeds/CanMEDS2005/index.php.
[4]Christine Fahim, Mohit Bhandari, Ilun Y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Early Piloting of a CanMEDS Competency-Based Feedback Tool for Surgical Grand Rounds[J].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2016,73(3):409-415.
[5]Karen Finlay,Linda Probyn, Stephen Ho. The CanMEDS Resume: A Useful Educational Portfolio Tool for Diagnostic Radiology Residents[J].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adiologists Journal,2012(63):233-236.
[6]江千舟,樊明文,葛林虎.荷蘭口腔醫學教育及口腔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6):568-570.
[7]Renting N, Gans RO, Borleffs JC, et al. A feedback system in residency to evaluate CanMEDS role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feedback: Exploring its application[J].Med Teach,2016,38(7):738-745.
[8]顏光啟,啜文鈺,楊鳴良,等.數字化技術在正頜外科及創傷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7,15(5):463-465.
[9]鄭家偉,曹霞,徐袁瑾,等.口腔醫學專業國家精品課程現狀分析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10,9(9):1173-1176.
[10]邊專,樊明文,臺保軍,等.PBL教學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研究,2006,22(4):448-450.
[11]楊艷蘭,陳灼庚,徐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結合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在口腔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與問題[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1):123-125.
[12]張耀坤,孫挺,劉琦,等.《口腔修復學》互動式教學效果的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7):719-722.
[13]李春潔,華成舸,陳娥,等.互助教學模式在循證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上??谇会t學,2015,24(5):632-6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830.htm